媒體

原子化的新聞報導方式──群眾募資新聞記者之一例

近年募資平台越來越多,其中新聞報導提案相當興盛,究竟這樣的新聞產製過程,對新聞業、讀者與記者本身影響為何?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的研究生陳宜欣,透過對weReport調查報導平台提案人的訪談,試圖了解提案動機、如何準備與規劃,以及對於群眾募資新聞業的看法等等,以下是受訪者之一、提案人宋竑廣的答覆版本。

日期:4月1日中午  地點:基隆老窩咖啡館。訪問、逐字稿騰寫:陳宜欣。潤筆、加筆:宋竑廣。

1

圖片:基隆老窩咖啡館。(來源:官方臉書)

 

Q:在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上的工作是如何準備與規劃的? 

A:規劃跟行銷嗎?規劃喔,那個時候我覺得我第一次寫的比較簡單,我寫說我在台灣立報因為沒得寫了,然後就大概的交代,交代一些過去的成績什麼的;第一次募完之後,承辦人跟我說另一位提案人楊虔豪都很認真募,所以這次就很隆重。

基本上核災報導(募款網頁:http://we-report.org/proposal/9442)這邊覺得每天都要寫,等於冒出快20篇核災短文了吧(範例),而台日同運報導,則是順手地想了一票IDEA,目前寫了兩篇宣傳新聞,一篇點閱人次包括別的地方加一加,大概快兩萬吧(彩虹店家齊上網 帥哥領頭求塞爆),另一篇順便宣傳一樣社運行動(護家盟也懂狼猴熊豬?反同團體細數男同身材),主事者後來說,活動到場人數明顯有變多,因此雖然第二篇沒有增加捐款,但能這樣也蠻好的。

Q:當你看到有人資助你的案子的時候,心情是怎麼樣的? 

A:有點不可思議吧,我其實不是很確定新聞的價值,然後我也不是那種,只要新聞很有意義,就覺得非要不可的人,我會有一些比較世俗化的傾向,就是說,像我自己的話。社會不願意去出這個錢,去購買它的話,可以接受,可能是我念經濟系吧,就是人們要願意,而且要有能購買,如果大家都願意,但是大家沒有能力去出這個錢,那就表示大家覺得需要把錢去用在他覺得更想要去花的地方。就像他要去買餅乾甚麼的,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意見。

但有這種心態我還是會,在我可以作得到的範圍內,盡量去把可以拉到的錢拉到這樣子。基本上拉這個比拉保險拉直銷來得好意思吧,又是自己的夢想,做起來不會痛苦。

Q:採用群眾募資的模式,會不會影響您選擇及決定新聞提案的主題? 

A:最好的狀況我當然還是希望說,穩定的支持跟收入就是有一個媒體給我們一個專欄,這樣當然是最好啊,有的案子是只要做那一則報導就好了,但是核災不太適合這樣子,因為它非常多面向,有時候也需要跟著時事去轉,或者摸那些材料的時候,發現更有意義的點。

不會影響吧。我覺得群眾募資沒有引起甚麼熱潮啊,很多案子也沒成啊,佔的新聞比例很低啊,也不會讓人見獵心喜,就是說,喔我趕快來試試看,我個人是沒有那麼樂觀,市場大到影響主題之類的,會提案主要只是想寫,然後沒有適合的管道,就是自立門戶這樣子。


10993713_10206973251876510_2145142459_n 发布人 aataru

(訪問過程中,發生了訪問者跟受訪者楚囚對泣的事情)

Q : weReport限制募款金額最多10萬元的看法?

A:因為我做事比較保守啦,我連六萬塊都募不好了,如果我有能力募得到五十萬,我可能就會提五十萬的計畫啊,然後另一方面就是說,我也有考慮,至少在福島核災我個人的認知是,目前用我這樣子的方式CP值比較高,對我或是對社會CP值都比較高。

其實去採訪福島核災的計畫有很多,因為可能是因為語言隔閡的關係,我真的覺得,不如大家就去募一筆錢,把日本已經做好,甚至德國已經做好的報導去買過來,就已經非常好用了,因為它的專業度高很多。

所以錢多效用也不見得增大。看太多日本媒體跟德國媒體的相關報導了,沒有辦法超越他的報導成就了,你接觸不到東電的高層,你閱讀的那個論述,也沒有他們記者多,日本超厲害的,要去白俄羅斯就去白俄羅斯,不要說福島核電廠那是一定的,要去美國、要去國際放射線防護總部就去,他去一個那麼遠的地方,他可以只濃縮在幾秒鐘的畫面他都捨得,這是我募1000萬也做不到的。

Q:最近眉角雜誌在SOS募資平台上成功募得了400多萬元,不過他們的新聞內容將不會公開在網路上,您認為,基於好新聞不應該是免費的,贊同他們採用訂閱閱讀的模式嗎?還是您覺得,應該讓大家都知道這則深度報導,因此像是weReport平台任何人皆可以看得到比較好?會不會擔心有人搭順風車看免費的,影響你的募資金額?

A:這方面我沒有太特別的想法,但是與其說在收費跟不收費,像朝日新聞的做法是,免費的人你不付錢可以看到部分,然後你電子報可以看它三天,看更多就收錢,可能我比較喜歡這樣子吧。不過核災報導有做社會功德的部份,基本上希望大家都可以看,雖然這樣有點對不起捐款人的樣子。

Q:您期待在群眾募資平台上與資助者互動嗎?

A:很樂於啊,當然這樣子的活動是很OK阿,你看書市就知道了,小時候出版社就已經把作者當作明星在經營了。加深作者跟讀者的互動,是很多創作平台募款的方式啊,可是對我來講,這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方式,我比較希望,可是這很難,這真的很難,我比較希望說,你就是看到這個新聞,你看不到我這個人,你覺得這個新聞好你就捐錢。

可是大抵上我個人在募款,或者像我演講,大部分都是認識的,人很需要身邊都是認識的,他才會出手,他要有熟悉感,那壞處就是,也有可能演化成個人崇拜的寄託什麼的,你如果看我的報導的話,日本食品輻污,鈽這種東西到底毒不毒,我給了三種標準,就這裡是希望作者跟讀者是有距離的,看到不以為然的意見也可以理解,作者我是有立場,但我留了細縫,讓你編織你想要的答案。

Q:個人角色認同?記者?行銷?

A1(第一個答案):我比較關係的是我跟編輯的關係,因為過去我如果寫專欄,我至少會跟邀稿人有關係,就是有一個人會在看我的文章,但在這裡,是一個原子化的新聞產出,跟讀者像是一個零距離的關係,那我覺得這件事情是有趣的,新聞應該會更有個性什麼的吧。

然後,那個讀者跟新聞的關係也沒有這麼單向,有點像是想要出錢,想要別人幫我寫的感覺,我去挑案子,可能我想找來一個女性,寫寫晚上會不會受到騷擾的調查報導啊,我倒是覺得,可以開放讀者自己來丟題目,來讓記者寫,因為我自己就有這種興趣。

現在這時代,新聞結構變得很見仁見智,那個跟廣告流行語對傳統文法的破壞是一樣的,哪一個新聞課堂有在教你說,欸,我今天來寫一個新聞,標題叫做,福島核災爆炸了驚呆了世界上十億人,哪一個老師會這樣教,可是這個標題很成功啊。

反過來說,我也可以沒人管地弄個「日本食品輻污」這麼簡單像報告般的標題。雖然我也可以寫「惡魔之火鈽遍布整個福島縣」,而且它也是事實,還不是捏造的,是文章裡面的一小段。但這樣子會沒有辦法讓事情好好討論,也許我可能會報錯,或者我報得不周全我有立場,但我希望你知道我是在好好討論的。這個也是新聞募資平台可以跟別人強調的,因為我們沒有市場壓力,我們確實可以培養優質讀者──至少我那麼長又硬的文章有人轉啦。

A2(第二個答案):除此之外,今年有個比較特別的角色:運動者,讓報導(台日同運報導)成為一種運動.雖然同志參選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個人覺得,比起參選,更重要的是,搜羅友善的政治勢力,所以在有宣傳性質的新聞裡寫:

「先前2014年九合一大選,同權會(同志組織)已透過問卷調查,掌握對同志表示友善的政治人物名單,未來則委由獨立記者、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提案《台日同志(政治)運動報導》(捐款支持網頁:http://we-report.org/proposal/9437),」

這個概念我在同志文章也寫過幾次了,大概不怎麼吸引人,似乎沒有同志團體持續地在做的樣子,足以建立出資料庫什麼1,發問卷、篩選友善政治人物、辦活動網羅起來……,這些說難也不難的弱勢政治工作,日本有的同志團體至少做了快10年了。

也是因為這樣,像是日本澀谷區通過同性伴侶承認等同運成果,便能夠漂亮地一次以多勝少,不靠勞師動眾、短期,而且常常沒有用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反過來說,從各種管道我聽聞過,台灣有些做了很漂亮的同志權益質詢的地方議員,但可惜他們跟同志團體是沒有聯絡的,自然也不為同志熟知。

原本同權會的政治友善調查,我只有在跟他們頭頭聊天中給些建議,說太多了,他也不見得記得住,其中希望他們繼續追的這一點,好像也不容易有人力做,那不然我來做看看吧。我向來也比較把重心放在獻策而不是批評,你不能做無妨,本來運動策略就是見仁見智的,我做做看吧──如果募款順利的話。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