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稿, 文化

彰化百年農業倉庫被拆 誰該負責?

圖 / 張敬業

文 / 陳文彬

彰化農業倉庫被拆當天,雖然我人不在彰化,但接到電話後心頭一驚,揣想此案大概凶多吉少了。除非可以像十八年前我們搶救「鹿港日茂行」那般,趕在怪手還沒開動前就以肉身阻擋住怪手,爭取時間保留。然一旦怪手敲下第一塊磚後,問題很快就會轉化成台灣文資保存的結構面議題。

13062427_10154150507552206_3717089902869217631_n

彰化農業倉庫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實施「農業倉庫法」,於各州農會及產業組織經營農業倉庫,以求各大經濟效益。成立於1925年,由「為彰化振興信用購買販 賣利用組合」經營的彰化農業倉庫,是當時十一所農業倉庫之一。

拆除前,彰化農業倉庫除了是台灣僅存唯一的大型農業倉庫,具圓弧和拱門造型具有建築特色外,同時,見證了台灣百年農業發展的變遷過程。

2016年4月1日,彰化文資審議委員會認定其具有歷史價值及再利用潛力,決議列冊追蹤;不過,4月16日,彰化市農會進行拆除作業。

既然如此,我就先不談彰化農業倉庫建物本身的建築空間、產業、歷史、文化的保存價值,而針對文資保存結構面與後面可以怎麼做,提出幾點個人看法來。

一、問題是:我認為台灣今日損毀文化資產最大的殺手就是「列冊追蹤」,一旦文化資產被列冊追蹤後,同時也暗示所有權人下一步即將成為歷史建築或是古蹟。列冊追蹤的文化資產不是法定文化資產,所以也不受法令保障。即使所有權人拆除或「自燃」沒有刑責,頂多也就罰款三萬元。相對於高額利益的土地開發,地目變更、都市更新等來說,這三萬元的數字對被「列冊追蹤」文化資產來說簡直是無比的羞辱。

所以我認為文資法修訂刻不容緩,我建議文化資產分級制,取消「古蹟」用詞,改以「國家文化資產」稱之。取消「國定」、「縣定」、「歷史建築」、「列冊追蹤」的分類,改以「國家級數」列等文化資產。比如說「一級國家文化資產鹿港龍山寺」、「四級國家文化資產彰化市農會倉庫」不管級等,只要納入「國家文化資產」行列者,一概受文資法保障及罰則。再則,站在文資法特別立法的精神層面,應該提高罰則權限。儘管憲法有保障人民擁有私有財產的權益,但憲法亦有規範保障國人共有文化資產的精神。在兩者衝突之下,文資法應該授與地方政府整合平台的權力,提供國有土地准許以容積轉移、以地易地等相關措施保障所有權人私有財產及國民擁有文化資產的權利。

二、「彰化農業倉庫」是否屬於彰化市農會私有財產?這點我持保留意見。我先不談現況,我們從歷史脈絡來看:彰化市農會前身「彰化振業信用組合」是日治時期由具有人文關懷思想的醫生們所組成的信用組合。當時甚至還設有「社會事業部」的團體,而這樣充滿社會意識的「信用組合」如何在戰後被「和平移轉」至今日的「彰化市農會」?其過程大可供人耙梳挖掘。「彰化農業倉庫」見證了台灣農會財產與權力移轉過程的內幕。在我們高談「轉型正義」同時,是否也可以透過此事件為例,重新挖掘「彰化振業組合」如何成為今日「彰化市農會」的歷史脈絡,並請農會主管機關「行政院農委會」重新檢討「農會法」修訂,藉此事件健全農會公法人結構,落實監督與管理機制,對國人來說亦不啻是一個契機。

12994505_10154150507547206_4185749917468691351_n

三、文化資產缺乏經費整修是長期問題,只有談論文資建物的表現主義或歷史意義對擁有人來說是沒有價值的。如何創造經濟收入,讓文資擁有人願意主動保存、活化,可能是未來我們在面對同樣議題時,必須思考的對話模式。針對此案,我認為彰化市農會大可透過「農再條例」裡面的相關法令規定,申請相關經費自行進行整修。

「彰化市農業倉庫」緊鄰彰化市扇形車庫、台鐵舊宿舍群可規劃成一個活化的「彰化產業歷史聚落」,創造鉅額觀光收入。我們從高雄駁二倉庫、華山藝文特區倉庫群、台中20號倉庫、烏日酒廠倉庫群—–等,每到假日就人山人海的盛況,不難想像未來這裡一旦規劃成彰化產業歷史聚落後的榮景。多年來彰化市缺乏綠地與大型面積的公共空間,若透過這次的搶救行動將拆除到一半的農業倉庫與台鐵舊宿舍、扇形車庫納入都市計畫總檢討來考量,藉此創造出彰化市的新興產業、文化、綠地空間的話,也算是對得起被拆掉的那段歷史了。

四、至於被拆掉的斷壁殘垣該怎麼辦?我認為應該逕行指定為「第四級國家文化資產」,將這一段拆除歷史與現場留給後人了解並反省,曾經有段歲月我們是如何粗暴對待歷史的。至於得多少年才叫「古蹟」的評斷依據,我認為大可丟棄了吧。正因為我們被「古蹟」的符號箝制住創意思想,才會捨本逐末對文化資產的空間與歷史意義簡化到用時間、數字量化評斷,反而忽略了該空間在台灣歷史發展軌跡裡的質性意義。每遭相關案例,總又落入「多少年才是寶」的爭論中。所以我主張修法概以「國家文化資產」稱之,日後以一、二、三、四級「國家文化資產」規範,並加重人為刻意毀損的刑事罰則。

人們總喜歡說危機就是轉機,省視台灣每個遭破壞文化資產的個案來看,每個危機後便是消失,從來也沒有轉出什麼新契機來。只是這次「彰化市農會倉庫」被拆除個案中,有太多值得談論的因素涵括其中,若能好好把握這個慘案個例,修訂文資法、搭建一個通則出來的話,對台灣破敗、斷裂的歷史與文化資產來說,大家也算是功德一件吧!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