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外的公民課

公平貿易:一種「賦權」的可能

圖/Kat Northern Lights Man

文/郭孟佳(國立曾文農工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近年來,許多報章雜誌媒體上都能見到「公平貿易」的字詞,我們的生活上似乎也越來越多掛著公平貿易的認證標章,宣稱為公平貿易的商品。

其實,公平貿易與一般常見的貿易型態一樣,同樣有著生產者、製造加工者、進出口貿易商與批發零售商等;但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公平貿易」除了是貿易行為外,更是一場社會運動。

公平貿易的出現彰顯著一個重要卻總被忽略的事實;那就是,現行全球化下的貿易行為是「不公平」的,而造成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最大原因是「市場失靈」。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思考路徑是,透過市場機制的運作,這隻「看不見的手」便能自動地找出均衡價格與數量,但相信大家都知道,這隻「看不見的手」沒有想像中地完美;特別是許多來自「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商,打著自由貿易無障礙的大旗,堂而皇之地進入「開發中國家」的產業,不斷地造成「開發中國家」人民的貿易障礙。也因此,當「開發中國家」的人民繼續在這樣的貿易機制下從事生產提供商品,而市場失靈所造成的貿易障礙,將使得這些日以繼夜辛苦工作的人民,永無翻身之日,難以脫貧。

「公平貿易」關注的焦點在於生產鏈上的勞工、自然環境、社區以及整體的政策;期望透過公平貿易,為經濟弱勢的國家與族群創造有利的經濟機會,保障合理的勞動條件,並照顧勞動中的性別平等,同時透過對環境更友善的保護措施來實踐永續發展。在現今全球化的貿易運作下,「開發中國家」的勞動者與自然資源,往往成為被剝削的對象,「公平貿易」便是透過與當地生產者合作,協助「開發中國家」轉化,以期具有在經濟上自給自足甚至自立的能力;簡言之,在公平貿易的運作下,透過規範貿易商必須提供生產地相關的資源,協助改善生產當地交通、水源、衛生醫療與教育問題等等,協助生產者能穩健地持續發展,最終得以自立,這便是一種「賦權」(empowerment)的實踐。

巴西的解放教育學者保羅(Paulo Freire,1921-1997)將「賦權」(empowerment)的概念運用在教育上,他透過識字掃盲教育使得勞工階級的家庭,逐漸獲得閱讀與寫作的能力;行動的主體透過閱讀、書寫得以觀看自身的處境,透過與他人對話並覺察問題所在,進而產生改變的行動力;使改變世界成為一種可能。這種使受壓迫者以自身的方式解讀並改變世界,是Paulo Freire解放式教育強調的意義,而使受壓迫者擁有想像與實踐的能力,便是「賦權」的重要。
國際間有多個與公平貿易標籤有關的組織,最常見的約莫為「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簡稱FLO)」與「世界公平貿易組織(簡稱WFTO)」,這些標籤後揹負著一種認證與負責的結構體系;保障公平的收購價格,安全的工作場所與勞動權益,更提供了資金改善當地基礎的軟硬體建設,與善待環境的任務。

咖啡,是公平貿易中很重要的一項商品;「薇薇特南果」是瓜地馬拉著名的咖啡豆,獨特的花果香,後段帶有甜味變化,是款具有深度變化的咖啡豆。對於居住在瓜地馬拉西北邊山脈咖啡產地的年輕人而言,渴望更多的教育機會,卻難以實踐,而「薇薇特南果」是他們實現夢想的開始;WFTO與愛爾蘭政府救援部門(Irish Aid)協助當地成立公平貿易機制的小農組織,解決當地學生的困境,並為小農的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至今已有透過此機制所建立的教育助學金完成學程學業的當地年輕人,回到家鄉的合作社貢獻所學回饋故鄉,並且在過程中逐漸地由「反思」與「行動」的對話產生,努力去除被壓迫的處境,這種批判意識的覺醒,就是「賦權」的時見;相信,類似上述例子的賦權實踐會一直持續。

最後,公平貿易最常被提及問題是「價格」;這時,我們必須理解,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銷售者願意降低售價的前提便是壓低了成本;可以想像的,勞動力的成本(薪資)與土地自然資源的成本(地租與環保),必定是受到最大損害的部分。因此,藉由可信賴的公平貿易組織,從事公平貿易行為,以協助生產地有更好的發展與未來,投資當地的基礎建設與教育,幫助當地人民與其下一代子孫能真正地脫窮自立獲得尊嚴,讓消費不只是消費,而是成為一種雙贏的理想性消費,那麼,「多花些錢買」,我願意。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