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徵

迫遷在即,民進黨能說到作到嗎?

文 / 管中祥

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彩排演出「民主進行曲」,其中一段由抗議群眾拿著「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標語,引發社會議論與抗議,認為蔡英文想藉此收編社運議題。

當時,台灣農村陣線成員陳平軒就說:「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不是對國民黨政府說的,而是對任何傲慢的執政者說的。「民進黨若不悔改,我們下一個要拆的就是民進黨政府。」

就在蔡英文就任百日不久,9月25日,來自全台各地60多個反迫遷自救會果然重返凱道,要求民進黨暫停爭議徵收案、全面修法,宣示全國受迫遷者將團結終結迫遷、反抗強拆暴政。反迫遷集會發言人徐亦甫並指出,60多個徵收案的共通點,就是「政府都在回應財團開發的期待」。

當天下午,總統府發表聲明回應,除了表示張藥房會原地重建,也強調總統重視每一個人的居住權,並以公開透明、民主參與為原則,強化對土地徵收、都市更新的「正當性」、「公益性」、「必要性」審議。在此之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姚人多也分別到高雄、台中拜訪多個自救會,聆聽受迫害者心聲,不過,並沒有作出任何承諾。

總統府的身段相當柔軟,希望能化解爭議,雖然大多只是空洞性的宣示,沒有具體作法,但也許已讓有些人感到誠意十足。雖然如此,這卻已是這幾個月來,蔡英文有關土地徵收問題較「具體」的態度。

事實上,即使在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也沒有具體提到居住權、土地正義的相關看法與主張,稍微有關的是下面說法:

我們看到了社會的對立,進步與保守的對立,環境與開發的對立,以及,政治意識之間的對立。這些對立,曾經激發出選舉時的動員能量,不過也因為這些對立,我們的民主逐漸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蔡英文清楚知道,開發有可能會與環境問題彼此對立,廣義來看,「環境問題」並不單是傳統的環境保護,居住權、土地正義等議題也包括在內。而她也坦承,這些對立使得台灣的民主逐漸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面對這些涉及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議題?蔡英文說:「新政府會持續和公民社會一起合作,讓台灣的政策更符合多元、平等、開放、透明、人權的價值,讓台灣的民主機制更加深化與進化。

但如果沒有具體作為,包括修改都市計畫法、土地徵收條例、都市更新條例、市地重劃等相關法令,這些說法也都是作文比賽、官樣文章,沒有太大意義。蔡英文上任以來,迫遷案陳出不窮,民進黨幾個主要執政的縣市都有類似的案例,特別是人氣天王台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主政下的拆遷行動,最近更成了全國焦點,但至今沒看到民進黨政府有妥善的溝通、有具體的作為。

坦白說,蔡英文不會不知道不當土地徵收造成人民失去家園、痛失親人的痛苦,要不然,她不會在張森文先生逝世未久,就登門安慰彭秀春;總統府也不是不知道人民的期盼與憤怒,要不然,也不會想把「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口號放在就職典裡中;民進黨政府更不會不知道,民主政治更重要的是公開透明與公共參與,至少,內政部長葉俊榮的著作中早就說明,處理土地徵收等爭議問題,舉辦聽証的重要性。

這些民進黨全都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掌權之後,是不是真能作到,恐怕又是另一回事。迫遷在即,民進黨能說到作到嗎?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