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投稿

【投書】全台勞動者團結起來! 爭取基礎年金制度!

圖/總統府

作者/矛盾、魯明(國際社會主義前進)

年金改革的議題甚囂塵上,前段時間軍公教團體也在台北舉行「反污名,要尊嚴」大遊行,號稱有二十五萬人參與。

藍綠兩營利用此議題作政治鬥爭,但兩方都不是站在工人階級的利益。親近民進黨的資產階級媒體紛紛藉此機會將遊行打成國民黨動員反對蔡英文的遊行,攻擊軍公教族群坐享優渥退休金,藉此製造勞工之間的對立,合理化新自由主義的改革;並指控軍公教不與國家共體時艱,造成國家財政沉重負擔;國民黨也藉此機會來批評民進黨,將自身裝扮為捍衛軍公教退休保障的政黨。許多社會輿論也認為軍公教族群的退休保障過於優渥,需要刪減其退休保障;但我們要問,民進黨刪減了軍公教的退休保障後,就會提高底層勞動者的年金嗎?就能解決政府的預算赤字嗎?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面對今日蔡英文政府的年金改革政策,首先趁火打劫的便是台灣的資本家們-前段時間,工總常務理事何語,便在年金改革委員會中提出要求減少資方在勞保中的負擔比率,並且提高勞工的負擔比率,由現行的(資方:7/國家:1/勞方:2),調整為(資方:5/勞方:5),假設如此推行,那每月三萬元工資的勞工每年將損失七千多元的薪資所得。然而,在各個產業中,我們仍常常可以看到勞保被高薪低報,資方藉此來節省成本,損失的卻是我們未來的退休保障。

民進黨針對「軍公教」轉移視線

民進黨把「軍公教」族群作為一整個群體來攻擊,模糊了這個群體內的階級界線--軍公教上層有享有特權的官僚,下層卻是普遍勞動階級。例如,所謂18%的受惠族群並非是今日所有軍公教人員,於1995年後入職的新進人員是沒有18%退休保障的。軍公教中的確存在著坐享高官厚祿的特權官僚分子,退休後仍轉任財團中擔任要職,替其資本家拿取政府標案,例如有許多教育部退休的政務官或高階事務官,都會轉任私立學校,擔任其董事會在教育部中的「門神」,又或是交通部中許多政務官或事務官也都與許多大財團有緊密政商網路的交情,影響中央部會中的人事任命權,並替其政商網路謀取私利。然而這僅是少數官僚的惡行,並非大多數基層軍公教所為,然而今日的資產階級媒體有意識地將所有領取18%的軍公教通通打成肥貓(而不細談此族群中內部的差異性),意圖挑動社會上對於軍公教的仇視,將當今勞工退休保障不足的憤怒轉嫁到軍公教族群身上。

很現實的是,民進黨針對軍公教的18%,不是為了反對官僚特權或者拿錢增加勞工的退休保障。面對政府舉債連年增加,國庫稅收赤字成長,即使刪減了軍公教的退休保障也並非治本之道;真正的病因出在於企業稅率太低,富人們繳的稅太少,並因著稅制法規的漏洞,政府有意識地高舉新自由主義的稅制邏輯,進而導致整體稅收大多由受薪階層負擔,如此一來國家財政豈能健全?公共預算豈能充足?

首先,即使是全台軍公教所為人詬病的18%儲蓄優惠年利息,在以今年的政府總預算中佔823億,總計有45萬人受惠;對照今年中央政府總支出,大約佔4%,但台灣稅負結構長期以來嚴重畸形,高達75%的稅負皆為受薪階層所承擔;根據《天下雜誌》調查的資料:我們細看企業的租稅負擔,其實僅佔GDP的2.7%,僅為香港的四成多,也低於中國的3.6%,是亞洲四小龍中最低的國家。

台灣不單單是企業的低稅天堂,同時也是富人們的低稅天堂;我國企業的法定營所稅早在2009年從25%降低到17%,根據《天下雜誌》調查顯示:營收規模最大的一千家上市櫃公司,五年平均來算,整體的實質稅率(以全部實際繳稅金額除以全部賺的錢)只有12.2%。若再看中央政府104年度歲入,營利事業稅率僅佔所得稅收入的11%,總額僅有2077億元。探討稅制結構,才能看見問題的癥結,企業稅率過低,資本家們利用各種法規漏洞逃稅,才是國家財政窘困之因,實非軍公教的退休保障壓垮了國家財政。

解方:基層軍公教與勞工的團結抗爭

做為國家的受雇者:軍公教,同樣作為勞動群眾的一部份,多數的基層軍公教人員是與那些軍公教中的特權分子有著顯著區別的,我們不能將所有軍公教人員等而視之。退休保障,不論是勞工抑或者是軍公教,它都不應是個人的責任,它理當是雇主的責任,資本家們必須買單!

面對今天年金改革的爭論聲中,我們國際社會主義前進支持工鬥所提出的「基礎年金制度」,大大增加課徵資本利得稅與富人稅,讓各種職業的勞動者得到優厚而公平的退休保障。但資本家會用盡一切措施破壞徵重稅的政策,因此有必要將銀行和大企業收歸公營,由工人階級民主管控。同樣的,政府應加大對長期照護、醫療、及至是社會住房的投資,因為這些也同樣是退休保障要爭取的一環。我們要求削減所有上層官僚(包括總統、官員、立委、軍方上層)的薪金至普通工人水平,這才是真正取消官僚特權的做法。

所有基層軍公教的利益是與上層官僚和國民黨對立的,而全台勞工的利益也與支持撙節政策的民進黨對立。

只有雙方團結鬥爭才會有機會勝利!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