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投稿

【投書】彩虹路的往返思慮

文/喃喃

前去與返途中,我開始把傾聽的聲音作個小結,小心放入那些討論拋來落空的盒子裡。只要生而為人都有自由意志,從自身背景生長出自我認知,這很自然。就像,年輕一代向年長一代傾訴為何你不懂我的需要,而年長一輩對年幼一輩煩憂為何你不懂我認為的重要。觀點倚靠偏移的程度不同,並非排除對方所有價值的對立。我理解同性戀者也可以主張反對同婚,與反對的理由。(註1)婚姻接續面對到成家與家庭下兒童的守護,事事相關,怕是一種人權捍衛堅守的支持而刺傷相隔在後的另一種人權,而更怕的是走過相同苦難的來路。好多懼怕,其實所有人都是。面對社會的膨脹與轉向,我們是來到必須直面而視的時候。從來沒有這樣的時代,聲音如此繁雜,又能被看見的時候。長路走來,是不容易。放出的疑問,是收不回。在社會中,繼續繁衍的疑問勢必得釐清直到安落入土。在這之前,大家都是塵土僕僕的。在摸清塵霧中撲朔迷離的方向,在抓妥身安的立場背後的未來。

漸漸地,我明瞭這場戰役並非來的急,如果如此急迫踉蹌而入,勢必一射擊落,但它沒有。它比想像中堅定些,並非原以為的空無憑據。它正在飛,還有不斷檢視修正的可能。它並不排拒討論更多細節更好的可能,它只排拒恐懼和仇恨橫行的空間。我們並不能因恐懼,而不採取行動,也不能因衝動而貿然行動。從來沒這麼多人為紙面上虛無飄渺的字眼—愛與人權,重申呼喊追尋,這高貴的東西就在天邊。不過,我不會說它是正義,因為正義就像真理站立在單一故事面易趨於危險,也不認為它站立於恐懼的對立面。它比較像是在層層恐懼幻象的漁網裡,向外看見愛其實有更多可能的微光;然後,還在努力掙脫。這不會只是一片同溫層;如果是,它就夾雜太多各式各樣的人了。就因為,我們早就身陷在恐懼中,畏懼社會的眼目直來的不安與厭惡。所以,當我們願意不妥協於委身陰暗處,冒著風險爭取這些可能的改變時,改變的發生才有可能實現。

然而,改變勢必充滿一擁而進的聲音,擁有這些聲音,我們才有機會討論。「同性戀」、「異性戀」、「跨性別」等,這些名詞好久以前還未曾擁有任何一種名字的權利,或說如「性」一般,是種禁忌,所以最常被玩鬧。那些閉口不談拼命鞏固的東西,最危險,也最常成為恐懼的箭靶。但如今命名它,並非劃分開它們的存在,而是透過取名,我們在歷史上從此有憑據認識並深入理解它的存在,它的名字可以被改變,背後的意義可以汙名化也能被洗清,但不能沒有名字。因為我想起「取名」其實是一件很美的事,每個人的出生都帶著美好的期待取名而來,不管這名字扛上多少既定的印象,能挺進的都是後來自身走下來的努力。

婚姻平權的拉扯,凸顯出許多人不知該如何面對同志的事實。

婚姻平權可能引發的狀況是:法律保障會讓渴望成家的同志朋友,有更多出櫃的勇氣;人們開始被迫要「收斂」自己的恐同情緒;所有人都要以「正面或相對平淡的態度」面對同志社群。這些當然是好事;無論婚姻法有沒有修正,歧視本身都應該被制止。但不能忘卻的是,真實的社會生活空間,明顯尚未被撐開。社會文化的未及,讓台灣此刻仍有許多家庭,其實持續恐懼同志。」

「實際上,真正需要被拯救的可能不是下一代,或未出生的那一代。真正需要被幫忙的,是我們自己與前面的世代群。在婚姻平權或許得已落實的可見未來中,有一種人必須被迫面對自己長期自我束縛的性別認知。他們多少已意識到必須尊重同志,只是還來不及好好認識對方,就被所謂來自進步的聲音說:擁抱這群人,你我並無二致。這是不自在的根源。」—蕭伶伃〈反同婚光譜中,沉默多數的艱難〉(註2)

所以,我們需要持續,在爭取一種眼界,在睜開一雙無懼亦無害的眼睛。因為這雙眼睛必須夠大,大到足以包容更多愛,才需要更多人撐開它,好讓愛與愛的交集不再傷及對方。而我們的自由需要妥善的法律來維護。

「千百年來,法律不斷地進化發展,不僅在對立著敘事之間進行公正、合法的判決,而且還要能夠做到消除在判決宣布後陷入復仇循環的危險。為實現這一雙重目標,法庭必須被認可為是權威的和合法的,而且必須被視為公正無私的,能夠置身於案子所提交上來的各自自圓其說和相互對立著的敘事之上。」— Jerome Bruner《故事的形成》

在這些不同敘事的來往之間,研磨擬法顧及到堪慮與成全之處,我們在這些過程中努力,包括兒童的教育。如果仔細想想,性別概念來自於長久以來我們所被傳授與認知的觀念,而不是孩童。如果,孩童生來性傾向不同,他並不會覺得自己有何異同,該打破的是我們,或更多比他們年長的一代。我們正在提早學習,該如何在這些孩子來臨之前,不再傷害它們保有自身姿態的權利。然而,身在同性家庭的孩童,也在擴展他們對社會多元存在的意識。在學習的是我們。我們該怎麼洗掉年長一代和我們這一代還不安適於恐懼迷霧瀰漫的這個社會潛規則,我想,法律是其一,走在這個社會前頭的旗幟,引領社會往更好方向邁進;性教育是其二,公開探討對性別的認識與探索,不讓性知識被誤解扭曲。

而且,我認為同性婚姻也應與婚姻制度並行討論。現行婚姻制度,離婚率之高,的確也存在很多堪慮的問題。舉例來說,身邊有同志朋友抱持反對同婚的立場,正是堪慮同性伴侶擁有選擇結婚的權利,但如不顧家庭反對結婚,與家庭親屬決裂的場景,應不是我們當初允諾希冀相愛成家的風景。即使身為成人,擁有選擇作任何決定,也承擔決定後的任何責任,但社會空間由大大小小的家庭網絡而成,不論異性戀或同性戀者的婚姻維繫,是該被討論婚姻的永續與完善機制是否存在,包括單身漸長的社會,選擇單身的同性戀者,是否被看顧進去。因為我們期盼,不論有無結婚的跨性別朋友,都能享有平等的權利。(註3)

於此希望,當我們願意討論時,會在將來發現我們都擁有同樣的答案,都能擁抱自身而不畏懼社會。因為社會不是別人,是我們。是我們每一次的努力,在扛起想要的未來,累積成歷史,落實為現在。

(註1同性戀者反對同性婚姻/逆向時報
(註2蕭伶伃:反同婚光譜中,沉默多數的艱難/端傳媒
(註3不結婚也被保障,才是真平權!/苦勞網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