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挺同、反同,需要對話?

文 / 管中祥

這一兩個月,支持及反對同志婚姻合法的團體無不使盡全力,在立法院、在凱道、在媒體、在街頭、在立委服務處,透過各樣的方法表達立場、說服社會、進行遊說。接連幾個禮拜,不論是贊成或反對方的集會人數一次比一次多,無不想要展現能量,向國會施壓,希望贏得修法勝利。

這種表態與動員,民主社會的常態,也是爭取權益、表達意見的必要手段。

對許多人來說,這不只是權益之爭,也是價值之戰。同志婚姻是基本人權,不應妥協,也不必公投,因為這是身而為人的基本價值;但在反對方的生命經驗中,一夫一妻異性婚姻是法律保障,也是維護社會穩定運作及繁衍的基本價值,豈能說變就變?

這的確是一場價值戰爭,而「價值」可以溝通嗎?

幾天前,在大一的課堂上,討論了婚姻平權的議題。一開始,同學們自由表述,雖然我支持修改民法第972條,讓同婚合法,但仍試著站在各異立場同學的「對立面」,從另一方的觀點質疑他們的主張,無非是希望不論支持或反對者,都能試著傾聽不同立場者的聲音,有更多的理解,有更多的論辯,有更多的反思。

接著,讓同學投票表示是否支持修改民法第972條,毫無意外地,絕大部分的同學是支持的,少部分沒意見,只有四位表態反對。

四位同學一一說出了他們的理由。有兩位贊成先立專法,因為覺得社會衝突很大,改革需要慢慢來,以免過度對立。一位同學是站在華人傳統價值表達立場,認為這樣作有違傳統,還有一位是從「人類繁衍」的理由,擔心同婚合法造成人口減少。

有趣的是,同學們雖各有反對理由,卻都與宗教信仰無關,這和部分的社會認知有些許差異。

順著這樣的討論,同學們開始各自表述與彼此對話。有人分享了同志受汙名化的歷史;有人提到自己遭到同性伴侶家長排斥的經驗;也有同學說,自己原來反同,但因為拍片接觸到同志後,改變了想法,反而支持。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人聽完不同意見同學們的觀點後,當場表示願意改變自己原有的想法。

有位同學說,從來沒有在類似今天的場合中,好好討論這個議題。這次的討論場域當然是特定情境,這種接近宗教信仰的價值觀念,不只在公聽會、社運場合很難溝通,即使是日常生活的閒聊也容易讓人劍拔弩張,但類似的空間與對話,卻是社會需要的。

雖然,民主社會最終必須透過民主機制決定,不過,民主不單只是拼場、比人頭、比拳頭,在決定之前,還需要盡可能讓不同立場盡可能對話,也盡可能理解不同立場的想法,否則很容易因為立場對立而簡化問題,忽略看似相同主張群體背後的差異,忽視彼此情感經驗及價值,甚至把可能支持的夥伴簡化成對立的敵人。不過,對話之前,得各自先整理一下自己的經驗與故事,而反對者需先冷靜地檢討過去的「跳躍式」論述,才會有較好的溝通。

當然,「人權」是沒有折扣的,也是一次次用血淚及生命衝破既有權力及道統爭取而來。也不能否認,不同「價值」的溝通與調整,並不容易,需要時間。但價值的養成過程是需要理解,而擔憂價值遭受到挑戰或壓迫所產生的不滿與焦慮,也需要同理。

這真的很難,也許,我們需要共同學習。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