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社運發電機

【聲明】拒絕性別羞辱,支持林郁婷,捍衛運動員的人格尊嚴與身體自主

文/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近日,我國拳擊國手林郁婷因拒絕參加即將於哈薩克舉行的賽事,遭遇鋪天蓋地的網路攻擊。這些攻擊包括對其性別的質疑、對身體的臆測,以及各種惡意的人身羞辱。這些言論不僅欠缺對專業運動員應有的尊重,更已嚴重侵害個人隱私與身體自主。伴盟對此表達高度遺憾,並嚴正譴責任何形式的性別歧視與言語暴力。

我們強調:不論是一般人、運動員、或公眾人物,其性別認同、性傾向、身體特徵與生理數值,皆屬於個人隱私,不應成為他人揣測、質疑或要求公開的內容。刻意錯稱他人性別、惡意挑釁要求「證明性別」的言論,已構成嚴重的性別羞辱、霸凌及性騷擾,必須被嚴肅看待與抵制。

在運動競賽中,若主辦方有必要進行身體相關檢測,以確保競賽公平性,相關規範與流程必須具備明確性、科學性與保密性。然而,本次世界拳擊聯盟(WB)至今未能清楚說明性別檢測的標準、檢查項目、程序及保密機制,導致林郁婷與其團隊難以理解應依據何種準則來配合,也無法確保個人隱私能否受到妥善保障。在此制度未臻明確與完善的情況下,選擇不參賽,是運動員為捍衛自身權利所做出的正當決定。因此,真正應受責難的,是未能盡職提供合理保障人權與公平參賽環境的WB,而非為自身尊嚴挺身而出的運動員。

回顧奧運史,性別檢測制度造成的傷害不勝枚舉,例如印度選手Dutee Chand曾因為天生高濃度睪固酮被禁止參賽,直到上訴獲勝才得以復出;南非選手Caster Semenya的性別也一再受到外界揣測與質疑,世界田徑總會甚至為了防堵她參賽改變參賽規則,要求她接受醫療干預來降低天生的睪固酮濃度;Caster Semenya不屈不撓的上訴,直到2023年歐洲人權法院終於判決世界田總對她的禁令具有歧視性,要求其降低睪固酮的做法會產生嚴重副作用,並且世界田總並無足夠證據證明,高睾固酮濃度有在比賽中帶給運動員任何優勢。

運動賽事的性別檢測歷史不只不當影響許多優秀女性運動員的職涯,更對她們的人格尊嚴造成嚴重傷害。我們不能也不該讓這樣的憾事發生在林郁婷身上。

因此,我們提出以下三點呼籲:
1️⃣ 性別與身體資訊應被視為個人隱私,決定是否揭露,如何揭露,皆屬當事人權利。任何對他人性別特徵或生理狀況的八卦揣測都應立即停止。
2️⃣ 運動員是否受檢、是否參賽,是其與教練、團隊基於專業與自主考量的決定,社會應給予理解與支持,不應藉由網路言語暴力與性騷擾,對他人性別恣意羞辱與強行定義。
3️⃣ WB應儘速公佈清楚、科學、非歧視的檢測規則,賽會單位應檢討現行賽事檢查制度,以保障所有女性選手免於被羞辱,確保身體隱私與人格尊嚴,並檢視目前的性別分組制度,是否已不當侵害運動員參賽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