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11集:台鐵公安全民恐慌 「公司化」就是解方?

整理 / 呂陳沅

太魯閣號事件後,台鐵公司化聲浪再度揚起,交通部更提出七大方針,表明台鐵改革勢在必行。太魯閣號事件的問題之一在於鐵道公安受到質疑,許多人認為公司化或民營化就能提升營運效率,進而減少事故發生,但提升營運效能後,公安問題真的就能改善嗎?國營事業就無法降低出事風險嗎?台鐵公司化後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大學經濟學博士,同時也是共力研究社研究員 盧其宏,討論公司化或民營化是否是台鐵目前改革當務之急?公安問題究竟如何解決?

釐清台鐵公司化與民營化的不同 了解台鐵的定位屬性

盧其宏說,公司化是指將政府部門經營台鐵的單位,切割成營運與財務獨立的個體,並以營利為導向。民營化(等同私有化)則是指公營事業成立公司後,將股權由政府釋放到民間,政府持股低於50%。公司化或民營化可以透過市場競爭達到各種效率,例如,財務健全或是營運上更能滿足客戶需求等等,但前提是市場競爭必須健全,不能失靈、壟斷,或存在任何外部性。

台鐵屬於公共事業,具有高度壟斷性,因為投入成本太高,市場中很難出現其他競爭者,以致進入市場的門檻高。而台鐵這類的公用事業也具有很高的正面外部性,例如,鐵路經過帶動當地交通發展,讓偏鄉的孩童得以在運輸上受益等。不過,盧其宏也說,這些正面外部性,較難成為台鐵獲利的直接績效,甚至可能是「零獲利」,但對於社會有正面助益。

公司化非萬靈丹 畸形公司化營運喪失台鐵公共性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詢問,不論台鐵正面外部性多高,都無法忽視台鐵內部種種問題,難道不能透過公司化提升經營效率嗎?盧其宏表示:「台鐵,這項公共事業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市場失靈的狀況。」因為市場進入的門檻高,壟斷性高,缺乏競爭者,台鐵成為市場失靈下的產物,他說,用市場機制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豈非矛盾?況且,台鐵公司化後,市場中依舊缺乏競爭者,如何以「競爭」達成各種效率?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盧其宏指出,公司化具有三項指標:本業優化提升品質、多角投資創造收益以及裁減員工,減少不必要成本,台鐵雖然沒有正式進入公司化歷程,但經營上已具備公司化精神,這三項指標皆已開始執行。盧其宏說,公司化若是想單純解決「財務問題」是可行的,營運上改為企業化經營,為創造營收,更動票價,或是以提速的方式,縮短班距,增加運輸量,來賺取更高利潤;但伴隨而來的可能就是由公共承擔的外部成本,例如,因為提速耗損鐵道使用,需要增加運輸設備維護費用,或是造成事故發生率提高。除此之外,若是以利潤績效為導向,偏鄉站點的設置或班次,也可能減少或消失,或者票價的提升也讓部分人無法負擔,導致人民使用公共運輸的權益受損,畸形化台鐵公共性價值。但公司營運卻可能因此獲利,仍然可以達標績效,並非全民之福。

當實行公司化後,想解決公司化造成的外部成本,例如,公安問題等等,則須訂定利潤績效以外的考核機制。不過,盧其宏表示,財務問題並非當前改革要務,若是台鐵急需改善的問題在於「公共安全」,那為何不針對公安問題訂定相關考核機制監督審查?

何謂提升「效能」? 效能提升是否等同優化公安品質?

台鐵時常為人詬病的除了營運與獲利,還有「效能」,包括公務員勞動狀況、行銷宣傳,或是外包監工效能低落等等,許多人也認為,若改以公司化或民營化經營,便能有所改善。

盧其宏認為,若要討論「效能」,必須先定義何謂「效能」?從數據來看,若效能代表每名員工所負擔的業務量,十幾年來每名員工的負擔業務量逐年增高,且工時長,台鐵員工勞動壓力龐大。若是效能代表台鐵運輸量,運輸量近十年也是不斷提升。換句話說,不論「效能」是以運輸量,或是平均員工所負擔業務量來看,台灣都在逐漸提升。但假如「效能」指的是「公安品質」,依據其他國家的數據來看,公司化或民營化後並沒有辦法讓公安事故發生的頻率減少,反而為了優化財務,減少維護的成本,而發生增加嚴重公安事故的機率。

以英國2000年英國哈特菲爾德鐵路事故為例,當時私營的路網公司–英國鐵道公司(Railtrack)長期降低鐵路維護成本,導致火車在哈特菲爾德因鐵路金屬疲勞而出軌翻覆,造成多人傷亡,最後英國將鐵道收歸國有,因為私營企業財務上完全無法負擔。反觀為人讚揚的日本,在鐵路民營化後,準點率、行車與服務品質都有所提升,但數據上來看,事故發生率也沒有因此減少。2005年,日本鐵路發生為追求高速效率所導致的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換句話說,公司化或民營化之後,公安事故的發生率未必會減少,甚至可能更嚴重。

國家應挹注更多資源 針對公安維護提出有效對策

若公司化或民營化都無法趨緩公安事故發生率,或許內部管理便成為關鍵。部分人或許認為,台鐵身為國營企業,在管理員工或是外包廠商上,缺乏強制性,若改制公司化或民營化,都能加強控管人員,提昇監督效能。盧其宏強調,台鐵雖然名義上仍是國營,但朝向公司化方向經營已久。台鐵自2000年開始裁員,值到2017年前,員工數都不斷減少,業務量卻持續增加,隨之而來的是2018年的普悠瑪事故。台鐵公司化腳步從未停下,但公安問題依舊。普悠瑪事故後,台鐵檢討公司化經營,而轉向「逆公司化」,逐步擴增員工。2021年太魯閣號事件後,卻再度重啟公司化策略。

盧其宏表示,在普悠瑪事故的檢討項目中,他認同其中一項「政府需挹注更多資源」。想解決公安問題,就必須加強鐵路管控,而非藉由公司化,將提升財務營運績效為目標,犧牲其他成本。透過政府挹注更多資源,包括人力擴編、改善勞動條件、維護鐵道或是系統革新預算等等,做好完備的異物入侵相關警訊設備,或是改善勞動環境,讓員工愈有餘裕管控鐵道安全,並且做好公共安全維護的效能指標與監督,才能有效提升公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