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教育部:規劃增加彈性聘任管道以解中小學教師荒 全教總:病急亂投醫,短線操作毀專業,要求改善教育環境,吸引優秀師資

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針對中小學近年面臨嚴重的教師荒,教育部於上週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公開表示,將規劃彈性聘用管道(免修職前學分、免考試、免實習),擬自115年度起讓具業界資歷者得以進入中小學教學現場擔任專業及技術教師或教學支援老師。全教總對此表達強烈反對,呼籲教育部務必懸崖勒馬。

全教總認為中小學教師與大專教師著重教授專業知識不同,高中以下教師面臨的學生多在成長階段,於品格、行為、道德價值之引導著重度不亞於學科知識傳授。是以高中以下教師培育除了著重學科專業能力外,教育專業能力亦不可或缺。以中等教育學程為例,至少應修習26個學分,包含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教材教法、教學原理、班級經營,以及教學實習等,成績及格後,應通過國家考試、教學實習半年,才初具踏入講台的資格。

然而,教育部為了解決現行師資荒,欲濫用現行技術高中的「專業及技術教師」的特例方式,免職前學分、免考試、免實習,形同宣告現行師資培育沒有存在的必要,將從根本摧毀我國原有的師培體系。再者,為鼓勵業界人士轉任,除了廣開方便之門外,還額外發給轉任獎金,將更強化年輕人不願進入教師領域的意願,不可不慎。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現有教師荒形成原因,除了高達四成擁有合格教師證的準教師不願投入教職外,越來越嚴峻的職場環境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學校場域長期以來是政府各部門的政策紅利提款機,教師超負荷的工作量已不是新聞;近年來校事會議機制衍生的濫訴現象,更將教師專業與尊嚴踩在腳下。試想,教師的薪資待遇早已遠遠比不上付出的成本,而工作上又動輒得咎被投以各項檢視,又怎能奢望年輕人願意投資心力在教育事業上?作為全國教育執掌者的教育部,若無法正視到這些核心問題,只能提出這種再次踐踏教育專業的解決方案,全國教育又怎能不陷入系統性危機中。

基此,全教總認為,針對中小學教師荒問題,教育部應停止增加彈性聘任管道等錯誤方案,並應作如下規劃:

一、停止飲鴆止渴,中止彈性聘任管道:高中以下教師的工作重點不是僅在學科教授,而是在學生發展階段中,進行「人的培養」,促進人格身心發展的積極變化,技職學校聘任專業及技術教師教授專業技術科目的例外情事,有其群科產學特殊性考量,一般科目的學科教學著重系統化知識建立,濫用技術教師任教將對教育現場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全教總要求教育部停止假借技術教師偷渡一般科目專任教師的彈性師資規劃。

第二,應聚焦提升準教師的入職誘因,適時調整教師薪資與福利留住優秀教師:全教總認為當前教師荒的困境源於準教師不願進場,教育部的解方應聚焦於提升準教師的入職誘因。另外,合理的薪資待遇和完善的福利是吸引並留住優秀教師的重要因素,近年來軍公教雖有調薪,但教師薪資仍與社會物價和經濟成長存有差距,且導師費、鐘點費多年不變,希望教育部適時予以調整。

第三,從法制面遏止校園濫訴,並提供教師有效後盾:當前教師常因濫訴而求救無門,主管機關遲遲未提出具體對策,造成教師無力管教、經常遭不當投訴的職場氛圍。教育部應痛定思痛,參考日韓兩國的做法,從法制面遏止校園濫訴,讓學校教育回歸教學本質。更重要的,教育部應該成為教師的有力後盾,展開重建教師專業尊嚴的具體行動,以提升教師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