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福島。台灣 綠能100%

文/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

福島核災將在明天滿九周年,過去台灣社會多關心福島災區食品是否安全,較少人注意到核災後的福島,正在靜靜地發生一場嶄新的能源革命。

綠能家園已是「福島共識」,目標100%再生能源

311福島核災後,福島縣決心邁向綠能家園,朝著「零核能、零核廢、100%再生能源」的目標前進,全力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不僅爭取到國營銀行支持3千億日圓(約836億台幣)能源轉型計畫,市民社會也熱烈投入,最著名的就是縣內230年歷史的大和川酒廠成立「會津電力公司」。社長佐藤彌右衛門表示:「核災前,其實沒有那麼在意能源的事,核災後才意識到,危險的核電是黑色的電力。能源和水、糧食、基本設施等,都應該由大家共創共享,所以我們要發展再生能源,捨棄核能」。2015年,福島的再生能源只佔全縣26%,2019年已成長到40%,預計2030年可達到60%,福島正腳踏實、一步步穩健地往2040年100%再生能源的目標邁進。

讓福島人願意堅定廢核與再生能源決心的,正是核災後至今種種困難的善後與重建。

根據FoE Japan(日本地球之友)最新報告指出,福島縣雖已解除逾七成「避難指示區」,但實際居住率不到原來三成,因為日方解除避難指示的標準(每年輻射暴露累積20毫西佛)竟是國際容許的20倍,「這根本是強迫居民與除污工人受曝」!而福島核電廠內總數達880公噸的高放射性核燃料熔渣,至今無法取出,累積達120萬噸的含氚核污水及1400萬立方公尺的輻射廢棄土,依然無處可去。日本政府計畫將含氚水排入海洋,放寬標準讓輻射廢棄土用於鋪路造堤,都引起國內外同聲譴責與反彈。

FoE Japan強調,日本政府一連串的做法,就是要在形式上抹去災害的痕跡,讓災害的影響變得難以察覺、隱而未見。但事實是,核災造成的傷害與後遺症,仍以各種形式持續不止。

台灣也踏上「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之路

受福島核災啟示,台灣社會也重新檢視過往高度仰賴燃煤與核電的能源政策。2016年民進黨執政,啟動了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而去年燃煤發電已開始下降,中火與興達燃煤電廠也各減少了22%與14%發電量,但電力供應綠燈(備轉容量率超過10%)竟高達235天,每天都有超過6%備轉容量,顯示台灣已不會缺電。

然而,再生能源佔比雖提高到5.6%,但成長幅度太小,距離2025年20%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除了因為風機在今年才陸續上線,地面光電遭遇生態保育與農漁產業競合的爭議,令國人對再生能源產生疑慮,也是光電發展受挫的原因。

事實上,台灣不乏再生能源與社區環境雙贏的例子,例如台北市信義區的集合式住宅,在大樓屋頂蓋太陽能光電板,成為公民電廠,再配合有效的節電措施,不只減少大樓的公共用電,更減少住戶的管理費支出。這樣的案例應該要儘速推動到台灣各地,讓發電的利益留在社區。認為,歷經核災巨變的福島,正堅定轉向100%再生能源,其努力和執著,值得台灣借鏡與學習。台灣核電廠都已老舊、邁入除役階段,面對氣候緊急狀態,非核減煤是我們必然的轉型責任,而邁向綠能家園,將為我們帶來健康好生活、乾淨好空氣、綠領好工作。

要建立無空污、無核廢、無核安風險的綠能家園,我們呼籲政府:

一、落實2025年綠能20%。建立好制度,讓地面型光電在對的地方,用對的方法推動。

二、訂出2025年到2050年間的能源轉型目標、可行計畫和期程。

三、啟動氣候行動內閣,推動重大政策。

最後,祈願福島也祝福台灣,共同邁向低碳節能,綠能100%的未來。

記者會發言:

李翰林/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陳婉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出席團體: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權人權促進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南部辦公室、高雄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照筆畫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