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台師大道歉只是開始。保障學生、徹底普查、改善體制及結構都必須持續

文/人本教育基金會

回應台師大針對女足隊周師強迫抽血案於7/19召開之記者會

首先,希望先轉達簡同學昨天表達的意見:

那個關於明天我有話想說~
如果明天他們有道歉 。
就聲明我不會再接受任何新聞媒體採訪、以及政論節目錄影。
我的目的達到了,我想要的有了,接下來的對我來說就都交給大家了!
只會接受深度專訪、學校的演講,或是公益的活動等等。
我就身為受害者的角色下台一鞠躬了。

本案是體育界、教育界進行轉型正義的重要開始。

不論是濫用權勢,以必修學分威迫學生強迫抽血;或是IRB應送審未送審,送審審查疏漏、實地訪查機制失靈、後續追究機制也無效的情形;還是體育班、運動績優升學制度對學生運動員的壓迫與剝削。

任何一項,都不該發生在當今的民主國家,任何一部分,都是侵害人權的重大的國際醜聞!

國家面對結構性的人權侵害,最大的責任,就是要透過轉型正義,釐清真相、追究責任、提供保障修復被害者損害及傷痛,以及徹底進行制度性及結構性的改革。

如此,我們可能真正記取教訓,才可能讓發生在被害者身上的巨大痛苦能有所撫慰與獲得意義。

師大若要展現誠意,就要接受外部充分調查,並杜絕詆毀、謾罵、抹黑被害者

今天的記者會,台師大今天雖有鞠躬道歉,但我們對於這個抱歉「夠充分」以及是否展現「深刻的反省與檢視」抱持懷疑態度。事實上,我們感受到其中想要受到原諒的心意,遠遠高於對被傷害的人的致意。

尤其:

一、校方於記者會中仍然沒有說明,三級教評會為何將霸凌調查報告中建議的「解聘兩年」改為「五項行政上的停權一年處置」。

二、學倫會的代表,也沒有充分解釋,為何未及時追查本案更早之前的受害狀況。當學倫會意識到計畫受試者名單與受害名單不完全符合的這種狀況,竟然也沒有進一步調查。我們認為學倫會今天的態度是「只要事情有報告產出、有結束就好」缺乏深刻檢視與主動釐清的意願。

三、校方也沒有清楚說明,為何有超過半年的時間,還會將事件處理至失控、學生求救無門。學生甚至必須等到了教育部開會討論,才能遇到「有肩膀的大人」。

四、台師大校長說,要成立「受害者保護研究中心」或申訴專線。但問題是台師大放縱這種情形出現而沒有充分監督保護,事情發生後處理也是在包庇現在開「受害者保護研究中心」或申訴專線,也不會有人相信。因為學生會很合理從本事件中看到,校方是站在加害者那邊。我們認為,校方必須先恢復名譽,才有資格設立這些機構。

本案從陳培瑜委員去年11月28日的質詢,以及12月3日記者會公開之後,台師大至今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完善調查,但,在7月15日陳培瑜委員、范雲委員、吳沛憶委員、台師大學生會及本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時,所獲得的結果,是由解聘兩年大幅減輕為停權一年的處分,以及未進行普查也不充分的IRB調查。

我們認為,除了霸凌、學倫還有許多待釐清的事項,應當釐清後公開對全民說明以外,台師大也必需對外界說明,三級教評會為什在這半年多的時間後,選擇包庇,選擇輕輕放下?

三級教評會選擇包庇,會議現場狀況是如何?其中的結構因素、人情壓力等,師大也應該充分、誠實向社會大眾說明,才可能在未來杜絕師師相護的情形。

此外,從事件延燒爆發至今,有台師大的劉錦璋副教授公開質問學生「整個師大都要跟你道歉嗎?」,也有台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的不具名教授對媒體表示「這樣說真的太放大了」試圖淡化本案的嚴重程度。還有學姊以限時動態或透過訊息,攻擊出來爭取制度革新的人。之所以會攻擊站出來的被害者,可能是因為這些學姊對情況的不了解、無知,或是受教練與球員之間以往的權威關係影響,而產生依賴和對教練的「愛戴」。

台師大有責任明確表示,本事件錯在有不當行為的師長,不在學生。如果仍有教職員、學姊希望力挺周台英教練,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要再抨擊學生,這除了對這些熱愛運動界挺身而出的吹哨者造成壓力與痛苦,也在會為此事件添柴火。台師大應該表明,請大家不要再發送任何威脅訊息或言論,站出來的學生是「訴求體制改革者」,不要再將這些學生視為「體制的加害者」。

此外,我們嚴正要求:

一、教育部、國科會自組調查小組調查本案,且範圍要擴大,各屆學生所受到的對待,都應充分調查。我們也建議調查小組也要瞭解,校方是否曾有知情而不通報、不協助的狀況,這要列入調查重點。

二、台師大的三級教評會,應將霸凌及學術不倫綜合考量,勿將事件拆分分別輕放。且本案嚴重程度非常明顯應將周師終身解聘。

三、請教育部將七點共識徹底落實,長期提供相關諮商、司法協助等保障措施。

四、教育部所承諾的專案入校輔導,要確實執行,監督校方實質就制度、文化進行徹底改善。

五、行政院應督導教育部及未來運動部,徹底解決各級體育班長期存在的不當權力不對等、身心暴力對待、濫用升學出賽等決定權剝削學生,以及學生運動員無法獲得均衡發展機會等結構性問題。

我們也懇請國人持續關注體運暴力議題。本案所引起的革新機會,所有大人都有把握好的責任。我們要共同:

一、讓運動訓練不是權力及壓迫,而是知情、對話、合作與共進。讓選手不再只是被決定的對象,而是身心意志都受到充分尊重,被平等對待的人。

二、讓運動科學研究其他研究,前中後的監督完善,受試者能充分獲得知情權與真正的同意權,同時,是研究重要夥伴,而不只被視為數據來源。

三、以上兩點的達成,是對整體制度沉痾的徹底革新,過程一定有許多困難,請不要因為困難就放棄前進。師大若有道歉,只是一個起點,懇請大家一起前進。讓體育圈的大人不需要是壓迫者而是專業領導者;讓體育圈的孩子有全方位充分發展的機會與身心健全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