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稅改

【‪聲明】台灣地價稅僅日韓1/5、美國1/10  巢運盼柯P作稅改領頭羊

圖/zhenghu feng

文/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明日(9日)及下周三(16日)台北市地價評議委員會將審議決定公告地價調幅,這幾天建商與產業公會代表在檯面上、檯面下的動作頻頻,包括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藉口景氣低迷,公然喊出「公告地價、公告現值暫緩1年調整」。然而「景氣低迷=地價不能漲」正是炒家、囤房大戶們多年來愚弄老百姓的謬論!

報紙社論、雜誌封面故事早已多次提出,台灣房市問題核心為不動產稅,而不動產稅制最核心問題在於地價稅,特別是地價稅的稅基—公告地價。公告地價嚴重偏低造成不動產持有稅實質稅負過輕,這是造成囤屋(空屋)、囤地、房價易高漲、與地方政府財政困難的共同原因。柯市長不能誤蹈金權財團的謬論,反做炒家門神,重挫改革良機。

台灣的地價稅過低,只有日韓1/5,美國1/10

以台北市為例,北市公告地價占市價比例約僅14%,擁有1000萬元市價土地,公告地價僅認定140萬元,一般土地稅率1%,每年應納地價稅14000元;自用住宅用地稅率0.2%,應納稅額僅2,800元。實質稅率僅萬分之2.8~14。國外不動產持有稅有效稅率,低者為日韓約0.6%(萬分之60,約為台灣的5倍),較高者如美國1.2%(萬分之120,約為台灣的10倍),可見台灣稅負確實嚴重過輕。

「稅負過輕」背後隱含的是「稅負不公」與「巨大的套利空間」兩大問題。稅收不公,直接導致稅收不足、公共投資萎縮與地方債務惡化,變相使一般家庭承受更多的稅賦負擔和債務風險。另一方面,房地產持有實質稅率過輕,加上各式制度漏洞(例如軍宅),造就房地產龐大的套利空間,淪為少數人獵奪與壟斷之標的,正是這波房地產價格不合理飆漲、遲遲無法回歸市場供需機制的元兇!面對政府沒錢、人民背債、居住大不易、房地資源運用不效率(高度閒置)等困境,翻轉的關鍵點就在於公告地價。

衝擊大地主,對93.5%自用住宅與小地主的影響極有限

市府、民意代表與專業審議者或許擔心大幅調整地價,將加重市民負荷。實際上,依據104年台北市地價稅資料,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參見附件附表):若公告地價調升50%,台北市地價稅總稅收每年可增加約117億元其中自用住宅用地(佔50.39%)平均每筆地價稅原為2,095元,調整後每年稅負增加1,048元,每天增加不到3元。另一般小地主(地價稅等級第一級,佔43.24%)原平均地價稅8,136元(約佔全部地主四至五成),調整後增加稅負4,068元,每天增加約11元。亦即,佔總數93.5%自用住宅與小地主,在公告地價調升50%之下,所增加的負擔相當有限

擁有最多土地的第3至6級私有地主將支付較多的稅負。他們雖然僅佔總筆數0.72%支付稅額即佔總稅額地的44%,假使調升公告地價50%,117億元的稅收增額當中,近半(約50億元)由這些大地主承擔。

綜上可知,合理調升公告地價,除改善自住戶與房地產巨富之間稅負不公的問題,地方政府方亦有更大餘裕為一般市民與產業提供補貼或減輕稅負。從城市的長遠發展來看,此次改革更是讓都市更新、產業發展與弱勢安居等市政重大議題,脫離「房地產增值遊戲」惡性循環,回歸居住本質、永續發展的契機!

柯P市長請站在居住正義的這方,讓改變成真

柯市長與台北市此刻就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巢運對公告地價改革做以下三點呼籲:

  1. 依法公告地價每三年調整一次,但台北市目前預計調整幅度僅25%~28%,實為過度保守且政治考量,如此將使地價稅占市價比例低於102年之水準,實為一種退步狀況。
  2. 公告地價調整是三年一次機會,依據內政部要求的標準,台北市至少應調整三成以上。若能採取更高幅度調整(例如40%或50%),對改善地價稅嚴重偏低問題,並對未來繼續改善建立較理想的基礎,避免公告地價與公告土地現值差距日益惡化,防止地價問題繼續擴大。
  3. 地價稅與都市更新推動本質上並無關係,但若擔心影響招商,可考慮針對預計推動招商基地,以較小調幅方式,另案處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放眼2050年的台北市,我們期許市長與市民就以公告地價合理調整作為起點,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