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斷簡

【學運斷簡】反旺中運動看當前的台灣學運組織(上)

文/解影(文史工作者)

壹、前言

由於歷史事件的不復回歸,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過變成了文字、理論和研討而已,變得比鴻毛還輕,嚇不了誰。回歸的不存在,暴露了道德上深刻的墮落。因為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被預先原諒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許了

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放在當前據說是十分興盛的台灣學運中,顯得十分的諷刺。許多的論述幾乎不約而同地將台灣學運史終結於野百合前後的1991年,然後跳接到2008年的野草莓學運,中間十餘年據說只是台灣學運的一片空白。

雖然有人將參與反旺中、反服貿的學生冠以「野草莓世代」之名,但是學生運動陣營就和所有的社會運動團體一樣,其實內部是充滿不同的權力板塊或人際集團,學生群體的成長也有其歷史發展過程,而不是突然間因為某個議題而從無到有,更不會是從一場中正廟前的運動直接過渡到立法院那樣簡單。在這過程中有很多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往往為旁觀的評論者所忽略。

不管是從三月學運直接跳接到野草莓的視角,或是將反旺中、反服貿的參與者單一化的視角,普遍的忽略了「三月學運」(或說80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內部的多樣性,也忽略了從90年代迄今的不同性質的學生團體,在校園內推展運動時所面對的挑戰。這種視角使得台灣學運的內容只剩下對於國家民族的愛戀情仇,也無法充分解釋「三月學運」之後,後續在中正廟前或是在校園內進行的學生運動實踐所遭遇到的侷限。

本文的初稿寫作於2012年反旺中運動發生後,原先只是為了滿足個人對於當前學運實踐的好奇心,透過個人的文獻資料蒐集,以及對於一些學運參與者的口訪,嘗試勾勒出當前學運實踐的一個約略圖像,以超克目前媒體上的學運論述,普遍缺乏歷史化、脈絡化的侷限。原先只是做為個人的研究記錄筆記,因此內容尚有許多殘缺不全之處,最近在幾位校園朋友的要求下,建議將這份不全的筆記發表出來,畢竟「一份不完整的地圖總比完全沒有地圖來得好。」,同時或可以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引發更多人對於當前台灣的學運實踐,進行更深入的理解與分析,而非滿足於表面的熱鬧喧嘩。

貳、學生運動力量的組成

2012年7月31日,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召開「我是學生,我反旺中」 行動的記者會,在7月30日於苦勞網上發出的新聞稿中,裡面列出了「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成員:

『台大研究生協會、台大工會、輔大黑水溝、烏鴉邦中學生校園民主促進會、臺北大學倡議者部落、台大大新社、成大零貳社、行南文化協會、台北大學翻牆社、國立清華大學性別研究社、新竹高中土地社、中正大學牧夫們社、台大濁水溪社、清大基進筆記、清大研究生聯合會、師大人文學社、台大女研社、台大意識報、台灣自由圖博學聯(SFT Taiwan)、東海人間工作坊、東吳大研社、苗栗後生會、反大學法人化陣線、政大種子社、台大大陸社、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陽明大學有意思社、台大時務社…(目前28個,並持續增加中)。』

(資料來源: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9822

以這份不完整的名單為起點,針對參與團體的歷史脈絡進行追索,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這些參與反旺中運動的學生團體的幾個分類以及歷史脈絡。

一、2008野草莓

二、前野草莓

三、中學生運動與烏鴉邦

四、2010學權小組

五、中區

六、台大

七、其他

 

一、2008 野草莓

發生於2008年的野草莓學運,除了創下「中正廟模式」學運首次透過網路,進行北、竹、中、南分區串聯、聯合靜坐抗議的先例之外,這次運動對於後來發生的一連串學運,其影響究竟如何,還需要更細密的分析討論。

但是目前看起來,有幾點是可以確認的:

首先,跟所有曾經發生在中正廟廣場上的學運一樣,野草莓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群體,不只北、竹、中、南區各有各的脈絡,甚至即使是在北部自由廣場上,也不是只有單一的群體,從最先台大李明璁的學生為主的群體,到後來其他學校學生、社會人士的參與,這些群體之間雖然不像野百合時代的「台大VS民學聯」那樣壁壘分明,但至少也呈現出某種多元而混雜的狀態。

其次,雖然有很多學生參與野草莓,但是當時既存的學運社團,不管是北中南地區的學校的學運社團,對於野草莓的參與都非常少。原因很簡單:當時各校的學運社團都處於幹部青黃不接的階段。中區野草莓的幹部曾經嘗試和東海人間、中興黑森林接觸聯繫,但是當時這兩社團都各只剩下一個幹部,根本無力也無心介入。北區的狀況也很類似,剛好是一群幹部剛好要畢業,或是準備進入研究所,而同時新的幹部群還沒有培養起來的階段。而政大種子社對野草莓的參與則是到靜坐較後期的事情,雖然政大種子社的幹部有參加「串聯組」的運作,並在運動結束後,舉辦了營隊,不過從後來野草莓運動的後續發展來看,影響力並不大。除了政大種子社以外,中興法商的「法商青年社」也曾派幹部參與野草莓學運,但可惜的是在野草莓學運結束後,法商青年社就倒社了。

至於野草莓對於後來生起的學運的影響。2008前後,在當時的青年學生運動中,影響力最大的議題其實是「樂生保存運動」以及「樂青」,其影響力一直持續到2009年,剛好又由反中科、反國光石化等議題接上。確實,從2008到2011年,學生運動界確實出現了很多新的社團,並構成這次反旺中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力之一。但是認真分析,真正因為參與野草莓而成立的社團,恐怕只有成大的「零貳社」,零貳社於當年的十二月由台南野草莓轉型成為校內社團,並選出首任社長林飛帆。

新竹地區的野草莓主要是清大的人社院的師生發起的,在運動結束後有成立「頭前溪社」,但是後來因為內部問題造成社團停止運作,在這次反旺中運動中也沒有看到頭前溪社的影子。而在2012年反旺中反媒體壟斷運動中非常活躍的清大「基進筆記」社,雖然也是以人社院的學生為主,但是陳為廷當時還是高三學生,魏揚則是大一,兩人確實都參與過野草莓,但除此之外的幹部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基進筆記和零貳社的社團發展都是在2010年之後才穩定下來,網路上可以查到基進筆記的第一期刊物是在2010年三月,而成大零貳社在創社之後,經過兩年的慘淡經營,一直到2010年,由於參與「學權小組」的學權營,才使得社團成員數量大幅度增加,而有了積極投入反旺中反媒體壟斷運動的基礎。

另外,在2008年6月,高雄大學的蚵仔寮集思社成立,但是根據訪問,蚵仔寮社的成立跟野草莓無關。該社的創社社長確實有參加過野草莓學運,但他不是在野草莓受到啟蒙,而是本來就希望在高雄大學成立一個關心在地議題的社團。

看起來,南部的社團受到野草莓運動的影響要比北部還要多,但是如果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頂多也只能說野草莓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契機而已,真正讓在野草莓中萌芽的社團站起來的力量,我個人認為是2010年成立的跨校性組織—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簡稱:學權小組)。

當然,外在環境的刺激也很重要,但是光只是一個野草莓也不足夠,分析野草莓運動之後的社運歷史,可以發現有一些社團其實是遠在野草莓學運發生之前就已經存在的,而也有許多的社團,是因為校內議題、反中科、反國光石化等社運議題而興起的,甚至於包括高中生運動都是當前這一波學運興起背後的重要力量。

二、前野草莓的學運社團

雖然數目稀少,但是在野草莓之前就已存在的學運社團,對於學運的實踐仍有影響力。1990野百合學運前後成立的學運社團,參與在這次反旺中、反服貿運動中的,就只剩下北部的輔大黑水溝社和中部東海的人間/台研。輔大黑水溝社成立於野百合學運之後,在當時的許多社團於今都已消失之際,成為少數碩果僅存的學運社團,也是目前輔大最具行動力的的學運社團。

4

2004年黑水溝社於貢寮舉辦的寒假生活營相片(解影提供)

 

中部東海的學運團體,也屬於前野草莓的學運團體,最近五年來,一直和北部的輔大黑水溝社保持非常友好的聯繫,並被目前許多其他學校的社團幹部,視為是具有深厚歷史傳統和組織的社團,但是由於中部以及東海的學運社團,具有非常鮮明的獨特性,因此在後面另外自成一節專門討論。

此外,在1995年質變的台師大「人文學社」,雖然在實踐上一直和師大學生會有重疊,但是在近年來的表現也十分突出,幹部和社員人數也在持續增加。由於台灣在日據時代發展起來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題的第一代學運,可以說是終結於1948年的師大「四六事件」,因此台師大學運的再起,格外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

2000年時成立的政大「種子社」,是有黨校之稱的政治大學,繼 80年代地下刊物時期的「野火」,90年代中期的「修曼尼斯」社之後,在進入21世紀時出現的另外一個學運社團,而且在屢仆屢起的過程中,持續存活到2012年。在野草莓學運之前,政大種子社的成員的活動力十分旺盛,部份成員並且參與了2008年臺北野草莓運動的實踐,主要是參與在「串聯組」的運作。

5

1998年5月政大黃絲帶遊行的新聞剪報(東海人間台研資料室提供)

 

三、中學生運動以及烏鴉邦

在1990年野百合學運時,曾經有部份建國中學的學生參與廣場的靜坐,之後有些大學的社團幹部,並曾舉辦高中生營隊、高中生讀書會,試圖把學運的種子往下紮根,但是都屬於零星、個別的活動。

有組織的中學生運動團體,從網路上可以找到的資料來看,應是從1999年12月成立的「中學生學生權利促進會(簡稱學權會)」為開始。根據維基百科上的紀錄,這個團體是由一群對教育改革有熱忱的大學生號召來自高中學生會或班聯會的學生所創立,並且在於2003年正式立案登記成為全國性的社團法人,名為「中學生學生權利促進會」。初期主要關心的教育議題為學生髮禁、校園體罰、反對強迫中學生課後輔導、反對基測加考作文、和教官全面退出校園等議題,在2002~2007年間都有非常強的活動力。

學權會的成員和學權小組有部份重疊,光從名稱上的相似性,就可以看出兩個團體間的連結性。但是學權會在2009年後似乎就陷入沈寂,連團體網頁的連結也消失了,目前只剩下維基百科上的紀錄。

另外一個對於野草莓後的學運影響較大的中學生組織,則是生根於網路的深藍論壇的「烏鴉邦」與「中學校園民主促進會」。

「深藍論壇」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高中生網路論壇,在臉書還沒有出現的年代非常風行,裡面有各種校版、閒聊版、軍事討論、詩歌討論版。而深藍論壇的「人文版」,主要是討論「人文價值」的主張或價值觀於現代社會的應用討論,文化、社會議題、教育等,吸引了不少中學生參與這個版的討論。

2008年,部份比較深度參與「人文版」的人,包括大學生和中學生,成立了實體性的組織:烏鴉邦,最早原來叫做「烏鴉邦人文社會學社」,本來是想從固定出版電子報開始做起,後來又改名為:「烏鴉邦學生社會學社」,並且在臺北小烏來舉辦營隊。

2009年時,烏鴉邦召開社員大會,更名為「中學校園民主促進會」,兩週之後就發生「馬公高中事件」,烏鴉邦的成員以及北部部份社團學生前往聲援。

烏鴉邦的成立過程中,輔大黑水溝的幹部「老幽」等人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參與烏鴉邦運作的幾位學生,有的人在畢業後加入了輔大黑水溝社,成員之一的洛書後來成為東海人間的核心幹部。另外一位成員哈拿,則在亞洲大學成立了「不學無術丈量室」,延續了自從范軒昂、莊程洋畢業後中斷的亞洲大學學運實踐。

2011年時,烏鴉邦也有派員參與聲援「萬能科大邱智彥事件」。

除了學權會和烏鴉邦之外,由於社會的開放以及學生權利意識的增長,加上負責管理學生的師長、教官的觀念並沒有隨著社會而進步,因此在中學校園引發了許多的學權事件,例如:2009年的馬公高中事件以及台中一中的社辦事件。由於缺乏組織經驗和外力支持,這些中學生的校園抗議事件有成有敗,但是不論結果如何,對於過程中的參與者都是重要的思想啟蒙,這些事件中的參與者,很多都在畢業後加入了校內的學運社團,主要以北部和中部各校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清大「基進筆記」社的成員,由於大多來自中部的公立高中,因此回到母校成立了「山海屯讀書會」,利用課餘返鄉之時,和學弟妹討論公共議題,進行思想啟蒙。另外,出身苗栗的陳為廷,也有在自己的家鄉組織「苗栗後生會」。

(待續)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