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三級再延長紓困要加碼 工鬥六招穩就業保生計

文/

訴求:

一、 放寬商業服務業申請營運補貼門檻並提高補貼金額,促進產業維持營運。
二、 
政府按月補助商業服務業勞工基本工資,由企業撥付並同時建立勞工申訴管道,保障就業穩定。

三、公開企業申請紓困資料,以利勞工查核及社會監督,明確檢驗政策成果。

四、 防疫照顧假要給薪,勞資政三方共同承擔照顧成本。

五、 失業給付要提升,保障疫情期間失業勞工基本生計。

六、 防疫基礎產業召開勞資政三方會議,改善工時鬆綁政策,避免勞工低薪過勞形成潛在防疫問題。

(直播記者會連結:https://fb.me/e/JC2QoAll )

(懶人包連結:https://reurl.cc/vqa06e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6月23日(三)宣布全國三級疫情警戒延長至7月12日(一),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雖得到良好控制,惟目前跨區傳播事件仍然存在,希望大家「再忍耐兩週」,全民共體時艱、共同抗疫。

工鬥團體認為共同抗疫絕對是眼下的重要目標,但隨著三級警戒實施以來,以商業服務業為首的營運狀況已受到嚴峻挑戰,許多勞工生計亦遭受劇烈衝擊,根據工鬥團體針對受僱勞工的調查結果,高達74.4%受衝擊勞工的雇主尚未申請或無意申請紓困補貼,高達92.9%遭減班勞工的雇主並未依法通報減班休息,換句話說,紓困4.0在綁定雇主發動申請、補貼額度及誘因卻嚴重不足、勞動部又不嚴格稽查違法無薪假的狀況下,縱使行政院編列上千億元預算做紓困補助,甚至於6月24日(四)進一步公布「精進方案」,然就結果面而言,恐既無助於促進產業維持營運,更無助於保障勞工就業穩定,無怪乎有高達96%受僱勞工認為紓困4.0的政策協助嚴重不足。

工鬥團體認為行政院在紓困4.0中以一次性補貼作主要補助方式,是為了解決短期政治危機而採行的便宜手段,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並沒有做足長遠規劃,也因此在政策上,對小型以及微型店面商家選擇繼續營運的誘因嚴重不足,無論是只以一次性發放來應對不知何時才能降溫的疫情,或者是以全職員工人數來作商業服務業補貼的計算基礎,而無視本次受衝擊產業中,有高比例的無給薪親屬、部分工時人員,補助的額度也遠遠不足,造成從業人員在就業上的嚴重危機。

如今隨著三級疫情警戒延長,我們認為行政院應深刻檢討紓困4.0政策漏洞並實質改善,更應儘速對下一波紓困方案提出明確規劃,對此,工鬥團體以「促進產業維持營運」、「保障勞工就業穩定」為兩大目標,針對下一波紓困方案提出下列六點政策呼籲:

一、放寬商業服務業申請營運補貼門檻並提高補貼金額,促進產業維持營運

工鬥團體針對受僱勞工的調查顯示,高達74.4%受衝擊勞工的雇主未申請或根本無意申請紓困補貼,意即有為數眾多的受僱勞工,完全無法藉由現行方案獲得任何紓困補助,因此轉而申請紓困「貸款」,此般情形也反映在企業申請紓困補貼的「冷」與勞工申請紓困貸款的「熱」,兩者的強烈反差上。

以本次衝擊最為廣泛的商業服務業為例,在企業紓困補貼部分,自6月7日(一)起至6月23日(三)止,經濟部核准通過6.2萬人,撥款金額24.8億元,執行率僅有寥寥5.7%;然而,在勞工紓困貸款部分,自6月15日(二)起至6月19日(六)止,短短五天內便湧入高達117萬人爭相申請,使行政院不得不在6月24日(四)加開貸款名額,即便保守估計其中有10萬人不符申請資格,執行率也高達200%以上,兩相對比落差甚大。

對此,工鬥團體認為核心問題在於政府針對企業的紓困補貼門檻過高、額度過少、缺乏彈性,導致雇主在兩相衡量之下,與其申請紓困補貼,不如逕行關門歇業、實施違法無薪假乃至解僱勞工。因此,我們呼籲政府應放寬商業服務業申請營運補貼門檻,取消以正職員工數作為補助依據,並比照製造業提供水電、廠房、租金等各項周全補貼,方能實質促進產業維持營運。

二、政府按月補助商業服務業勞工基本工資,由企業撥付並同時建立勞工申訴管道,保障就業穩定

工鬥團體針對受僱勞工的調查顯示,高達92.9%遭減班勞工的雇主並未依法通報減班休息,其中每月收入未達基本工資者比比皆是,不少餐飲業及旅館業勞工在疫情衝擊下,甚至因雇主逕行關門歇業導致收入歸零。

對此,工鬥團體認為核心問題在於員工薪資補貼的額度嚴重不足,我們呼籲政府應按月補助商業服務業勞工薪資達基本工資水平,由企業申請後撥付勞工並依法通報減班休息,同時應由政府建立勞工申訴管道,使薪資未達基本工資勞工能做即時通報,若經查為雇主沒有申請薪資補貼,應由政府介入輔導申請,若經查為雇主申請後沒有撥付勞工,則應由政府做代位求償,給付勞工薪資再向雇主求償並做成裁罰,方能實質保障就業穩定。

三、公開企業申請紓困資料,以利勞工查核及社會監督,明確檢驗政策成果

紓困4.0規模達新台幣2,600億元,且全數由舉債支應,民間社會理應有權做詳實查核及監督,然而現行各部會僅在前端的方案介紹上有做清楚說明,在後端執行情形的資料及數據上,公開的力道遠遠不足,對此,我們呼籲政府應公開企業申請紓困資料,也應積極對各項紓困執行情形做周全調查及數據統計,方能實質受社會公評並明確檢驗政策成果。

四、防疫家庭照顧假要給薪,勞資政三方共同承擔照顧成本

因申請無薪防疫照顧假,導致家庭事業兩頭燒的勞工遍布各行各業,即便事業單位沒有業務緊縮的勞工也深受衝擊。全台約有250萬名12歲以下孩童,保守估計有四分之三的孩童需要父母陪伴照顧,再以平均日薪1,000元、平均每月申請20日做估算,總計停課期間育有孩童之勞工每月收入減損高達375億元。

縱使扣除已發放完畢總額250億元的家庭防疫補貼,總計育有孩童之勞工仍有高達125億元的收入減損,此外在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部分,隨著部分日照中心、失智據點關閉,或因居家服務員受疫情影響服務意願,「要顧小也要顧老」的需求將持續上升,現行僅針對孩童做一次性的補貼發放根本不足支應。

對此,工鬥團體認為若照顧成本繼續由勞工個人獨自負擔,將使勞工被迫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做出艱困選擇,在資源不足的狀況下照顧網路更將瀕臨崩潰,因此,我們認為防疫照顧假應給薪,薪資應由勞資政三方依合理比例共同承擔,方能實質避免勞工繼續在家庭與事業間蠟燭兩頭燒。

五、失業給付要提升,保障疫情期間失業勞工基本生計

因現行失業率數據僅公布至4月份,尚難就三級疫情警戒以來的衝擊做精準分析,然而依據主計總處109年統計數據,自去年疫情爆發後,失業率由3月份的3.72%瞬間飆升至4月份的4.03%,並在5月份到達4.07%,創近4年以來的最高峰,且到7月份仍高踞4%不下,顯見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失業率不僅將隨之上升,且非一時半刻便能恢復穩定。

工鬥團體認為在疫情衝擊期間,勞工不僅收入銳減且工作難尋,對此,我們呼籲政府應提高失業給付額度並延長給付期間,方能實質保障勞工基本生計。

六、 防疫基礎產業召開勞資政三方會議,改善工時鬆綁政策,避免勞工低薪過勞形成潛在防疫問題

防疫基礎產業(如:食品、量販、貨運、物流、外送)長期低薪、人力不足的困境,隨著防疫政策帶動「宅經濟」的蓬勃發展而更加惡化,面對如此惡劣的勞動環境,勞動部不僅沒有積極制定改善方針,反倒主動鬆綁工時上限、縮短輪班間隔,在毫無把關機制下大開勞權後門,日前更傳出有貨運司機為了確保物流暢通,即便發燒達一個月也未能妥善休息,最終因體力不支才檢驗為陽性的確診案例,在在顯示低薪過勞不僅是勞資問題,更可能形成潛在防疫破口。

對此,工鬥團體認為政府應與產業工會及同業公會召開三方會議,就補足人力、完善生產或工作需求,以及改善勞動條件避免從業人員流失等面向展開實質協商,方能實質避免「資方賺飽,勞工累倒」甚至「確診病倒」的情事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