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社運發電機, 醫療

【聲明】支援花博疫苗 人力不足 工作爆量 北市聯醫基層:比疫情嚴峻時還要累!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

第12期疫苗開打,臺北市「疫苗量能不足」惹議,民眾搶不到疫苗預約,怨聲載道、人心惶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內更是不安寧。臺北市政府將花博接種站的重責大任壓在北市聯醫身上,醫院正因為疫情趨緩而逐步「醫療升載」、人力正缺乏,與此同時,疫情導致的採檢站防疫班仍需人力維持運作、公費流感疫苗也正開打……醫院尚未站穩腳步回歸常態運作,此時加上花博covid-19疫苗任務,每天從醫院內抽走上百人力,嚴重影響常規醫療運作,更使全體同仁身心俱疲。近日又傳出10/22起加開夜間疫苗接種、花博疫苗站要加開擴大、政府要抽回支援花博的府方行政人員,究竟花博疫苗站還要搶走聯醫多少人力?

護病比加倍、違法超時加班、強迫支援,都是為花博獻祭

北市聯醫工會接獲大量會員申訴,為因應花博所需人力造成各種亂象。某病房護理人力直接縮減至七成,護病比由1:10直升至1:15,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只能跟著打折。在門診單位,由於花博疫苗業務不斷擴大,抽走人數越來越多,為此一週內變更班表三次以上,每次變更人力都更緊縮,影響工作安排。有專科護理師表示,臨時被要求支援花博,只好把治療到一半的病患託付給同事,在花博忙碌施打疫苗的同時,仍掛念同事是否過勞、病患是否得到妥善照護,雙重壓力下感到委屈。支援花博的工時長到難以想像,若是整天支援,交通及著除裝時間都應算工時,7點準備到22點收拾結束,單日工時已經長達15小時,嚴重違反勞基法延長工時上限,手部肌肉發炎與針扎等職災案件已陸續發生。目前醫院高層更要求每個單位不論常規醫療業務如何,都必須「擠出兩名人力」支援花博,如果找不到人支援,就由單位主管(護理長)親自上陣;儘管護理長為行政職,可能已經十年未接觸「打針」的醫療業務。聯醫員工質疑,現在是在獻祭嗎?

北市聯醫安排員工支援花博的方式五花八門,有些是表定工時或加班支援,有一些是「用下班或休假日兼差」。加班支援是指在醫院8小時的醫療、護理、行政工作結束後,再去花博工作4小時,請領加班費。所謂「兼差」是指工時不會被計入,類似假日或下班之後的第二份兼差,不領薪、獎金較高,實際上仍然是連續工作、造成同仁體力不堪負荷,超時工作更只能當作「做功德」。目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頻頻傳出「強迫支援」的狀況,北市聯醫工會認為,下班後兼差屬於員工的個人自由,但院方以「強迫」甚至「情緒勒索」的方式要求同仁「兼差」,已經屬於強迫勞動。工會嚴正呼籲院方,不論在班表內或外,徵調同仁支援花博必須尊重個人意願,更應立即停止強迫同仁用兼差的方式支援花博疫苗。

贏了政績與口水政治,輸的卻是民眾與醫護

工會理解疫苗施打的業務必須加速進行,許多醫療人員的家人也還沒打疫苗,或第一劑施打早己超過12週,我們也同樣著急。然而全民的健康,仍然不應該建立在醫療人員過勞血汗之上。北市聯醫基層已經不堪負荷,疫苗施打恐會持續到年底,我們到底要如何生存?

工會向北市聯醫院方呼籲,醫院應務實考量院內員工能承擔的工作量,而非市府一聲令下、醫院高層就一昧遵從配合,再將壓力轉嫁基層承擔。工會肯定醫院扛起防疫重責的仁心,然而請醫院也同時扛起「保護員工」的雇主責任。此外,花博疫苗接種站由仁愛院區做整體規劃,然而院區間人力調度慌亂、教育訓練不足、物資設備不足、動線混亂、針扎事件頻傳等,工會已經多次反映,院方卻遲未改善、漠視基層同仁執業安全!請院方盡速與工會協商。

北市聯醫基層員工並不清楚疫苗接種的整體規劃人力調度哪裡出了問題,只知道單靠北市聯醫扛起大台北地區的花博疫苗接種重任,是不合理的要求。請台北市政府與衛生局立即修正疫苗規劃,勿因為北市聯醫聽其指揮,就對我們無盡的索求與壓榨。

自疫情爆發至現在疫苗政策,相信全台醫療從業人員都很辛苦,各縣市人民也對疫苗政策相當茫然。防疫乃重大公共政策,絕非地方政府可以全權主導,更需要中央政府在人力與物資上的協助。敬請中央在指責台北市「不夠努力、要加油啊」時,可以提前詢問需求、理解實際執行單位的量能,發揮中央應有的調度協調能力;更應該將量能平均下放,提高疫苗補助等誘因,並盡早公佈施打期程,勿一改再改造成地方人力協調困擾。

請中央與地方停止無謂的隔空喊話,共同檢討並負起醫療資源協調。若不立即正視工會今日所指出追求疫苗覆蓋率過程中,被掩蓋的醫護負擔、醫療風險問題,中央與地方雙方贏了口水政治,輸的卻是民眾與醫護。

長期醫療人力不足,痛定思痛,應立即改善

最後,我們想問,經過covid-19疫情的慘痛教訓,醫療人力長期不足的問題,政府有任何規劃或作為了嗎?醫療體系長期處於人力最緊繃的狀態,自然無法負荷任何突發狀況。此一問題在疫情嚴峻時凸顯,如今在疫苗大量接種時又再次浮現。工會重申,每遇突發狀況時,政府總便宜行事,用熱血去召喚退休醫護支援,或用一次性津貼安撫醫療人員,卻從未正視最核心的人力問題。若人力不足的問題沒有長期規劃並改善,醫護過勞、醫療資源擠壓的問題,會一再重新上演。撐過這次疫苗人力危機,誰知道下一次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