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海島核事》新書發表會|臺灣第一本反核運動史專書出版 回顧公民社會 展望非核家園

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春山出版合作的反核運動史專書,籌備十年終於出版,書名為《海島核事:反核運動、能源選擇,與一場尚未結束的告別》。是第一本臺灣反核運動史,記錄臺灣發展核能的來龍去脈,以及或隱或現存在於運動中的故事,並思考如何落實非核家園,又該「核去核從」。12月23日於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海島核事》新書發表會,本書作者及主編分享書寫本書的心路歷程,也邀來許多書中訪問的主角,台灣各地反核運動的參與者與前輩在現場與大家一同回顧臺灣反核之路。

本書梳理反核運動的歷史,從一九五五年,行政院成立「原子能委員會」,展開輸入核能的計畫;一九五八年,在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資金及技術提供下,臺灣建造了東亞第一座研究用核反應爐。一九七八年,核一廠一號機開始運轉,坐落新北市石門;一九八二年,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啟用;一九八二年,核二廠一號機開始運轉,坐落新北市萬里;一九八四年,核三廠一號機開始運轉,坐落屏東縣恆春;一九九九年,核四廠正式動工,坐落於新北市貢寮,現已封存。

國家在威權時代將核電廠視為「重大建設」,並利用其高度專業化與機密化的特性順利建廠,然而幾起國際重大核安事件喚起人們對核能的疑慮,包括一九七九年三哩島核電廠部分爐心熔毀,一九八六年車諾比核電廠核子反應爐爆炸事故,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就在亞洲鄰國發生的福島核災是給臺灣的一記當頭棒喝,超過二十萬人走上街頭,讓我們有機會檢視臺灣的核能問題,以及作為一個海島,我們能怎樣發展永續能源?經過社會運動的團結力量,終於讓非核政策逐漸落實,但每次大選核電議題總會浮上檯面成為政治焦點,幾乎讓人誤以為這是台灣的主要能源,但其實核電占台灣發電比例逐年降低,二〇二二年只有八點二%,今年則只有六%。

核電雖然宣稱安全便宜,但全世界至今尚未有辦法妥善處理核廢料,只能透過號稱安全的方式貯存起來,人口少、地理相對邊緣的蘭嶼就成為放置地點,當地原住民族也因而必須承擔核廢帶來的風險。而在核電廠與核廢場工作的工人,暴露在無色無味的輻射傷害中,罹患疾病後更難以舉證其與核能的關係。這些故事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當都市人享受核電的同時,為何是偏鄉在承擔後果?當核電創造巨大的電費收益,基層的工人及當地居民又是如何被犧牲?

核電做為能源選擇,至今仍是本屆總統大選的重大政治爭議,激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但台灣夾雜著激烈的政黨鬥爭,缺乏關於能源政策的公共討論,殊為遺憾,本書希望能跳脫反核擁核的角度,記錄核電發展的歷史背景,以及臺灣反核運動四十年來的故事與歷程,希望為臺灣的反核運動留下紀錄,也期待透過歷史經驗能跟不同世代對話,邁向下一階段的社會討論。

【發表會流程】
13:45~14:15 報到入場
14:15~15:15 《海島核事》作者與主編分享
15:15~15:30 印刻部介紹反核運動版畫、大合照
15:30~16:00 來賓致詞
16:00~16:45 自由交流時間

【主講人】
賴偉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本書主編)、王舜薇(本書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本書作者)

【來賓致詞】
張國龍(台大物理系退休教授、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吳文通(鹽寮反核自救會前會長)、高清南(台南市西拉雅觀光產業協會總幹事)、江櫻梅(金山高中退休教師)、戴明雄 Sakinu Tepiq (台東新香蘭長老教會牧師)

【作者簡介】

王舜薇
畢業於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臺灣大學日文系。二〇〇八年開始關注反核運動,當過記者、雜誌撰述、環境組織專職,目前在公民社會領域從事研究工作。曾獲雲門「流浪者計畫」獎助。合著《文明初來電:新店溪水力發電百年記》、《為什麼我們不需要核電:臺灣的核四真相與核電歸零指南》等書。在寫作中持續學習。

崔愫欣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法律系。大學時期加入輔大黑水溝社,參與學生運動,跨校共組學生環保工作隊進行訪調,立志投入環境運動 ,二〇〇四年以紀錄片《貢寮你好嗎?》獲第二十七屆金穗獎最佳紀錄DV,入選國內外影展。從事非政府組織工作二十年,現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全國廢核行動平臺召集人。

協力作者

劉惠敏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碩士,曾任非政府組織工作者、記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以採訪書寫作為社會參與之一。著有《營養聖戰四十年:臺灣營養學會四十週年紀念專書》,以及合著有《競合力點亮醫療:北醫醫療體系的變革之路》、《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十一個練習,讓你在憂鬱、焦慮、憤怒、孤單時拿回主動權》、《臺灣長照資源地圖:長期照顧實用指南》等書。

主編

賴偉傑
清華大學電機系畢業。一九九二年開始參與環保運動,一九九九年共同創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現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第一份工作在竹科,曾進入公部門服務,在臺灣與中國的NGO都擔任過專職工作。長期投入草根環保運動與倡議,關注廢棄物、環境汙染、核電與產業政策等議題的結構性問題。編著出版《淡水河破碎地圖》、《我們為什要反核》,亦參與撰寫《解嚴三十人權落實──社會人權:解嚴與環境人權》、《臺灣能源轉型十四講》。

審定

劉華真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著有專書《Leverage of the Weak: Labor and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出版
春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