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5集|台灣黑金歲月與末代礦工!猴硐礦工文史館

文 / 曾霈榆

燦爛時光會客室在448集中,曾邀請「末代礦工攝影展」策展人鄭怡雯教授,一同了解台灣礦業歷史,及封坑後「末代礦工」的生命故事;451集更邀請到老礦工周朝南先生談「末代礦工」的生命故事。本集節目團隊則前往猴硐礦工文史館,在毛振飛先生的導覽下,再次深入認識全台各地的礦業故事。

毛振飛在二十三歲時,進入大福煤礦與慶和煤礦從事礦業相關工作,卻在三十歲時遭逢重大災變送醫,因太太反對繼續擔任礦工,離開礦場。積極從事勞工運動的他,於退休後重返礦場,在猴硐礦工文史館擔任導覽志工,期望將這段台灣社會逐漸淡忘的礦業歷史,以及他在礦坑的勞動記憶讓更多人知道。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入坑前的準備:火牌仔、搜身、隨身工具

一進入展區,就能看到掛在牆上的「火牌仔」,礦工在入坑前需將其交由充電員,交換安全電池。火牌上記載著每位入坑人員的各項資料,正面標示著他們的職務、勞保投保號碼,側面及背面則是電池號碼、合格證號碼。當礦工的火牌仔放在此處,代表他們仍未出坑,毛振飛回憶,曾經有礦工四點多牌子仍未拿走,後來才發現這位礦工因瓦斯窒息在坑內過世。他也提及火牌仔上的「合格證」是後期才發展出的制度,規範礦工需接受妥善訓練,得到合格證才能下坑。早期礦工採師徒制,他表示,當年他二十三歲進坑時,僅跟著一位老師傅就開始下坑,危險性極高。

火牌仔具有坑道內人員管控的重要功能。

火牌仔具有坑道內人員管控的重要功能。

交出火牌仔後,礦工還需檢查身體,確保未攜帶香菸、打火機及酒。毛振飛展示一張礦工下坑的歷史照片,發現大家臉上都沒有笑容,因為下坑代表著「苦難的開始」,須忍受四十多度的高溫,以及承擔工作的危險性。

另個展區,能看見礦工們的隨身用品,包含便當盒、防塵口罩、照明器及水壺等等,需將這些工具裝進茄芷袋帶下坑。毛振飛表示,在坑裡工作七年間,從來沒有戴過防塵口罩,因為坑道炎熱,且口罩很快就塞住,礦工們形容它「現掛現死,無掛以後才死」(台語)。在架上也展示九十幾歲老礦工捐贈的皮鞋。民國四十六年台仍接受美援,每個礦工都送了一雙皮鞋,但毛振飛表示,穿皮鞋下坑十分不方便,礦工多穿拖鞋或赤腳,可能美國人誤會台灣礦坑是露天開採,後來這位捐贈者本想留著去台北才捨得穿,可惜最後從沒穿過。

 

危機四伏 坑內多樣意外與職業病折磨

在展示照片中,能看見礦坑內的支架,可分為「三節木」、「五節木」的架構,毛振飛說,坑內支架的木材多採用相思木,韌性高,擠壓超過九十度仍不會斷裂,坑內的老師傅曾跟他說:「地層在叫就要跑,你如果不走,家裡就要哭。」意指地層在移動時,擠壓的相思木會發出聲響,具有警示功能。「我做煤礦才做七年,我有三次差點死在裡面」毛振飛說,坑道內的地層會不斷移動,或快或慢,有天晚上下坑,他聽到相思木在響,夾帶著地鳴,發覺整個地層正在斷裂,他用盡力氣連滾帶爬到主坑道,才逃過一劫,卻有許多人因此被壓死。由於坑道內危機重重,礦工老師傅常會和礦工說,第一口飯要請老鼠、蟑螂吃,因為動物比人類敏感,當牠們有騷動時,就代表要開始逃跑了。

 

礦工除了需擔心岩層崩塌的風險外,也會面臨一氧化碳中毒與粉塵爆炸等危險,礦場裡的「一氧化碳自救救命器」便是礦工們的救命必需品,這項設備是在民國七十三年煤山礦坑失火,造成百餘人死亡,政府意識到危險性才引入,可過濾一氧化碳,爭取四十分鐘的寶貴逃生時間。

礦坑內不僅高溫又濕熱,空氣也非常地污濁,因此大部分礦工都患有矽肺病或塵肺症,隨著年紀增長愈發嚴重,老年的他們,走幾步路便喘不過氣,甚至因呼吸困難需「坐」著睡覺,但台灣政府的處理方式採用一次性救濟補貼,而非長期照顧,年老的礦工們難以得到妥善照顧。

意外頻傳 礦場組織礦工成立救護隊

由於礦坑內隨時都有發生意外的風險,大型礦場內會組織礦工,組成業餘救護隊。毛振飛說,礦工間會互助,今天去救人,明天可能會被救,他分享有位周姓礦工當時至海山煤礦救護,負責撿屍塊,形容現場狀況「抓手手掉,抓頭頭掉,抓皮膚整個掉」。不過,因為礦工救護隊沒有工資、非強制,也有礦工因擔心救災風險,而拒絕救災。毛振飛回憶,他待的礦場大概有三百多個工人,後來有一半去煤山煤礦過世,有一半的人去海山煤礦過世,十分痛心。他表示,對礦工而言轉業很困難,幸虧他三十一歲即因家人反對,轉職至機場工作而離開,但很多夥伴卻離不開那裡。

在礦工文史館內,能看到關於賴清德的父親–賴朝金先生的相關文件。毛振飛表示,賴朝金在礦坑中工作十五年,最後因一氧化碳中毒去世,當時隔壁坑道失火,煙飄到賴朝金所在坑道,由於沒有辦法把煙排掉,當場就有四人身亡,賴朝金跟監工趕緊爬到斜坑口等待救援,但當救護隊抵達後,選擇先救監工,再救賴朝金,最後因等待救援不及而中毒逝世。

賴朝金相關文件

多元背景 礦工的個人生命史

每位礦工的背景都不同,涵蓋外省人、原住民、農村人口,以及趁著農閒或無法出海捕魚來此挖礦兼職的人們。在礦工文史館內,不僅有礦坑史,還展示了這些礦工的個人生命史,照片上的礦工,不僅寫著他們的姓名、出生日期,也標示著工作證號。來自同個地方的人通常會住在同一個工寮,並以他們的故鄉命名,例如宜蘭人聚集的「宜蘭寮」、早期原住民的工寮稱「番寮」。

毛振飛表示,在深澳有個建基煤礦,是海底斜坑,最深達六百公尺,後來很多漢人沒有辦法做,就找了許多花蓮來的阿美族人擔任礦工,坑道隨時有坍塌風險,很多人不幸脊椎被壓斷。據館內資料統計,從民國元年至坑道全面關閉,礦工死亡人數共計6555人,在這樣高危險的工作環境,讓礦工擁有「甘苦錢,快活開」(台語)的價值觀,活在當下。

同工不同酬 女性礦工的工作身影

在礦場內除了男性的勞動身影外,女礦工也是台灣礦業的重要推手。在1964年以前,坑內的女性礦工約佔一成,同工不同酬,女性工資大約是男性的六成,死亡撫恤金只有男性的七成,甚至連死後的祭品都不一樣。後來,為避免夫妻同時在煤坑中出事,家庭頓失依靠,政府自1964年全面禁止女礦工入坑,轉而在坑外擔任洗煤工、充電工、清潔場地等工作。毛振飛介紹牆上一位位女礦工的生命故事,有人曾擔任推車工人,大著肚子在坑內工作,等到羊水破了才跑出坑道生產;有人擔任打鴨頭師,晚年因塵肺症嚴重,需要帶著氧氣罩過活。

毛振飛認為,台灣對女礦工十分虧欠,禁止女性下坑後,公司把全體女礦工退勞保,收入大減,因此有47位女礦工決定告公司,要求給退休金、資遣費。近期,有找到當時高等法院的判決書,皆獲得賠償,但他們需簽署保密條款,因為當時仍有一百多位女礦工不敢告公司,害怕遭秋後算帳或者影響丈夫礦場工作。

煤礦視為重要物資 礦工遭警總監控

礦業是台灣的重要戰略物資與能源,對軍方影響重大,時任台灣省主席的李登輝曾至復興坑參觀體驗,館內仍保存當年他用過的碳掘仔。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對礦場採取嚴密的管制措施,深怕煤礦工人罷工影響能源的開採,警總特別派駐一組人在保防室(之後改名為安全室、公關室)內工作,監督工人的日常。

「礦場的轉型正義真的被遺忘掉了。」毛振飛分享,其中一位夥伴曾在坑口跟大家講「今天不要工作,要去喝酒」,因為這句話,兩百多個人跟著附和不下坑,隔天這位礦工就被抓到警察局關了七天。

礦工文史館將停業! 礦業歷史應值得紀念

毛振飛提及,曾有日本早稻田老師來訪,認為台灣應該紀念這群坑內的掘徑工人。在民國73年,台灣連續發生了海山煤礦、煤山煤礦和海山一坑三大礦災後,許多礦工離開礦業,轉而從事台灣重大公共建設工程,例如雪隧、台北板南線捷運及濱海公路隧道等,實為建設台灣的無名英雄。

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周朝南先生表示,今年六月猴硐礦工文史館將被礦主收回不續租,期望這間文史館能被政府接手,不讓歷史記憶被掩埋。毛振飛也認為,假如被地主收走,對他來講是很大的遺憾,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礦業是如此重要的一段故事,如今擔任導覽志工的他們,是在幫那群已經不能開口講話的礦工發聲,身負使命感,希望將礦工故事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