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澄清湖國立原住民博物館場址山坡森林遭毀,恐危及飲用水、水土保持、黃鸝復育

文/森林城市協會

●地點:無極玉皇宮往東,往澄清湖舊青年活動中心門方向走280公尺處的大土坡濫墾景觀 https://maps.app.goo.gl/jhbAgREqTQ72z5L1A
●記者會發言代表: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 莊傑任、高雄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 理事長 陳銘彬。(高雄市野鳥學會 總幹事 請假)

澄清湖旁的國立原住民博物館場址,基地原本是20年養成的次森林生態樣貌,但在預定今年即將開工前,卻出現多台怪手大面積剷平山坡地複層植被與次森林的情形,導致山坡地土壤嚴重裸露,生態與景觀嚴重裂化,經了解,本案位處澄清湖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同時又是地形陡峭的山坡地,需要草與複層豐富的次森林進行山坡地水土保持,但如今卻被發現,除了樹冠層的景觀喬木有保留,其他非景觀喬木的次森林木本與草本全數被怪手挖除,恐怕已經破壞水土保持,有違反水保法、飲用水條例的疑慮。

另外,依照原住民博物館環評報告書第6章顯示,現況基地陸域生物有11種哺乳類、5種兩棲類、15種爬蟲類、56種蝶類、49種鳥類,總計共136總動物。其中第二級保育類4種:鳳頭蒼鷹、彩鷸、領角鴞、黃鸝,以及第三級保育類的紅尾伯勞;列名紅皮書物種則有黃鸝、斑腿樹蛙、多線真稜蜥、紅耳龜屬…複層次森林地被植物的清除,等同讓上述眾多生物棲息生存的環境徹底消失,導致物種滅絕,縱使這可能非屬環評所指涉的開發行為,但也建議高市府可以參考,環評報告第八章8.1.6的生態減緩措施決議,檢討施工方式以降低對生態之負面影響。

依據水土保持法定義,只要坡度超過5%就是山坡地,需要加強保育以避免土砂流失。土壤流失量有隨著坡度上升而增加的趨勢,而在坡度 15%以後有急速增加之現象(蘇煒哲,1997),故更需強化水土保持。而本案依據環評報告書,有86%的土地坡度達5%以上,有57%的土地坡度達15%以上,更顯示本基地需要原本次森林的複層植被,以維護水土保持功能,目前表土裸露的情形,確實有安全疑慮。

澄清湖飲用水保護區與圓山一帶,近期都有出現山坡地和次森林植生的清除作業,顯然是忽略了次森林多層次的樹冠枝葉與根系密生,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不只可以大幅減少土壤侵蝕,同時次森林保水能力也遠勝大樹草皮的園藝景觀,可減低暴雨洪峰,達到滯洪的效果,減少下游淹水情形。

故基於山坡地水土保持、高雄人的飲水水質保育、保育類黃鸝鳥等生態復育的重要性,對此,高雄市的公民團體代表聯合召開記者會,訴求如下:

1. 水源保護區與山坡地複層天然植被不應砍除。
2. 邀集生態團體會勘商討本案裸露地植被復育計畫。
3. 邀請生態團體,建立水源區與山坡地森林營造維護SOP。
4. 次森林與山坡地植被整理前,應邀集生態團體諮詢意見。
5. 舉辦大澄清湖自然公園願景座談會,廣納民團、學者建議。

高市府公園處長官也於昨天下午,緊急與我方聯繫,達成上述多數改善共識,對此我們也表達肯定,期待未來大澄清湖區域環境更好。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