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
今⽇(5⽉19⽇),職業駕駛團體發起包圍交通部的抗議⾏動,其中⼀項訴求為「將⾏⼈闖紅燈罰鍰提⾼⾄⼀萬八千元」,這並非⾸次職業駕駛團體要求加重對⾏⼈違規的處 罰。⽽本⽉交通部預告,針對駕駛未停讓⾏⼈致⼈受輕傷與重傷的案件,將分別提⾼罰 鍰⾄1.8萬元與3.6萬元。種種跡象顯⽰,交通部不僅未與各⽅交通團體進⾏充分對話,更是放任「鐘擺式」施政的對立擴⼤。
交通部從前年嚴格規範⾞輛違規,去年被抗議後⼜⼤舉放寬,如今再度加嚴處罰,短時間內反覆來回改動,搖擺不定,宛如「鐘擺式」施政,導致各類⽤路⼈陷入彼此對立的局⾯,卻忽略了,真正應負起改善責任的,正是交通主管機關。
▍交通部承諾的交通⼯程、教育,改善了嗎?
去年中,交通部⼤幅限縮⼈⺠檢舉交通違規的項⽬,並刪除多項違規記點處罰。我們理解執法應為交通治理的最後⼿段,但在道路設計尚未完善的現況下,取消檢舉與記點制度的同時,更應積極推動道路⼯程與駕駛教育的改⾰,例如:全⾯鋪設⼈⾏道、劃設臨停區、卸貨區與孩童接送區⋯等,才能在維護產業正常運作與職業駕駛⽣計的同時,確保⾏⼈等弱勢⽤路⼈的安全,降低無辜死傷。
然⽽,檢舉記點取消近⼀年,違規情形⽇益普遍,社會對違規的容忍度也隨之升⾼。我們憂⼼,主管機關更可能因此怠於從⼯程與制度⾯真正下⼿,改善交通問題。
▍下了⾞,你我都是⾏⼈
職業駕駛團體亦提出落實交通「3E」原則的訴求,卻僅提及「⼈⾞分流」的⼯程⾯項⽬。須知,⼈⾞分流無法套⽤於全台所有路⼝,駕駛若⼀味期待道路上「不⾒⾏⼈」,其實 忽視了乘客亦為「⼈」的⼀部分;每⼀位駕駛,在下⾞後也都是⾏⼈。
▍僅靠⼤執法、⼤處罰無法改善交通問題,更讓⽤路⼈對立!
我們呼籲,交通部作為最⾼主管機關,應具備宏觀且長遠的政策視野,不應藉由懲罰式的鐘擺政策掩飾長期忽視的交通⼯程與教育問題。從剝奪⺠眾檢舉權,到強化執法、調⾼罰鍰,反⽽讓社會陷入⽤路⼈彼此對立,無助於建立真正安全的交通環境。
我們也強調,當前警政機關傾向於選擇性執法,針對特定時段、⾞種或違規類型進⾏「⼤執法」,導致違規比率的參考價值逐漸失真。若要根本解決交通亂象,應回到釐清事故主因、針對成因制訂策略的正軌上。
唯有透過改善交通⼯程、改⾰駕訓考照制度、落實駕駛回訓機制,台灣的道路才有機會邁向安全、⼈⾞共榮的願景。這絕非遙不可及,我們誠摯呼籲主管機關儘速啟動全⾯的交通改⾰,正視「交通地獄」的真相,停⽌「鐘擺式」施政,勿再讓⼈⺠彼此對立、失去對制度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