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社福

違建存在與否,看看日本給台灣的省思

文/李子瑋

不少朋友有到日本旅遊的經驗,如果有日本旅遊經驗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日本除了街道非常乾淨外,房子也非常的整齊劃一乾淨(當然有人說這是法西斯式的美學),然而,日本房子的整齊與乾淨其實有許多與台灣不一樣的文化跟習慣。而日本跟台灣有哪些不一樣的習慣呢?

相信大家在12月30日時候,看到一則新聞,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要開始拆除違建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如果放在日本我想應該是不會發生。在日本一棟建築物的「公」、「私」的區分是非常清楚的,我們先說房子的「私」領域範圍,房子的私領域範圍從自家的公寓房門開始算起,一直到陽台的門前,這些都是「私」領域,也就是你自己可以運用的範圍。

而也請大家要注意,我剛剛講的私領域範圍只有到陽台前,陽台並不是你自己可以運用的範圍,他也算是公領域的範疇之一,也就是說像台灣許多的住戶將陽台打掉向外擴建,在日本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如果要這樣做的話,必須先經由管理委員會的同意。同時,所有住戶也要進行相同的工程,而在此同時,也要符合建築法規工程也才可以進行。自家的陽台如此,更不用說,在台灣公寓的走道在台灣拿來變成放鞋櫃與堆雜物的地方,在東京都內這樣也是不允許的,公寓的走道也是屬於公共空間,不能拿來放置私人物品。因此,走道與陽台都是如此,更不用說是自家向頂樓自行增建的「違建」根本不可能發生。

另外,在建築物的「公」「私」區分上還有一點跟台灣非常不一樣的,這一點可以上日本最大的買、賣、租房子網站athome(http://www.athome.co.jp/)會比較清楚,如果我們隨便抓一個物件來看(如上圖),會發現有幾個地方我們看不太懂:修繕基立金與管理型態。這兩點我跟大家解釋一下,大家就可以發現,日本在「房子」這邊,把「公」的精神如何發揮。

1.修繕基立金:日本的房子每十二年會將外牆進行整修、拉皮,每年建築物內部會進行檢查與整修,而內部公共區域的電燈、電梯若是需要修繕,則都是使用這一筆基金來支付,這一筆基金是住戶每個月連同管理費要一起支付的費用,有點類似像建築物的保險與基金,其目的初衷就是認為所謂建築物的公共區域部分是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與管理,也要保障大家的居住品質。

2.管理形態・方式:在日本管理型態有分成巡回管理與自主管理,先說自主管理,所謂的自主管理就是住戶本身自己管理,這樣通常房子品質並非很好,當然這類房子也比較少。而主要的大多是巡回管理,通常巡回管理會委託第三方的管理公司進行維護,而維護費用,也從每個月所支付的管理費支出,管理公司要負責修繕與管理建築物外,同時公共區域的整潔也要進行維護。

從這邊,或許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更具體的說在東京都內),關於自己的房子與公共的部分如何在生活具體實踐,更不用說,在東京都內為了追求城市的整潔與美觀與確保國民的居住品質,主要的山手線沿線會針對五十年以上的老舊建築物進行都市更新,這些思維或許可以提供我們進行思考。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