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為何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會換來13個月的監禁呢?

本文由公庫合作夥伴香港獨立媒體提供

13位反新界東北發展行動者及3名雨傘運動的學生領袖被法庭重新判刑,分別監禁8-13個月及6-8個月,觸發數以萬計的香港人在8月20日酷熱天氣下上街抗議政治判決。有關雨傘三子的國際媒體的報導相對詳細,相反台灣及澳門的朋友卻不太了解為何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會換來13個月的監禁呢?

為此,我們訪問組織抗爭的東北支援組和專注本地研究的本土研究社了解東北背後的爭議。

1.為什麼香港抗議新界東北開發案的青年會判刑?他們作了什麼事?為什麼會更改判決?(東北支援組答)

政府在2008年開始新界東北計劃的諮詢,支援組和村民亦有參與諮詢過程,從不同方法參與,包括公眾和居民諮詢、跟政府官員會面和寄信,但無法得不到實質回應。

時至2014年,政府將東北前期撥款交予立法會的財委會審議。整個計劃涉及資金達1200億,但政府先申請前期工程撥款3.4億,包括研究、鑽探、劃圖,但不包括收地賠償。

當年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使用「拉布」(用議事方法延長討論)方式抗爭,政府心急「剪布」(終止立法會討論)。首三次會議都缺乏公眾關注,出席以村民和支援組為主,較少市民聲援。

6月6日,立法會財委會主席吳亮星打算「剪布」,當時行動者衝入立法會,並成功衝入會中,但有三位村民和支援者被捕。

6月13日,外界開始關注抗爭,很多市民聲援,而當時主席吳亮星又想「剪布」。當日,行動者現場討論後,決定將行動升級,打算再次衝入立法會;但政府加強保安,結果爆發衝突,警方出動胡椒噴霧,行動者用竹枝撬開大門,令部份大門玻璃破裂。衝突中令玻璃破裂,而保安聲稱受傷,但行動者亦無法衝入立法會,最後,會議終止,沒有表決。事發後,13位示威者被捕,部份人被拉上警車,曾被警員毆打,事件曾非常轟動。

其後,第六次申請撥款,獲得更多人聲援。而延至第七次會議,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在立法會議員離席抗議下,「剪布」通過撥款。

被捕的行動者被控以「非法集結」和「妨礙立法會職員執行職務」二罪,並於2016年被判罪成,判罰社會服務令,當年被捕行動者亦完成有關社會服務令。去年二月,律政司覆核刑罰,要求加重刑期。

抗議行動中,行動者並無傷害他人,只是嘗試打開大門。初審法官在判詞中,表達為何判罰社會服務令的決定,目前法庭的加刑一般相信是政治檢控,背後有政治動機。

2.新界東北開發案是什麼樣的計劃?對香港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本土研究社答)

東北開發案早於1998年提出,選址香港東北部之粉嶺北、古洞北及坪輋/打鼓嶺作「新發展區」,當年稱為配合百多萬人口增長的土地發展,後因地產市道低迷一度擱置。

2007年,香港政府以深港區域融合策略將規劃重新定位上馬,推動深港之間經濟及社會發展融合,在東北案公眾諮詢過程開始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及後到2012年有近萬人於東北諮詢場地集會,反對東北發展方案。2014年,政府希望於立法會強行通過東北案的前期撥款申請,更於立法會門外出現持續的留守及佔領行動。

東北案的主要爭議點包括:政府一改傳統以土地徵收的發展模式,轉而選擇使用「公私合營」的方法,被質疑容許在東北農地上的囤地者進行原址換地,配合大地產商釋放土地價值賺取暴利。同時,有指計劃隱藏深港融合的目的,只向公眾聲稱是「香港人的新市鎮」。東北區有上千戶數代生活於農地上的居民,將會因計劃而遭到迫遷,破壞城鄉共生的永續發展。

3.居民及行動者為什麼要抗爭?他們的主張是什麼?(東北支援組答)

居民及行動者抗爭的是諮詢不當,政府無考慮居民和行動者的意見,無正面回應訴求,只像「人肉錄音機」不斷重覆觀點。整個東北的發展是不公義,除了程序失當,發展亦不為香港人的福祉。政府在早期文件指,發展為深(圳)港融合(原句︰「新發展區可把握香港與內地之間日益頻繁的經濟聯繫」),後來公眾反彈,之後才刪去該句,並改稱為「香港人的新市鎮」。發展提供超過五成單位為公營房屋(另私樓約佔四成),但佔地僅為6%(佔住宅用地25%),即36公頃,而其他私樓的密度則較低。

發展範圍旁有粉嶺哥爾夫球場,只要發展該球場,就可容納發展計劃的房屋數量。東北發展計劃面積比哥球場大三倍,而該哥球場主要是給富豪使用,一般人難以使用。

新界東北區內主要是1950-60年代,從中國移民至香港的非原居民村落,三至四代人的家園和維持生活的土地。政府寧願鏟屋拆田,卻不去觸碰高爾夫球場。

東北的非原居民多是租戶,而原居民是殖民政府成立前已在香港居住的村民,後者不少是大地主。1950-60年代以來,非原居民多租用原居民土地,只有少數是業主,但擁有的土地面積不大。過去,政府多針對非原居民村落重建發展,而且,非原居民和原居民安置政策不同,法例向原居民傾斜。非原居民在此生活已好幾代,但拆村重建卻沒有選擇餘地。香港有不少更適合的土地作發展,例如「棕地」,即是被破壞的農田,多被舖上石屎,用作貨櫃場。但是,政府卻用各種藉口推搪,不去發展棕地。

居民及抗爭者要求的是不遷不拆,東北發展計劃是原則和程序上不公義的計劃,無民主成份,由上而下鏟平家園和農田,破壞生態

4.地產商如何取得土地利益?香港政府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本土研究社答)

在香港,除了從政府公開賣地的方法高價獲得土地外,不少香港大地產商懂得以極低成本獲得私人農地,然後用盡不同方法將農地整合及改變作屋地用途,以獲得極高回報。

以新界東北為例,不少地產商早於90年代初中期購入該區農地,比政府公佈東北發展計劃還早,當時的價值每呎低於$100。到政府公佈收地方案,收地賠償價格可達約$900-$1000,地產商只囤積存放已經因東北開發案而升價十倍。現時政府更容許囤地地產商原址保留土地發展權,最高發展的容積可達6至7倍,未來每呎平均樓價高於$10,000,撇除一部分向政府的補地價成本,則是600-700倍的暴利。

東北發展計劃中,政府透過以千億計的公帑,配合收地、賠償、平整、基建、換地、宣傳、由說等工作,推動計劃上馬。民間團體提出不少另類替代方案,包括優先發展其他棕土用地、附近具龐大面積的高球場,政府都予以拒絕,因此,坊間質疑是為當土地利益護航。過程中,當時,主責東北發展計劃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及其家人,亦被揭發於古洞北內參與囤地,可獲利上千萬港元。

5.地產商或香港政府是如何回應/對付抗爭者及當地民眾?(東北支援組答)

新界東北計劃是由政府主導,但亦引入公私營合作,變相促使官商勾結。政府在2013年公佈四萬呎以上的土地,可直接作原址換地。這有別於一般的做法,若政府回收土地,地產商再從拍賣或招標購入私人住宅用地,地產商的利潤會受損。目前,只有地主有超過四萬呎土地,就可向政府申請將土地改變用途,地產商不用經過拍賣或投標就可直接發展。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繞過程序,諮詢、取得撥款,容許地產商直接起樓,亦通過3億的前期撥款。地產商收地,破壞農地,製造既定事實,為發展舖路。

6.十三子遭判刑香港社會有什麼反應?(東北支援組答)

法庭判決是政治檢控,將反對者捉入監獄,製造白色恐怖,令之後的人不敢抗爭。行動者被判入獄8-13個星期是很重的刑罰,判決阻嚇抗者者,不利日後組織行動。

圖 /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的土地議題,相對民主和普選,較少人關注,但從菜園村和東北事件,引發很多人反對,社會都不滿政府處理的手法。政府霸王硬上弓,強行推行計劃,口講為香港,但有政治目的,包括要討好北京政府,而東北發展亦令深圳和香港的邊界變得模糊。政府未得到香港人同意,推行計劃,非常有問題。

港府處理反對聲音手法是打壓和監禁,這是極權政府的手法,香港政府的手法越來越像中國共產黨。

7.這件事顯露出什麼樣的政治意義?對香港民主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東北支援組答)

政府目的是打壓和禁聲,而香港人很憤怒,8月20日的遊行很多人上街。香港人面對這事件,有很大的反應。由東北、雨傘運動,政治局面好複雜,組織社運比以前困難。有部份港人或許會被刑罰嚇怕,但亦激起很多人憤怒。如果我們畏縮,只會令之後的抗爭更困難,社會更惡劣,希望市民不要害怕。

抗爭不一定是衝擊,不一定犯法。雨傘運動後,不同人貢獻社會,有人做組織工作,有人回鄉下田,這些從生活出發的改變,令社會存在希望。

【延伸閱讀】《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69集:社運青年判囚 香港民主還有明天?

反香港新界東北開發13青年被判入監 杜耀明:跛腳的香港法治
香港示威者衝擊立法會 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2015公庫走訪香港】之三、文明的暴力-新界東北開發爭議
【2015華人另類媒體連結計劃】之五、遭資本掠奪的台港農地—大埔與新界東北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