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淡北道開發案再次通過環評初審 民團:拒絕無用道路!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環保署9月25日進行「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開發案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會議開始前,淡水竹圍地區居民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等民間團體舉辦記者會,呼籲新任環評委員審慎考量該項開發案,並要求新北市府撤回該案重新評估。全案在會議中決議通過初審,環委要求新北市府需再補充路網整體規劃等內容,並與台北市府協商獲得同意後,才能進入環評大會討論。

淡北道開發案路線預計北起新北市淡金路和坪頂路口,南至台北市大度路和立德路口,興建於捷運淡水線靠河岸側,沿途經過紅樹林、竹圍、關渡三站,總長度約5.4公里,定位為「台2線」外環道,舒緩上述區域的車潮。

該項開發案爭議超過20年,2011年一度有條件通過環評,但在環團提出行政訴訟後,2013年台北市高等行政法院認定該案有影響生態之疑慮,且環評過程中並未具體要求新北市府提出保育措施,因此撤銷環評結論。今年5月環評大會將該項開發案退回專案小組,7月進行第三次專案小組會議時決議「補件再審」,如今8月新上任的環評委員重新進行審查,民間團體呼籲環委在能在過往的基礎上,審慎進行專業審查。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指出,淡北道開發案審查爭議多年必然有原因,其中包括生態、交通衝擊及沿線地區淹水問題。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指出,淡北道開發案審查爭議多年必然有原因,其中包括生態及交通衝擊,甚至是興建後對沿線地區造成的淹水問題,仍是未知數。崔愫欣提到,歷屆的環評過程中,交通學者李克聰就曾說明,開發淡北道路僅是把塞車事實從淡水地區轉移到北投地區,甚至公衛學者劉希平也提到,淡北道開發案恐將產生不動產炒作等相關問題。

崔愫欣認為,新北市府針對歷屆環委提出的質疑並沒有明確回應,且以現況而言,「拓寬台2線」才是較佳方案,對於生態及交通的衝擊較小。淡水竹圍地區居民陳麗凰也支持拓寬台2線的方案,她指出,淡北道路在台北端的設計是將兩線道限縮為一線道,再匯流進入大度路。未來一旦開通行駛,恐怕無法解決淡水地區塞車問題,反而容易在大度路或淡北道路產生車流回堵危機,成為新的「停車場」。

陳麗凰認為,淡北道路沿線經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及自行車道,開發淡北道路恐將危害紅樹林地區生態,甚至產生空氣汙染,影響民眾使用自行車道。

淡水居民魏伯任提到,興建輕軌造成的淹水問題未解決,新北市府還要蓋設淡北道路,恐怕將造成更嚴重的淹水問題。

淡水居民魏伯任提到,從今年5月到7月,紅樹林到竹圍地區平均一個月發生一次淹水災情,不僅造成民眾生活困擾,也直接淹到台2線道路,影響沿途車輛。追根究柢淹水主因並非淡水河倒灌,而是上游地區水量排不出去所導致。

「只要一下雨,淡水人回家前都會先在網路上詢問:『有沒有淹水?』」魏伯任痛批,淡金路口的登輝大道原先沒有淹水現象,卻在去(2018)年12月淡海輕軌開通後,成為新的淹水點。如今興建輕軌造成的淹水問題未解決,新北市府還要蓋設淡北道路,不僅造成沿線河岸水泥化,再加上近年極端氣候的影響,恐怕將造成更嚴重的淹水問題。

針對交通問題,律師徐家華認為,環評資料中計算各路段車流量與道路疏通量的V/C值仍有諸多疑點。包括在今年4月版本的評估書中,環河北路部分路段V/C值近高達1.8,容易造成車流走走停停等現象。但在新北市府7月份提出的回覆資料中,V/C值最高僅1.02左右,徐家華認為新北市府並沒有說明清楚數據之間大幅落差的原因,呼籲新北市府應該透過公共交通運輸等方式提升載客量疏導交通,而非一味地興建道路。

律師徐家華認為,環評資料中計算各路段車流量與道路疏通量的V/C值仍有諸多疑點。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也提到,基本上淡江大橋的疏散率越高,淡北道路興建的必要性越低,但淡江大橋的疏散率數字卻令人存疑。包括淡江大橋計畫書中提到的疏散率為26%,淡北道開發案資料中呈現的是18%,大淡水改善計畫的期末報告初稿內容為35%,張譽尹認為不同計畫所呈現的數據不盡相同,也連帶影響淡北道路興建的必要性,呼籲新北市府應該要進行更詳盡的評估。

「這些數字到底從哪裡來的?」張譽尹進一步提到,淡北道開發案環說書指出,竹圍路廊往關渡大橋五股方向車流占35%,往台北市的車流占65%,但以他每日往返淡水台北通勤的經驗來看,兩者的車流其實是相同的。張譽尹認為,新北市府可透過竹圍捷運站等地的eTag門架裝置,進行更詳實的評估。

針對文化資產的部分,新北市府在報告中提到,將針對荷治時期1654年繪製的<手繪淡水及其附近村落及雞籠嶼圖>進行文化遺跡調查,滬尾田野工作室文史工作者紀榮達質疑,整個淡水河北岸沿岸地區歷史脈絡並非只有1654年,新北市府應針對其他史前歷史進行更詳實的調查。

滬尾田野工作室文史工作者紀榮達質疑,整個淡水河北岸沿岸地區歷史脈絡並非只有1654年,新北市府應針對其他史前歷史進行更詳實的調查。(照片來源:環評會議資料)

「一個有文化的地方要被開發了,居然還調查得這麼隨便?」紀榮達指出,淡北道路沿線經過的關渡地區除了有新北市府提到的「關渡遺址」,還有與清法戰爭相關的「將頭砲台」、「馬偕故居」、「土地公鼻」、「象鼻穴」等遺跡與景觀歷史,在地形區位及歷史、族群等因素上,皆有相當豐富的意義。

紀榮達認為歷史資產的意義不僅在於有形的「遺址」,還包括過往戰爭中的戰略思考、文化價值、素人歷史等,尤其與上述相關的歷史紀錄也記載於《諸羅縣誌》、《淡水廳誌》等文獻資料中,可見影響層面廣大,盼新北市府能夠進行更縝密的評估與思考,並盡可能降低文化破壞。

新北市府新建工程處主秘李仲昀也回應,有關淡北道開發案的歷史文化考古等調查報告,已經經過雙北市地方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文資審議委員會審查同意,該項開發案並不涉及文化資產的問題。

台北市交通局代表也回應,新北市府目前仍缺乏關於淡北道在台北市端的路段評估內容,並要求新北市府補充如何檢視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的提升程度,以及不同情況下大眾運輸的使用情形。

由於淡北道開發涉及雙北,台北市交通局代表也回應,新北市府目前仍缺乏關於淡北道在台北市端的路段評估內容,並要求新北市府補充如何檢視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的提升程度,以及不同情況下大眾運輸的使用情形。且由於台北市民與民意代表皆相當關注此開發案,北市交通局呼籲新北市府應該針對士林北投一帶擴大辦理地方說明會,讓民眾更加瞭解該項案件。

環評委員也提醒,新北市府應確蒐集更多在地輿情,並讓一般民眾有「知的權利」。同時,新北市府需確認台北市府是否真的同意該項開發案,進一步瞭解台北市府的狀況,對整體開發才有幫助。新北市府新建工程處主秘李仲昀則回應,今年3月雙北市長會議中,侯友宜、柯文哲兩人針對淡北道路議題進行討論,與台北市府之間已有相關溝通。

現場也有環評委員指出,由於目前新北市府推行國土計畫,淡北道開發案應該從國土計畫角度進行審視,特別是關於淡江大橋、淡海輕軌等整體區域交通路網之間的影響。尤其應該要再補充關於施工期間的淹水防救災等應變計畫。

更有環評委員提到,由於交通運輸的過程中,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將產生粉塵汙染,路面粉塵有可能透過降雨的方式滲入紅樹林生態區,但目前新北市府並沒有提到相關影響資料。環評委員也提醒,有些開發單位針對案件進行檢測時,一遇到檢測結果超標的情況就推卸責任,「如果不是自己的錯,為什麼還要做監測?」認為新北市府需要檢視監測內容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能實質反映環境等受到衝擊的影響。

現場也有支持淡北道開發的民意代表與居民,他們認同新北市府的開發規畫,並肯定淡北道的開發將有效舒緩路況堵塞問題,以及路況堵塞所衍生的醫療救護等問題。

全案最後決議通過初審,環委要求新北市府需再補充資料,並與台北市府協商獲同意後,才能進入環評大會階段。環評會議結束後張譽尹強調,新北市府不斷誤導大眾一旦開通淡北道路,將能改善竹圍路廊交通、疏散車流,「這完全迴避了車輛也會增加的事實!」

張譽尹補充說明,未來若淡北道路通行,不僅有可能增加自小客車車輛,更可能因此無法有效提升公車數量與班次,反而造成大眾運輸的困境。他認為這項問題在歷次的環評會議中也有提出過,但新北市府遲遲沒有給予適切的答覆。

「坦白講,這個會議結果真的令人很失望!」張譽尹質疑,環評委員中沒有交通專家也沒有文資專家,導致民團與居民提出的問題也無法被回應,甚至環評委員們也在會議中提出許多疑點,所有問題尚未釐清的情況下通過初審,不禁令人質疑新北市府是否能在下一次會議前補正完成所有資料?張譽尹認為仍充滿疑慮。

張譽尹補充說明,未來若淡北道路通行,不僅有可能增加自小客車車輛,更可能因此無法有效提升公車數量與班次,反而造成大眾運輸的困境。

【延伸閱讀】
2019.05.07 淡北道路明再闖環評 居民和環團批:無法改善交通又破壞生態
2015.09.21 淡北道路二階環評 新北市府提新方案 環團:應重辦環評
2015.01.28 淡北道路環評會重新討論 淡水居民籲否決開發
2014.07.09 淡北道路審議 居民籲環評別補件再議
2011.12.16 反淡北單車抗議行動 救救淡水河岸
2011.09.17 無車日反淡北道 環團批生態、交通、用地爭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