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 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三十三集:「原」來土地不見了!

在十九日花蓮的光復鄉,有一群原住民族青年在鄉公所門口噴漆,要求政府將行政區名稱「光復鄉」,正名回世居此地的阿美族馬太鞍、太巴塱部落為「馬太鄉」。

時間回到三十年前,當時還被稱為「山地同胞」的原住民族走上街頭發出怒吼,「原住民族正名運動」三大訴求有正名、土地、自治,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94年政府憲法首度承認了「原住民」三個字。

但原住民正名二十年來,除了族人可以用祖先所賦予的美麗名字來稱呼自己,但在所屬的行政區卻還是政府所給予的名稱,不光是光復鄉,像是「復興鄉、信義鄉、仁愛鄉」都還是用這種方式命名。

如果「光復」指的是「將失去的拿回來」,那麼對原住民來說,「光復」可能是另一個失去的開始。想像一下,有一天你回到家,突然發現,家門上的門牌被塗改成看不懂的文字,家中被一群人占據,說著你聽不懂的語言;你的家人被趕到陽台,然後佔據你家的人說:把陽台留給你們已經是很大的優惠了。

各地的「中正路」、「中山路」都是在黨國殖民之下,便於彰顯統治權威而設立的;然而原住民鄉鎮如花蓮縣光復鄉、桃園縣復興鄉,究竟是光復了誰、復興了誰呢?事實上,現代的行政區劃分、命名幾乎完全剝奪了原住民對土地的記憶。比如說,花蓮縣豐濱鄉的港口部落自己的名字叫做「Makuta’ay」,意思是「混濁的水」;而海岸山脈北方的奇拉雅山群,就是翻自阿美族語「cilangasan」,是阿美族人的起源地和聖地。

究竟地名對族人來說,有何重要?改名之後就能真正彰顯原住民族的主體性嗎?「燦爛時光會客室」帶你一同來分析。

來賓: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Yapasuyongu
主持人:管中祥

延伸閱讀:土地遭搶奪 原住民訴求要正名
接著看:阿美族128土地百年戰役 巴奈、舒米恩等集體獻聲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