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聲明】拒絕爛事一再發生:改變組織文化、重建專業信賴──工會十問婦產科醫學會與台大醫院

文/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近日,台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於急診過程中,涉嫌性侵女性病患,並於一審遭判決有罪。此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不僅因個人違背醫療專業倫理行為的嚴重性,更因其背後反映的結構性問題,使我們必須沉痛發聲。

工會長期關注醫療現場的權力不平等議題,無論關乎性別還知識、發生於醫病之間,抑或資深與資淺醫師之間,權力落差始終潛藏風險。本案所揭露的,正是這些風險在缺乏監督與專業自律的環境下衍生的惡果。這不僅違背我們對醫療專業的基本期許,更直接衝擊社會對婦產科醫療的信任。

婦產科醫師的工作,理應建立在信任與尊重之上。然而,近年來接連發生的職場性騷擾與性平事件,反映出醫療專業內部對此議題的漠視與消極處理。事件發生後,也有許多婦產科醫師感受到複雜的痛苦與無力。這些院方與學會口中的「個案」違失累積下來,不僅對受害當事人已造成無可抹滅的傷害,更損及整體婦產科醫師的名譽與醫病間信賴關係。

有年輕男性婦產科醫師表示,每有性平事件,無形的指責與懷疑成為日常壓力的一部分。原本就需長時間累積的信任,如今卻因一次又一次的失誤而崩解。身為專業勞動者團體,我們的成員不只有責任挺身表態,拒絕包庇姑息文化,更要向具代表性的專業團體喊話要求改變,正視內部除錯機制長期失靈。

此篇聲明,除了向所有就診者宣導:您有權利要求檢查時有護理師陪同,也有權利在任何時刻終止檢查。我們也重申立場:工會絕不與包庇不當行為的組織同流合污。我們將持續推動制度改革,致力於讓每一位醫療勞動者的工作現場更加安全、透明,讓病患的每一次就醫經驗,都值得信賴。

工會已正式致函婦產科醫學會與台大醫院,分別提出五項制度檢討與作為釐清的詢問:

▌致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1. 有關專科認證與倫理審查機制,針對訓練期間涉及重大性平事件者,貴會是否有明確處理流程與標準?本案中是否曾啟動相關調查或審議程序?
2. 有關會員資格審查與除名標準,依貴會章程,對於有損貴會信譽之會員,可予以處分乃至除名。請問本案是否已啟動相關程序?進度與時程為何?
3. 有關婦產科臨床性平環境之檢討與改善,面對婦產科執業現場之性隱私與風險管理,貴會是否已有指引、教育訓練與督導機制?如何強化陪診制度、通報機制與倫理管理?
4. 有關訓練單位協作與監督責任,知悉本案後,貴會是否對涉案醫師之訓練適格性進行過檢討?是否與教學醫院及主管機關建立有效的監督通報與協作機制?
5. 有關組織內部監督機制之檢討,針對本案所引發的社會關注,貴會是否已啟動內部檢討與制度改善?有無具體規劃與時程?是否會就本案發表立場聲明,回應社會疑慮?

▌致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1. 有關案件處置與即時作為,貴院於性平案件調查期間是否對涉案對象採取暫時性行政處分或管理作為,如調整分工、調離特定臨床職務?
2. 有關雇主於性平案件之作為義務,依《性別平等工作法》,雇主知悉後應立即採取有效糾正與補救措施,以避免傷害擴大。貴院是否有任何具體作為?
3. 有關醫師懲戒與通報機制,依《醫師法》與《醫師懲戒辦法》,貴院是否於性騷擾評議決定,確認違反醫療常規與性侵事實後,主動通報醫師公會或主管機關?
4. 有關專科訓練資格之審查與管理,貴院是否具備相關標準或流程,於醫師涉性平案件時臨床涉及業務調整,確保符合各專科醫學會認定資格與否,並主動通報所屬學會進行確認?
5. 有關內部監督機制與制度改善,除了例行性別學分課程、一再責成各科部妥處,貴院是否已針對本案反省內部監督與性平防治機制之不足?有無具體改進措施與時程?

婦產科醫師肩負高度敏感與性隱私之病患照護責任,專業倫理與社會信賴密不可分。醫學會作為專業認證與自律的代表團體,應正面回應爭議,檢視自身機制,承擔社會對醫療專業的期待。台大醫院作為教學醫院的指標,更應以透明、公正的態度,回應社會關切,接受院內工會與公民社會的監督。

不要再沉默,也願與所有關心醫療現場的夥伴攜手,成為推動改變、鬆動結構的一員。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