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核一除役沒問題? 環團批台電準備不足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昨(4/19)天上午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召開記者會,針對近期核一除役爆發「挖破冷卻水管」事件提出質疑,要求台電與原能會應公開資訊,說明除役計畫中關於人力配置等工程相關規劃。

聲援該場記者會的立委包括時代力量陳椒華、民進黨洪申翰,以及民眾黨邱臣遠。三人呼籲台電等相關單位不應針對吹哨者秋後算帳,以及相關單位應公開資訊,讓社會大眾與當地居民能更瞭解核一除役。

民進黨籍立委洪申翰聲援該場記者會。

核一廠「冷卻水管事件」事隔多月公諸於世   環團批相關單位準備不足
核一廠(全名為第一核能發電廠)2018年12月5日停止運轉,並於2019年7月16日除役許可生效。台電公司依法須於25年內依循除役計畫,進行除役相關工程。然而除役計畫執行至今已逾一年,近日媒體接獲吹哨者爆料指出,台電核能後端營運處委外處理的「核一廠除役土壤DCGLs評估技術服務案」,相關承包商在去(2020)年12月21日施工時誤將核一廠核島區西南角的冷卻水管線挖破。

由於核一廠冷卻水管原有3條,其中一條不堪使用,目前只剩2條可使用。然而去年發生承包商挖破冷卻水管事件後,導致當時核一廠只剩唯一一條冷卻水管可進行冷卻保護機制。若再發生相關施工意外,恐將導致核一廠冷卻系統失靈,發生重大核災等事件。

該冷卻水管挖破事件去年爆發,事發至今近4個月才被媒體揭露。即便當時原能會發布新聞稿指出,相關設備維持在適當冷卻狀態中,且該事件不屬於須立即通報原能會的情事。然而環境法律人協會副秘書長謝蓓宜指出,過往核一廠爭議不斷,包括黑道圍標傷人等,如今發生冷卻水管事件更加凸顯台電與相關單位管理失能,甚至有可能面臨除役準備不足等系統性問題。他呼籲台電與原能會出面回應環團質疑,讓社會大眾也能安心。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指出,透過國際除役文獻與相關經驗來看,核電廠「運轉」與「除役」完全是不同的兩階段,參與的專業技術與人員編制也完全不同。尤其台灣並沒有除役相關經驗,目前執行除役工程、處理蘭嶼核廢料等相關工程的主要是台電後端營運處。然而台電與原能會究竟有沒有讓除役相關受訓人員到第一線工作?甚至實際參與除役計畫?郭表示以他所知的訊息來看,相關單位並沒有做出上述努力。

環境法律人協會副秘書長謝蓓宜指出,過往核一廠爭議不斷,包括黑道圍標傷人等,如今發生冷卻水管事件更加凸顯台電與相關單位管理失能,甚至有可能面臨除役準備不足等系統性問題。

除役課題政府準備好了?   郭慶霖:立法與組織皆不足
「針對除役的安全,必須做更嚴格的管控。」郭慶霖近一步指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針對核能議題成立「非核家園推動專案小組」,約莫去年開始,郭在小組內提到依照國際除役經驗,電廠除役必須由中央部會成立「地方除役委員會」,並結合地方政府,以及邀請居民代表、環團、專家學者等參與。該除役委員會主要在於監督除役計畫,以及除役後的地方人文修復、生態復育、地方創生等議題。

然而實際上,郭提議的「地方除役委員會」最後卻演變成由石門區公所執行、新北市府指導的「新北市石門區核一廠除役監督委員會」。郭慶霖強調,該委員會成立至今約半年,雖有相關討論與決議,然而實際上不具有法律效令。郭認為,當相關單位層級不足時,針對除役工程的決策能力與影響也大打折扣。

郭慶霖近一步指出,除役計畫照理來說要將反應爐的燃料棒放到冷卻池進行冷卻,然後目前核一廠冷卻池沒有空間,變成燃料棒改為乾式貯存(簡稱乾貯)的方式處理。他認為追根究柢是因為目前台灣並沒有針對燃料棒這種「高階核廢料」,確實制定《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目前該法草案仍在立法階段。然而立法未完成的狀態下,也導致地方政府與民眾不知道電廠除役後,相關核廢料究竟要堆置在哪。

同時郭慶霖認為,目前既沒有關於高階核廢料的相關法源,但是關於被放射性物質汙染的「低階核廢料」,其相關法規《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法規內容也仍有許多法令不合時宜與不足之處,究竟能否在高階與低階核廢料之間,設立關於核廢料「中期暫時貯存」等相關設置?郭認為是可以討論的方向。然而目前國內法令不足,甚至負責處理的組織與機構也不足,導致核電廠該如何安全除役?甚至真正除役?變成未知數。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指出,目前國內法令不足,甚至負責處理的組織與機構也不足,導致核電廠該如何安全除役?甚至真正除役?變成未知數。

25年除役路漫漫   環團籲資訊公開
尤其除役工程中,因「核一廠除役土壤DCGLs評估技術服務案」發生挖破冷卻水管事件,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認為台電更應公布該案完整資訊,供社會大眾檢視。張譽尹進一步指出,所謂「除役土壤DCGLS技術服務案」主要針對核電廠址相關參數進行推算,研究受輻射影響的場址範圍內,究竟從土壤、建築物、水文,甚至到周遭環境的放射線物質,是否符合我國法令標準?因此關於該案的評估內容,也是除役工程中相當重要的評估資訊。

張譽尹提到,該標案去年9月23日決標,並由中興工程顧問公司得標,決標總金額高達3000多萬元,該案預計執行3年。他認為由於台灣沒有除役相關經驗,因此該案更需要專業資格與訓練。然而廠商究竟是否具備專業技術的資格與能力?評估相關技術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全案到底會研究哪些面向的參數影響?張譽尹強調,上述相關提問都是台電必須向社會大眾說明的重要資訊。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認為台電應公布該案完整資訊,供社會大眾檢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也強調,除役工程保守估計25年,實際執行時間甚至有可能更久,因此面對如此漫長的除役工程,台電究竟準備好了沒?除役過程中若輻射不慎外洩等,台電是否有相關應變措施與防範?他認為目前為止,尚未看到台電向當地居民做出相關說明。

尤其此次冷卻水管事件若非吹哨者爆料,社會大眾與環團根本一無所知。崔愫欣指出,像是「核一廠除役土壤DCGLs評估技術服務案」這種關於除役工程的相關評估,也是除役工作中相當重要的環節,也希望相關單位能夠進一步公開資訊與釐清。

對此,原能會今天也發布新聞稿回應,指出冷卻水管事件發生當下即進行現場視察,並針對台電作業疏失開立違規案件,未來也會持續督促台電改善。同時,原能會虛心檢討先前未將冷卻水管事件即時公開,未來也將致力於資訊公開透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也強調,除役過程保守估計25年,實際執行時間甚至有可能更久,因此面對如此漫長的除役工程,台電究竟準備好了沒?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