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如何加快以地熱發電取代燃煤發電

文/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立法院永續會

台灣地處太平洋火環帶上,地熱發電潛能可達32吉瓦(GW),若全數開發,等同於於11座核四廠或6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或8座興達火力發電廠的裝置容量。同樣是低碳的再生能源,地熱擁有不可取代的絕佳優勢,發電容量因數高、能24小時持續發電,適合作為基載,每單位發電面積的土地占用面積相對極小,又是極乾淨的能源,且發電的餘熱或餘水循環不息,較易與社區建構緊密之經濟活動或觀光產業,帶動社區再造;更重要的是:地熱與台灣現在積極發展的風電和光電搭配,真正有可能讓台灣擺脫現在做為基載的燃煤發電,大幅降低空污和碳排;在未來亦可利用再生能源自產綠氫提供給企業生產使用,讓全國早日邁向淨零碳的能源供應!

惟長久以來礙於探勘工作不足、土地取得不易、法規與金融制度不友善,初期投資風險過高、技術人才培力不夠等,種種限制,台灣在地熱的開發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週邊國家,如印尼、菲律賓、日本等。既有了先天的潛力優勢,應克服後天的人為限制,讓台灣的地熱早日發展,因此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李昭興理事長、荒野保護協會劉月梅理事長、野薑花公民協會陳雪梨理事長、立法院永續會洪申翰會長,於12月3日(五)合辦地熱論壇,產官學合作,討論台灣『如何加快以地熱發電取代燃煤發電』;並邀請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及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高茹萍祕書長參與討論,讓台灣的地熱產業早日發光發熱!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李昭興理事長表示,今年10月24日一場規模6.5的大地震驚動所有台灣人,也引起了宜蘭龜山島的「磺煙再現」。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也讓應證:
– 台灣位處的「太平洋火環帶」是活躍的!
– 台灣的地震是頻繁的!
– 台灣地底下的熱源隨著斷層的裂隙隨時向上冒進!
– 台灣有豐富的地熱資源!

近一個多月來,荒野保護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台灣地熱協會共同推動的五場「台灣地熱大講堂」就是要台灣地熱真的熱起來。目前困難重重,因此需要7項「地熱推動路徑」來幫助推動:

  1. 確定台灣地熱潛能區的位置和範圍。
  2. 建立高解析度的三維地熱概念模型。
  3. 推動合理有效的地熱政策環評。
  4. 推動地熱專法及専區。
  5. 與原住民和地熱専區週邊民衆的共享共榮。
  6. 與台電合作建立地熱專區的電源傳輸網。
  7. 擴大國內及國際招商,引進新技術,並且建立風險分攤機制

近期歐洲在臺商務協會、英國在臺辦事處、紐西蘭商工辦事處、美國在臺協會均表示願意協助台灣地熱能源的發展,地熱發電在歐美已超過50年發展經驗,紐西蘭與原住民合作加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五大地熱發電國。下午場次有紐西蘭及英國的發展經驗分享,今年榮獲「英國女王獎」的RCG公司將特別介紹綠能與社區合作的範例。

荒野保護協會劉月梅理事長表示,荒野保護協會以「環境教育、棲地守護」為宗旨,在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威脅下,再生能源使用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荒野保護協會的能源立場為「非核、節能、減碳、增綠」,我們主張應該積極推廣節能與發展自有的低碳能源。

我們也知道,所有能源的使用都必定伴隨著相對應的污染與環境衝擊,荒野保護協會主張在守護自然棲地、慎選設置場域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多元的再生能源。其中許多專家、學者及研究團隊都指出,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熱發電潛能,它可以利用最小的土地面積來發電,減少對環境及生態的破壞;穩定又乾淨的發電來源可以取代化石燃料作為基載能源,對於降低空污、減少碳排、減緩暖化有很大幫助!

這也是為什麼荒野保護協會今年和關心再生能源的公民團體共同舉辦一系列地熱大講堂,希望引起政府和民眾對地熱的重視。期待透過今天的地熱論壇,促成產官學的交流,一起正視地熱發展上的種種困境,齊心克服。

在守護地球和自然棲地、減緩氣候變遷危機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在地熱的發展上,荒野保護協會也願意和關注地勢的夥伴一起承擔其中的公民溝通和能源教育的的責任。同時我們也要求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在發展再生能源上,尤其是全面性的能源政策盤點,將各種能源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及土地的可承受度,做更完整的資訊揭露與規劃,透過公民參與、共同監督,把對環境的影響及衝擊降至最低,才能提高民眾的信任與支持,讓「非核、節能、減碳、增綠」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

野薑花公民協會陳雪梨理事長說明地熱對台灣的重要性和應該發展的方向,地熱已經不是什麼黑科技,它是可以在3-5年內建廠併網發電的基載型再生能源,地熱發電要作為主要的再生能源之一,關鍵是需要規模化,前提是:
(1)要花2億左元右,2年內完成全國潛能區非破壞性微震探勘,製作三維地熱地質模型圖
(2)完善地熱法規
政府應協助推進以下事項(參考ERIA 研究項目報告 2017 第007號),政策方面:

  • 設定地熱開發目標。
  • 為地熱業務提供經濟激勵。如研發、勘探和鑽探補貼、低息貸款和/或減稅。
  • 建立用於容量構建和開放數據訪問的系統。應鼓勵在資訊交流、案例研究和技術轉讓方面開展國際合作。
  • 如果尚未進行,則應執行以下作為:
    -向投資者展示最佳實踐的國家示範專案,
    -與其他國家在研究專案、能力建設以及技術和經濟合作方面的合作,
    -政府部際合作,
    -進口地熱開發材料和設備免稅。

法律方面:

  • 制定地熱資源管理的法律或法規。
  • 為許可和授權流程設置一站式窗口。特別是在沒有全面的地熱法的情況下,建立官方一站式窗口對於私營部門至關重要。

財政方面:

  • 設置風險基金(保險計劃)或用於地熱勘探的低息貸款。
  • 提供探勘與鑽井支持(補貼和/或風險基金)。
  • 給予經濟激勵 (FIT/RPS),對於相關社區提供激勵基金。
  • 給予稅收優惠,如再生能源的環境激勵措施。

立法院永續會洪申翰會長表示以下三點,來期待淨零轉型框架下,台灣地熱發展可以更加速:

1.淨零轉型下再生能源發展極具重要

各國在COP26大會產出了格拉斯哥盟約,大力推動淨零轉型基本上已經是全球的共識,而在會場上被談論最多、最重要的因應氣候變遷的支柱,就是如何最大化綠能占比,讓電力系統可以盡量轉化為再生能源提供電力。各國也對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相關的合作機會,感到興趣。

為達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各國都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技術。台灣位在富有地熱資源的環太平洋帶上,許多研究顯示台灣有豐富的地熱潛能,此外,地熱不受天候影響、發電量穩定,相對下占地面積小,若能夠投入更多資源來發展,對於淨零轉型下再生能源的需求是很有潛力的。

2.地熱與社區共榮的前景

借鑑於光電、風電的發展經驗,地熱的開發,很需要重視在地居民的溝通參與,善用地熱發電所需用地面積相對較低,因此可以高度結合社區環境,帶動社區的永續發展。舉例來說,紐西蘭原住民部落Tuaropaki Trust(圖阿魯帕克信託)成立地熱電廠,就嘗試結合地熱和溫室、牛奶工廠,甚至是製氫示範場,也保障在地居民與青年的就業機會。

3.地熱的困境與建議

要達成地熱與社區共榮的前景,很重要的是法規環境的支持。台灣目前缺乏專法保障,對於尚在初期發展階段的產業不利,難以發揮台灣地熱的真正潛能。這是我們在立法機關非常需要和經濟部門共同合作,希望能夠盡快地推動地熱專法的立法工作。

另外,地熱前期很重要的就是探勘、鑽井。而台灣目前探勘並不足夠,對地層的了解可以更為精確,我們也建議政府要參考美國、歐洲、印尼等國家的模式,並以最新地熱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例如像微震探勘,來進行全國地熱潛力的盤點。期待淨零轉型框架下,台灣地熱發展可以更加速。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高茹萍祕書長表示: 

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從2016年以來,因政策明確,已見長足進展,尤其是離岸風力的發展經驗。台灣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離岸風力已邁入第三階段開發計畫,除扮演台灣能源轉型關鍵角色,也帶動台灣的離岸風力產業鏈,為亞太綠能營運中心建立基礎。

建構完整的能源轉型藍圖,需要積極盤點國家的先天優勢,而地熱能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一項穩定基載能源,現階段亟需政府友善政策扶持,結合跨部會共同推動,包括除了經濟部以外,水利署、環保署、內政部、交通部、教育部…等都扮演著地熱發電是否能夠成敗的重要角色。

期待假以時日台灣地熱發電能像冰島結合溫泉觀光公園,像紐西蘭結合原住民部落,日本結合溫泉產業以及其他位處溫泉的地區,在發展溫泉同時,也能夠使用地熱做為電力的來源,多餘的電力還可以出售,創造更多的綠能產業商機。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表示: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世界各國已陸續制訂國家層級的碳中和以及淨零排放目標。今年,蔡總統也宣示2050淨零碳排,行政院宣布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展現我國積極減碳的決心。 

在這波國際浪潮下,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綠電已然成為我國重要產業要在國際供應鏈生存或立足的生產要素,更是臺灣未來經濟新動能的基礎。 政府有責任在推動減碳的同時,提供產業更多的綠電。我們將持續擴大再生能源發展,地熱能就是我們非常重視且期待的再生能源。

國內地熱的推動,在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下,已經看到初步的成果,清水地熱電廠(裝置容量 4.2MW)今年1123日正式啟用、邁入商轉,是我國第一座MW級地熱電廠;而新北硫磺子坪也有政府與民間合力推動的地熱示範區。

宜蘭有台電、中油的地熱案場正在仁澤、土場建置中,大屯山區、臺東金崙、紅葉、花蓮瑞穗等地也陸續有企業投入地熱開發。截至目前為止,包含清水電廠在內,已有923案的電廠推動規劃中,總裝置容量約50MW

針對地熱潛能的掌握,地調所已編列預算協助地熱潛能區的探勘,提高探勘深度與資料精度。能源局也已預告「地熱能發電示範獎勵辦法」,鼓勵業者投入地熱探勘。期待能透過公私部門共同投入地熱探勘,並公開共享探勘資訊,加速確認我國地熱潛能。地熱潛能掌握了,再來,我們要鼓勵業者投入和產業發展:

借鏡清水地熱電廠開發成功經驗,我們檢視現行法規,研擬行政程序的精進作法及地熱單一服務窗口,加速我國地熱推動速度。同時檢討合理躉購費率,分攤探勘風險,提供地熱開發合理經濟誘因,建構友善開發環境。111年度地熱躉購費率初步將區分級距,鼓勵小規模地熱開發,並就原住民區域提供費率加成。也會透過「地熱能發電示範獎勵辦法」,提供上限1億元獎勵,鼓勵業者投資地熱能發電。

經濟部將與各開發業者、民間團體共同努力,營造更簡政便民之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 臺灣的地熱市場。期待本次論壇能讓各界專家就地熱推動的趨勢願景、政策方向有充分交流,匯聚多元意見,為我國未來施政提供寶貴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