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重返火燒島 傳承人權記憶 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齊聚綠島共學

(政治受難者們年事已高,仍在人權紀念碑尋找自己及難友名字,圖為黃瑞麟前輩)

文/國家人權博物館

為傳承威權時期歷史以及政治受難者的生命記憶,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23年「政治受難者暨家屬傳承共學」活動,邀請政治受難者及家屬攜手重返綠島,走訪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一起傳承共學,並為難友獻花致意,深化臺灣人權歷史記憶。

1951年5月17日,是首批政治犯大規模登陸綠島的日子,人權館在疫情降溫後,於此具意義的日子,邀請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家屬重返綠島。曾經歷1950年代綠島「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的政治受難者張則周、毛扶正、王子煃、陳英宗、楊田郎、蘇玉鑑、林金成、范榮枝前輩;經歷1970年代「綠洲山莊」的伍國首、張木苗、黃瑞麟、高金郎、林家田、周順吉、丁振隆、陳欽生前輩;以及陳中統、林清水、呂昱、劉秀明前輩等約百餘位政治受難者及家屬一同參與。

為將人權記憶傳承年輕世代,政治受難者前輩們出席「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開幕典禮,藝術季以「傾聽裂隙的迴聲」為主題,年輕世代的藝術家們與政治受難者及在地社區共同創作,以藝術扎根綠島,開啓人權議題的多元對話及傳承。開幕典禮並由陳欽生前輩、吳逸民前輩長女吳文慧壓軸領唱,在臺東回響樂團的弦樂五重奏樂聲中,在場約百位前輩、家屬共同合唱《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象徵往溫暖、光明、充滿盼望中共同邁進。

政治受難者前輩們除了參訪藝術季創作,亦一同參與藝術家劉紀彤帶領的「後來的人寄出的風景—明信片書寫工作坊」,邀請前輩及家屬以綠島風景明信片,從每個風景展開想像,進而在明信片書寫中開展記憶的重述與對話,在今昔對比的明信片中深度探訪這座滿載記憶的「人權之島」。

為憑弔於綠島長眠的難友,受難者前輩及家屬們前往「十三中隊」,在全體默哀後,由陳欽生前輩領唱《安息歌》,以歌聲撫慰靈魂,並獻上鐵砲百合,緬懷被葬在這裡的受難者。緊接著參訪由當年受難者提供圖像、口述歷史等珍貴史料,加以重建的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展示區、新生訓導處全區模型館。在綠島人權紀念碑,面對著不計其數的政治受難者名單,受難者前輩們一一找尋難友的名字,向家屬訴說那段艱辛歲月,作家柏楊在人權紀念碑所題的碑文「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被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道盡了家屬內心的悲痛。

人權館表示,臺灣社會在今日享有自由、民主與人權,正是前輩們在威權統治時期的犧牲,奉獻諸多青春與生命而來。人權館將持續與政治受難者們共同前進,正視威權時期的歷史傷痛,撫今追昔,共同記憶這段歷史,記取教訓,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