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基隆港恐成軍事焦點!「四接爭議應釐清 先聽證!再環評!」

文/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守護外木山小組今(12/17)日於立法院召開基隆港恐成軍事焦點!「四接爭議應釐清 先聽證!再環評!」記者會,針對台電再次闖關環評表達擔憂與懷疑,環境部在監察院的檢討之下希望正反雙方推派學者專家作為外部委員進入環評初審會議中討論諮詢,而面對台灣當前的困境除了環境生態議題外仍有數個重要問題需要面對,如因戰爭風險帶來的國防國安疑慮、基隆港市安全與港務營運…等問題,守護外木山小組提醒,這些重大議題在環評程序中並沒有被仔細討論,且基隆市民並未有充足資訊可供知情判斷,應在環評前召開聽證會,與基隆市民充分溝通,讓基隆市民有足夠的資訊能夠判斷四接即將帶來的影響或風險,也呼籲經濟部「落實四接聽證,廣納市民參與」、「四接爭議應釐清,先聽證!再環評!」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指出,環境部在四十幾天內連續火速分別通過中火二期與高雄七接的環評案,再接續下個月的基隆四接,合起來看就是一個「化整為零」的策略,大鑽環評法的漏洞,僅個別審查開發案,刻意忽略重大開發案之間對環境、社會的連動影響,迴避了天然氣用量暴增、碳排總量不減、甲烷逸散更多的總體性評估,更不敢面對經濟部已同步提出「深度節能」、「地熱開採」的超前部署,此刻應回頭檢討協和四接開發案的必要性。王醒之認為,環評程序已經變成不當開發案的「加速器」,針對協和四接案確有必要在下個月環評初審會之前依據行政程序法由經濟部召開聽證會,對外界說明清楚更上位的評估,而非躲在個別環評案中「打帶跑」。

王醒之舉例,預計到2032年,台灣將有七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儲氣槽數量會達到49個、儲存量部分則可達5.1bcm。若以人均儲存量來比較,台灣竟會是日本的2.2倍、韓國的1.7倍!而儲氣槽密度更是遠超日韓!但台灣到底需要多少天然氣?深度依賴天然氣發電後還會新增多少碳排?這些從未被總體評估、被人民公開檢驗過。

王醒之強調,協和四接案目前對基隆港未來營運的衝擊與國防城市安全的影響過去幾年都沒有在環評會中被完整的討論過,國防單位與航港單位都被下了「封口令」,但所有基隆人都知道,未來興建在基隆港嘴的兩座儲氣槽距離最近民宅僅400公尺、距離海軍威海營區僅1400公尺、距離國防部列管的要塞堡壘內木山營區僅1900公尺,然依據中油LNG儲槽洩漏危害風險評估,「儲槽已陷於火場時,其週圍1,600公尺應立即隔離」,但從未見過國防部在環評會中對此表示意見。

此外,依據台電去年委託海大所做的操船模擬試驗與水工模型試驗結果均指出,為了LNG船停靠卸收天然氣而改變基隆港外港港型,將導致港池內平均波高增加、淨穩度降低,甚至LNG船操船高風險航次比例過高等問題!雖民間航港界均表示反對擔心「滅港」,但交通部也始終未敢於環評會中表示意見。

王醒之說,類似協和四接爭議如此之多的重大開發案,唯有在環評會「前」由經濟部先行召開聽證會,針對更上位的、整體性的疑慮進行說明,才有可能形成社會共識;否則,環評只能一再淪為「能源暴力」的打手!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環境部就協和四接所涉「海洋生態」、「操船安全」及「港埠營運」等爭議,增加專家學者參與審查是好事。

惟協和四接除該3爭議外,並有:(一)「國防安全」爭議:大型儲氣槽鄰近海軍威海營區,易成為軍事攻擊標的;(二)「開發必要性」爭議:因應減碳目標,經濟部提出:「深度節能」:2027年節能206億度電,約為協和2023年發電量23億度的9倍;「地熱目標提前」:2030年累積地熱3.4GW,超過原定同年商轉的協和燃氣1號機1.3GW,亦超過協和兩部燃氣機組的總裝置容量2.6GW。若確實執行,協和四接是否還有開發的必要?。

當年國光石化開發案環評審查中,經濟部因應各界質疑,曾於彰化縣舉辦行政聽證會。建議比照前例,就協和四接所涉各項爭議,在基隆市舉辦行政聽證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律師表示,聽證程序是人民參與行政行為決定的途徑,也是行政行為踐行正當法律程序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國行政程序法第54條至第66條就聽證程序並有明文,聽證前必須有嚴謹的準備程序,包含公告與通知,預備聽證等規定。行政機關做成經聽證之行政處分時,應斟酌全部聽證之結果。該行政處分之救濟也免除訴願或其他先行程序,可直接提起行政訴訟。

本件中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是否需要興建,除了涉及能源轉型議題之外,更與2050淨零碳排的法律目標息息相關,但是到目前為止,台灣到底缺不缺電?廣建天然氣發電機組及接收站,其退場機制為何?甚至是生態保育如何落實?港埠營運如何確保?國家安全如何不受影響?這些議題,都跟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是否興建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

環境部雖然已經要召集專家參與本件審查,值得認同。但是它的法律效果,跟聽證程序不能類比,專家意見不能完全代表公民意見,專家參與亦與公民參與不同,專家結論也無法拘束環評委員。利害關係人以及在地民眾,應該以聽證程序來確保陳述意見之機會,並透過聽證程序來確認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是否有興建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我們呼籲應該盡速召開聽證程序,踐行正當法律程序。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表示,去年四接東移3.0方案強勢送審、黑箱環評,在經歷監察院調查並對環境部提出糾正後,台電又再次大舉送件環評,除無視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基隆市政府的機關權限,其填海範圍仍然未經過嚴謹的範疇界定,也就是新填海範圍的生態環境、海岸、海流影響與基隆港的船務安全,全都未經環委重新界定、發回規劃單位再次調查,兩項關鍵程序文件缺乏卻逕行再次闖關,這樣的環評若再次開啟,等於打著清新、專業的新任環境部仍缺乏為環境把關的職責、自我矮化成經濟部與台電的護航機構。

陳薇仲表示,環境部為環境監察院糾正、提出「外部專家審查」,固然重要,然而,四接影響重大不只是環境生態範圍,還將破壞基隆港進出安全與港務經濟,同時,近日中國軍演頻繁,基隆港設置LNG儲槽引發國防安全疑慮外,仰賴進口的LNG船更可能遭到戰封鎖,嚴重影響台灣整體能源安全。不論是能源、國防與港務安全,更該在納入法律強制的聽證會下完整與不同部會討論,不該只讓環境部擔任四接唯一守門員、任由台電不斷為其開發利益闖關。要求行政院立刻開啟嚴謹聽證會,全面為台灣的用電安全與國防安全把關。

基隆市台灣頭文化協會 前理事長陳世一表示,從歷史來看,清法戰爭時法軍在基隆打了10個月的仗,佔領基隆8個多月,乙未戰爭日軍先佔領基隆,太平洋戰爭時,美軍先轟炸基隆港,連續轟炸基隆達9個多月,歷史上的戰爭,除牡丹社戰役之外全跟軍商兩用的基隆港有關,是臺灣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四接填海造地的地方緊鄰基隆港港嘴,是先在海底放置沈箱,上面再填土,一旦發生戰爭,導彈命中填海造地處、破壞海堤,大量土石填塞基隆港港嘴,所有船隻無法進出,這將會對臺灣的國防及經濟造成重大危害!

立法委員黃珊珊表示今年10月她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時,曾問及若協和電廠四接環評未通過,行政院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當時,卓榮泰竟表示還沒有想到任何的替代方案。

黃珊珊認為,此一言論根本證實行政院只想要情緒勒索環評委員,對於外界所針對開發的諸多質疑完全沒有認真處理,包括漁民生計、港口碼頭安全、環境保護等問題,只想要虛應故事、霸王硬上弓。

黃珊珊提及,環境部長彭啟明曾說過環境部不是經濟部的環保署。那麼對於協和四接環評案,就希望環境部應嚴守專業立場,說到做到,廣蒐各方意見。不應該只有舉辦公聽會走過場,放任開發單位對民眾意見充耳不聞、剛愎自用。

黃珊珊表示,雖然環評法規未規定聽證程序,但既然經濟部及台電對環評開發內容很有信心,行政機關就可依行政程序法第107條第1項第2款規定舉辦「聽證會」完善嚴謹程序,讓正反雙方都能充分表達訴求及辯證,以昭公信。

立法委員張啓楷強調,基隆港長期以來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也是目前世界各國旅遊郵輪的經常停靠港,對台灣的經濟、交通及國際觀光發展及歷史上有重大意義。結果台電居然繞過重要的經濟影響評估、國防安全考量,甚至在可能破畫生態景觀下,試圖強行通過環評,直接插了天然氣儲氣槽及接氣口在基隆重要的商港、軍港及在地居民生活圈旁邊?這種思維,「如果不是笨,就是壞!」

因此我們強烈要求,以上爭議或規劃沒辦法在環評會中處理,就應要「在這次環評初審前」先由經濟部依照行政程序法到基隆召開聽證會。

立法委員陳昭姿表示最近,只要是政府要的、經濟部要的開發案,在環境部的環評會議無往不利,都非常順利的通過環評審查。從台電中部火力發電廠第二期的四部燃氣機組,到中油要在高雄大林蒲設第七天然氣接收站,環評都一次通過,政府毫無懸念的輾壓環保團體、在地居民的各種反對聲音。
面對這樣強勢輾壓的結果實在讓人感到非常可悲,過去大家說環境部、環評委員是經濟部的小弟,對於這樣的批判,在進到立法院後,看到這些事件一再發生,才終於瞭解到這些說法其來有自。

陳昭姿再次強調,台灣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只是為了滿足台電與中油再競逐天然氣主導權的產物。

陳昭姿指出,四接除了離海軍威海營區非常近之外,也離被國防部列為要塞堡壘的「基隆內木山要塞」非常近,依照《要塞堡壘地帶法》,四接要興建一定要國防部同意。而從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當中第91頁,也可以看見文字敘述「本案經過國防部第三作戰區指揮部完成『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域禁、限建範圍及要塞堡壘地帶』審查作業,並於110年2月24日函復,本部無新增意見」,顯示國防部是有審議通過的。

但令人費解的是,國防部對於天然氣儲存槽設置在重要營區、要塞堡壘附近竟然毫無意見,實在悖於常理,難道國防部是在經濟部的脅迫下通過的嗎?未來中共解放軍如果要打台灣、打基隆,只要攻擊四接儲氣槽就好,我國的海軍威海營區跟內木山要塞就會遭到嚴重的波及,這是民進黨政府想看到的嗎?

陳昭姿最後表示,認同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所點出的質疑,請台電撤回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畫,也呼籲環境部跟經濟部,不要為了滿足台電跟中油對於天然氣的主控權競逐,一下給中油蓋七接,一下要給台電蓋四接,這種恐怖平衡不應是政府施政的重點。
立法委員黃仁表示,基隆外木山澳的海域是海洋生態與海洋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不亞於花東海域,又因為距離北方三島接近,所以一直以來也是孕育北方海域魚苗的地方。然而協和四接填海造地的工程將長達七年,對於這片海域將會帶來不可逆的環境破壞,且與基隆市的水產動植物保育區重疊,台電應該要依法跟基隆市政府提出申請,而不是在基隆市政府不同意的情況下強行送件排入環評程序要霸王硬上弓。

黃仁指出,在非戰時狀態,一旦四接發生意外,勢必對駐守威海營區的艦隊訓練、偵巡及護航運補造成影響,而若進入戰時狀態,駐紮威海營區的131艦隊是我國東北海域的主力,四接如此靠近131艦隊的母港,非常容易成為共軍的目標,戰時國軍不止要防護軍港,還要分散力量去防護四接。

黃仁提到,基隆港軍港近年由東岸陸續西遷至西岸並成立國防軍事專區,未來基隆港西岸將會有威海營區與131艦隊負責台灣東北海域的偵查巡邏工作。然而協和四接填海造地也恰好就在基隆港西岸的港嘴上,加上兩座16萬公秉的LNG液態天然氣儲槽,且距離新威海營區僅1.4公里,無疑將成為軍事焦點,且對基隆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障造成威脅,從國防安全的角度看,四接存在相當風險,但國防部對四接卻未表達意見。

黃仁同時質疑,協和四接於2017年底送案申請時軍港西遷案尚未核定,然而確定西遷後,卻又未見台電將此重大變數納入評估,他更翻閱了過往的環評會初審的紀錄,並未看到國防部針對這個問題提出積極的討論,認為國防部並未認真看待軍事攻擊、儲氣槽爆炸等風險導致我東北海疆巡防能量受損的可能性。

黃仁最後也提醒,基隆原住民有九成以上是海洋民族「阿美族」,海洋是阿美族的母親,四接填海造陸會影響當地漁獲量,屆時恐須另尋他處捕魚。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