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5/13上午,立法院會將會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意圖為已經重啟停機的老舊核電。今(5/12)晚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反對核電重啟,拒絕草率修法」晚會,嚴正指出,本次修法非常粗暴,藍白兩黨完全不願意進行實質討論,縱使經過立法院長韓國瑜及國民黨教文召委的兩次朝野協商,藍白兩黨完全不討論14個草案都送進院會,再度重演去年國會擴權法案的劇本,完全黑箱修法。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同時也公布參與「老舊危險核電不延役」連署的36位立委名單,有:林楚茵、陳瑩、林月琴、王正旭、伍麗華、張雅琳、王美惠、鍾佳濱、莊瑞雄、張宏陸、羅美玲、劉建國、徐富癸、賴惠員、王定宇、郭國文、林宜瑾、陳亭妃、林岱樺、李柏毅、邱志偉、許智傑、賴瑞隆、邱議瑩、李昆澤、黃捷、蘇巧慧、蔡易餘、蔡其昌、黃秀芳、陳培瑜、郭昱晴、范雲、林淑芬、沈發惠、沈柏洋、李坤城、吳沛憶、何欣純。
別再倒退!藍白強推核電修法違背全球趨勢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秘書長楊順美指出,聯合國智庫四月發表《2025年互聯災害風險報告》,標題為「翻開新頁,重新開始」(Turning over a new leaf),呼籲各國徹底改變應對氣候危機的方式。報告指出,當前多數政策僅是表面修補,無法真正防止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與污染的惡化,特別點出核能的風險:雖具低碳排特性,卻伴隨高風險放射性廢料,其壽命長達十萬年,處理起來極為困難,目前全球尚無完善處置方案。唯一開始建設的芬蘭地質儲存設施,啟用時間一延再延。我們一邊使用核電,一邊將解決核廢問題推給後代,這絕非永續選擇。
面對聯合國警示,台灣卻出現倒退。藍白兩黨立委仗勢人數優勢,無視核電廠老舊、位於斷層帶等嚴重風險,強推修改《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試圖讓已除役的核一、核二、核三再重啟。即使重新啟用也非短期可行,對電力穩定與碳排減量助益有限,反而徒增核災風險與社會代價。所有心繫台灣、關心子孫未來的人都會站出來,向藍白立委喊話:立法院你們佔多數,但在人民的良知與行動中,我們終將翻轉局勢,走向真正安全、永續的未來。
從非核到挺核?藍白自打嘴巴,核電延役疑慮重重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嚴正指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過去皆曾公開主張「無法處理核廢,就不能使用核電」,強調應走向非核家園。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期間,黃國昌更是反核代表,批評挺核方忽略核安與核廢料的重大風險,朱立倫去年甚至還說過「核廢料不能永遠放在新北」。然而,如今兩人卻聯手推動老舊核電廠延役,引發外界質疑政治人物言行不一。立委陳培瑜表示,面對核安與核廢兩大未解問題,藍白卻選擇跳過實質討論,甚至試圖以公投避開專業審查,令人憂心。
台灣現有核電設施皆以 40 年壽限設計,延役將面臨無法更換或修復的老舊設備問題,尤其核三廠正位於恆春活動斷層之上,卻未見藍白在修法中納入安全審查或環評規範。至於核廢處置,目前全球僅芬蘭有高階核廢場試運轉,台灣更連立法依據都未建立,已有7縣市明確表態反對。陳培瑜呼籲,核電不是政治籌碼,應以安全為前提、社會共識為基礎。她強調,身為母親,更期盼子女未來能在安全無虞的台灣成長。
核電延役黑箱決策 藍白罔顧程序與專業
民進黨立委郭昱晴痛批,核電重啟修法朝野協商形同過水,未對法條內容進行實質討論,僅流於立場表態,質疑藍白恐再搞黑箱,將最終條文藏到院會前才曝光。她指出,藍白主張核電可延役至 60 甚至 80 年,但台灣根本尚未建立延役審查與老化監測機制,卻預設延役可行,形同架空核安專業,「立法不能取代監管機關的專業判斷!」
郭昱晴強調,核電延役必然衍生更多核廢料,目前台灣連最終處置方式都未有共識,卻要將難題留給下一代,「核電一年,核廢萬年」。她並援引國際估算指出,核後端處理費用恐逾7000億元,最終將由全民與子孫承擔。更令人憂心的是,藍白在上次審查竟通過不登記立委表決姓名,郭怒批「不敢具名就不敢負責」,呼籲立法應誠實面對民意,延役修法更不能在無社會共識下強行通過。
民進黨立委伍麗華指出,核三廠即將停機,這個會期卻遭藍白兩黨倉促推動延役法案,罔顧程序與公共安全,甚至在審查核管法時迴避記名表決,令人遺憾。她強調,核三位處斷層帶、興建時未經環評,核廢料更無法可管,如蘭嶼的核廢料問題時至今日仍然無解,現階段談延役根本本末倒置。伍麗華呼籲,能源轉型應以安全為底線,政府應加速替代能源規劃,以確保永續發展與國人安全。
怒批藍白強推核安法是假協商、真放水 籲正視族群與能源正義
民進黨立委范雲嚴正強調,今天藍白強行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是假協商、真放水,完全沒有進入實質的條文討論,形同國會濫權。她警告,若此法在未充分討論下倉促通過,將導致「四反」現象,包括反族群正義、反民主程序、反能源轉型、反社會共識。核廢料長期強置蘭嶼,未經當地原住民族同意,違反基本人權與族群正義。她質疑藍白立委許金門討論核廢料遷置的可能。 呼籲立法院應面對核廢料無解的事實,停止虛假改革,將國家資源轉向發展儲能與再生能源,真正邁向非核與公平的能源轉型。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強調,為老舊核電廠延役解套。核三廠即將除役,代表台灣核電即將走入歷史,但藍白卻無視核安,試圖鬆綁延役限制。今天協商過程版本紛亂、共有多達14個版本草案混戰草率過關,協商不到一小時即草草結束,就宣布協商無共識,毫無專業審查與程序正義可言。核安議題不容倉促審查,我們嚴厲譴責這種政治操弄,並呼籲公民密切關注明日院會,一起監督那些罔顧世代正義的立委!
以務實科學理性,推動能源轉型,拒絕核電回頭路
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強調,立法院應以「科學、理性、務實」面對能源政策,而非為政治利益強推老舊核電延役。她指出,台電公開資料顯示,台灣當前電力充足、備轉容量率穩定,根本不存在所謂「缺電危機」。
針對藍白陣營提出的核三延役與《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苗博雅痛批其主張既不務實、也不負責,質疑若無法解決核廢料去處問題,延役核三將製造更大風險與社會撕裂。她指出,目前核電發電佔比僅約3%,但儲能與智慧電網建設才是真正能源轉型的關鍵。
此外,苗也揭露包括國民黨與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曾主張新建核五、核六等計畫,卻無任何藍白執政縣市願意承擔。她呼籲立委應放下黨意,停止虛假議題操作,將資源投注於發展儲能與再生能源,真正邁向非核家園。
雙和罷免團隊代表Kevin指出,國民黨立委張智倫等人無視核能議題的專業性與公共安全,草率連署推動核電相關法案,嚴重罔顧核安。根據環保團體統計,張智倫在本屆國會已提案或連署14項核能法案,居所有立委第三高。Kevin痛批,張智倫將關乎子孫安全的重大議題視為政治投機工具,只為巴結黨內資深立委。他更批評立院藍白立委屢次以不記名方式闖關修法,逃避政治責任,形同黑箱作業。罷免團隊強調,真正關心公共安全與能源轉型的人民,不會容忍這種不負責任的立委繼續殘害台灣的未來,呼籲選民共同監督,終結政治草率與核安危機。
本全法律事務所長詹順貴律師回顧,到現在還要講反核的議題,真的讓人心。台灣第一場反核運動自1987年至今,已經整整38年,這些年我們看到核一停機除役,核二停機除役,核三廠一號機停機除役,眼看我們距離5月17日即將落實非核家園。台灣會是亞洲第一個完成非核家園國家,原本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事情,這也是公民社會40年來運動的成果。以現在國會的結構要擋下修法可能很難,藍白甚至提出和三重啟公投,我們公民朋友要重新集結,共同反對之後核三公投,讓核三公投不能通過,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工作。
恆春不是核電的犧牲品
台大人類學系碩士生李若慈指出,她長期關注核三廠與地方的關係。不少人以為地方支持延役,但其在恆春田野時,聽到的更多是矛盾與無奈。有人因親人在核三廠工作而懷念電廠,也有人記得自救會抗爭時家人受罰。這些情感真實,卻不該被簡化為支持核電延役的理由。核三廠與地方的關係,是長期國家政策下的結果,居民在經濟依賴與風險之間掙扎。延役不是單純的選項,而是對地方再一次的犧牲。我們呼籲決策者不要忽視在地的多元聲音,不要讓草率修法,把核災風險強加在這塊島嶼與未來世代身上。反對延役,傾聽地方,才能真正走向負責任的能源轉型。
地熱崛起,廢核時代來臨
野薑花公民協會理事、地熱專家王守誠台灣再生能源近五年平均年增率達21.9%,遠高於全球平均9.1%。經濟部提出2030年達成1200MW地熱目標,年增須達150%,展現推動地熱的決心。透過國際地熱論壇,台灣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克服技術、資金與政策挑戰,讓24小時穩定供電的地熱成為偏鄉能源命脈,有效應對氣候危機。
新一代地熱技術預計2030年前將商業化,其發電成本比火力與核能更低,且無放射性廢棄物。Google已啟動相關技術,2026年將達500MW,2035年更達2000MW。地熱是能源轉型關鍵解方,卻遭擁核團體曲解與攻擊。我們呼籲各界認清趨勢,支持地熱、廢核,讓台灣走向乾淨、安全、永續的能源未來。
反對延役,守護非核家園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林玉珮嚴正指出,再過5天,台灣即將實現非核家園,卻遭藍白立委強推修法,企圖延役老舊核三廠,甚至讓已除役的核一、核二重啟。這些機組老化故障頻仍,核三廠更位於活動斷層帶,延役將迫使居民再承受20年核災風險,極不人道、不正義。
台灣核電發展於戒嚴時期,地方未曾同意,核廢料問題更未解決。高階核廢料至今無處可去,反而要繼續製造更多,只會讓後代與弱勢族群背負災害與處理責任。政府應專注立法處理核廢,而非倒行逆施延役核電。
我們不能等待災難發生才悔悟。2011年福島核災後,有超過16萬人被迫撤離家園,福島核災至今,仍有海洋被輻射污染,核廢水排放海洋仍在爭議中。台灣不應重蹈覆轍。30多年來公民力推非核、節能、再生能源,如今更需團結守住最後一步。
反對核電延役!反對粗暴修法!守護非核台灣!
核電延役成國安破口 核三恐成戰時標的!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律師嚴正指出,核三廠延役不僅是核安問題,更可能嚴重危及台灣國防安全,成為中國軍事攻擊的目標。
賴中強強調,若台海發生衝突,核三廠作為發電設施一旦遭中國導彈攻擊,不論引發的核災規模為何,都將嚴重打擊民心士氣,癱瘓政府救災與軍事應變能力。根據《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第56條規定,只要中國主張核三廠電力支援軍事行動,就可視為合法攻擊目標。而目前屏東空軍、陸戰隊與聯訓基地等軍事設施均由核三廠供電,使此風險更為現實。
此外,中國已具備導彈精準打擊能力,如東風-17導彈誤差僅10公尺,足以直接摧毀反應器設施。若發生核災,中共可能犧牲屏東南部,換取佔領台灣其他地區的戰略利益。賴中強痛批中華民國核能學會刻意誤導公眾、淡化風險,呼籲政府及立委應堅守核三廠如期除役,避免國安成為核電延役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