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連在台大上課都要募款,其它學校怎麼辨?

文/管中祥  圖/FloraTang

台大「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課程提出企劃,要向企業募集五十萬元贊助縱走南湖大山,沒想到看似平常的募資行動,卻引發不少爭議。除了企劃書內容讓人感到「自目」,也有媒體爆出爬山行程不僅全程外包給民間公司,台大校方也坦承,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劃」(「五年五百億」)補助四十萬元,課程募款的正當性備受質疑。

培養「社會重要人才」其實是許多大學的教育目標,不過,讓人感到有趣是,這堂培養團隊學習與領導力的課程,選擇以「登山」作為主要的培訓方式。

為什麼是「登山」?企劃書寫著:登山「是團隊學習的眾多形式之一,但對於在臺灣教育環境中成長的我們而言,卻是難能可貴的教育體驗。」他們也說,「爬山只是過程,更重要的是透過課程的不同面向,提升人生格局。」

「登山」的確能激發勇氣、培養毅力,對團隊合作也有所助益。但真要培養未來的領導人,提升人生格局,想要扮演社會重要角色,恐怕不能只選擇這種遠離人群的行動。

作為一個未來社會的領導人,得先進入人群,了解社會,體驗生活,和社會不同階層的人生活一起,當我們有意願,有本事走入底層,苦民所苦,體貼日常生活的節奏,了解各樣所要,才有可能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擔負社會的重大責任。更何況,許多調查早就指出,台大學生不僅是現階段的「人生勝利組」,家庭的社經地位也遙遙領先大多數的家庭。這一路順暢,一帆風順的人生,有時反而離社會越來越遠,如果不願走入基層,就會像台灣許多出自一流大學的領導人一樣,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

不過,這個企劃最引起爭議的,其實是下頭告訴社會為什麼他們「值得投資」的這段話:

不可否認地,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在未來將扮演臺灣社會中影響力重大的角色,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潛力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希望貴公司能投資我們,如同培養一顆具有潛力的種子,做為對臺灣社會和教育的關懷與回饋。

這幾年,不論是在政府預算、頂大計劃、企業捐贈、校友支持、自營收入,各式各樣的經費來源,都讓台大在各大學中擁有更優勢的預算與資源,這樣得天獨厚、備受關愛的大學為什麼還需要企業投資?如果連台大都需要透過向企業募款維持課程進行,那麼,更多在財政弱勢,連正常營運都有困難的技職學校或私立大學,不就更需要外界的支持?

而台大學生在募款的企劃書裡告訴企業「為什麼值得投資」,是因為在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在未來將扮演臺灣社會中影響力重大的角色」,因此「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潛力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希望能得到企業的投資,以「培養一顆具有潛力的種子,做為對臺灣社會和教育的關懷與回饋。」

然而,「在未來將扮演臺灣社會中影響力重大的角色」絕對不會只有25名修課的台大學生,每一位青年都會是台灣社會的重要角色。然而,大部分的年輕人並不像台大學生擁有這麼多的社會資源,能夠正常學習,好好發揮自己的潛能,反而受限於國家不願提高教育預算,資源經費分配不當,集中在少數國家菁英,不斷階級複製,許多優秀的青年在這樣的教育結構下,反而失去成為扮演社會影響力重大角色的機會與可能。

但話說回來,培養一顆具有潛力種子的確需要企業支持,因為這些人未來不僅要擔任社會的重要角色,有些人也會到企業工作。政府用全民的預算為企業培養人才,也讓企業獲利,企業難道不用預先作好人力投資,或者回饋感謝社會?但,除了個別的捐款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也得調整稅制,例如向企業徵收教育捐,要求企業承擔該有的責任,讓每個青年都能有公平被社會培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