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投書】臺灣瘋選舉,日本媒體怎麼看?

文 / 李子瑋

這次臺灣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不但在國內引發熱議,同時也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尤其日本電子媒體在選舉前夕就製作新聞專題來介紹此次選舉,同時也介紹了臺灣國內的歷史、政治與經濟發展。投票結果公布後,日本平面媒體隨即對這場選舉進行大篇幅的報導,在此筆者分析從大選隔天17日到20日連4天中,日本主要三家平面媒體讀賣、每日與朝日新聞如何報導與介紹臺灣此次選舉。

大選隔天的頭條與社論

此次選舉中,日本三大報皆以頭條方式處理此次選舉,在標題上三家媒體皆說明蔡英文當選總統是臺灣睽違八年的政黨輪替,尤其讀賣與每日新聞更在標題上點出蔡為臺灣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而在對中關係方面,每日與朝日新聞的頭版皆指出蔡英文當選,代表臺灣民眾欲修正國民黨的傾中路線,讀賣新聞則認為此次選舉結果是臺灣民眾希望傾中路線「踩剎車」。

至於頭版內容,三家媒體側重的角度不同,讀賣新聞首先指出蔡英文與中國雙方對「九二共識」存在的理解差異,可能會導致東亞局勢不安,不過,蔡英文在這次選舉中,以維持現狀為訴求並在選舉中發揮效果,其結果代表臺灣人民對中國關係已做出政治選擇。值得關注,讀賣新聞除了點出國民黨大敗,也指出擁有「臺灣獨立志向」的時代力量與民進黨一舉獲得六成以上的立委席次,代表臺灣選民希望與中國保持距離,與象徵臺灣意識高漲。

相同論述也出現在朝日新聞頭版,在頭版的新聞解說專欄中指出,蔡英文當選可能會升高中國與臺灣之間的緊張關係,而此變動的局勢也會連帶影響到日本與美國,同時文中也表示,由於蔡英文去年訪問美日,已相當程度理解臺海之間需維持和平穩定,這同時有助於維持臺灣政權的內部穩定。

而每日新聞的頭版則強調維持臺海局勢的穩定,其分析除了與上述兩家媒體大致相同外,還特別點出,中國面對民進黨未來的長期執政,修正對臺政策已是迫在眉睫。

在臺日關係上,三家媒體一致認為,再次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在對日關係上會比先前的國民黨政府表現得更好,其關鍵在民進黨對於尖閣諸島(釣魚臺)、慰安婦等問題,在態度上會比先前的國民黨政府更為柔軟。

而在社論中,三家媒體皆將重點放在兩岸關係上,但其內容敘述也有些細微上不同,從讀賣新聞下標題「対中急接近が生んだ蔡新政権」(在急速傾中下誕生的蔡英文新政府)的內文來看,點出蔡英文在四年前競選總統時,由於主張「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引發工商界的不安因而敗選,因此,此次則用「維持現狀」為訴求,獲得大多數人認同而勝選,加上年輕世代臺灣人意識高漲與發生太陽花學運使更多年輕人開始關心政治,讓新政黨時代力量獲得立委席次。

另外,蔡英文當選除了反映出國民黨八年執政下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形成兩岸買辦階級外,經濟成長果實無法平均分配,以致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使得臺灣人對國民黨投出否定票。因此,蔡英文眼前需要處理的課題不僅需避免貧富差距繼續擴大外,面對臺海的新局勢也需致力於維持臺海穩定,不過,讀賣指出,中國也有責任思考新的對應方式,以維持東亞穩定發展。

每日新聞在社論「中臺関係の安定化図れ」(中臺關係的安定化展望)中,除了點出因為在國民黨政權下,臺灣經濟過度傾中,而引發太陽花學運外,也說明臺灣人希望維持現狀。同時,每日新聞推測蔡英文因為民進黨採取獨立色彩過於濃厚的兩岸政策而失去政權,因此,在此次選舉中,一改先前的主張而強調維持現狀。

最後,社論也點出維持東亞穩定的關鍵在於兩岸政策與局勢,因此,蔡英文就任之後,除了需冷靜地與中國溝通外,也指出身為女性的蔡英文,在亞洲政界立下了新的里程碑,且在臺灣內部政局中,她所主張的非核家園、縮短貧富差距與社會安定政策主張,更是往後觀察的重點。

朝日新聞的社論「現状維持を出発点に」(以維持現狀作為出發點)一如上述兩家報紙社論,說明兩岸關係在東亞局勢中扮演關鍵角色外,也點出此次民進黨在選舉中,和過去的臺獨主張不同,繼臺灣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否定了獨立傾向的民進黨後,此次再次選擇民進黨,同時因學運而生的新政黨獲得立法委員席次進入立院,完成了第三次政黨輪替,上述這些現象都說明了臺灣民主發展越趨成熟。

選後專題的呈現

選舉當天三家紙媒除了在頭版大篇幅的報導外,在國際版上也不約而同地推出臺灣選後專題,包括了蔡英文的簡介、臺灣年輕人對於新政局的期待、傾中經濟政策的修正、選後國民黨的危機以及臺海局勢的變化,而上述專題所點出的內容則與前一個段落敘述的重點大致相同,因此筆者不再贅述。

值得一提是朝日新聞與讀賣新聞針對臺灣加入「環太平洋經濟協定」(以下簡稱:TPP)所做的專題,這將是另一有待觀察的焦點。針對日本是否加入TPP一事,日本國內已經爭論數年之久,因此,對於蔡英文要加入由美國主導的TPP自然也多所關注。

兩家媒體在專題中共同指出,臺灣加入TPP的主要原因是要擺脫經濟上對中國過度依賴,其中,朝日新聞在1月18日的專題中直接點出,臺灣加入TPP具有兩大障礙:第一個障礙為,臺灣加入TPP勢必開放美豬,而解禁美豬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產生黑箱決策。第二個障礙為,由於中國尚未加入TPP,因此在加入的過程中勢必會因為中國產生進入障礙,而此可能重蹈陳水扁執政時期的狀況,也就是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導致兩岸關係惡化。

對此,讀賣新聞在1月20日所刊出的專題,就直接點出,就算新政府試圖解決美豬開放的問題,但在面對長期主張「兩岸同屬一中」的中國,再加入TPP時,勢必需要尋求中國方面的理解與認同。

在TPP之外,朝日新聞也點出蔡英文試圖以綠色能源產業來扭轉臺灣經濟困境的做法,可能會讓臺灣在短期內無法走出困境。讀賣新聞則點出從紫光併購的危機來看,會使臺灣以半導體為主的產業結構產生危機外,新政府最大的課題為需要面對臺灣新產業與內需市場擴大產生的整體產業轉型。

代結論:解析周邊國家新聞報導的反思

礙於篇幅本次分析無法針對日本三報所報導之篇幅大小進行文本分析,只能以概要式進行陳述,綜合來說,日本作為環太平洋國家(並非僅止於亞洲,而是包含美國以及太平洋周邊國家)之一員,在新聞報導中將視臺灣和日本具有相當程度的連動關係,因此,在報導上特別側重中國與臺灣之間的關係,同時,日媒更普遍認定臺海關係與東亞局勢的穩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另一方面,這次三大平面媒體在專家評論專欄中,作者包括許多臺灣研究的權威學者,如:若林正丈(早稻田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東京大學教授)、小笠原欣幸(東京外國語大學準教授)等。

此外,以往日本媒體在理解臺灣時,會以本、外省人因素作為操作變項進行政局解析,不過,在這次選舉中,此操作變項已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太陽花學運之後青年人參政、臺灣人意識高漲、對中路線以及國家認同因素(這一項認同因素往往是大多數日本人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日本並不存在國家認同問題)進行解析。同時,報社也介紹1996年總統民選之後的局勢與民進黨的發展,總體來說,在多天的報導中,可以說相當全面地介紹臺灣內部的情況。

從此次日媒對於臺灣大選的報導來看,最後筆者帶出一個問題希望和大家一同思考,從此次日媒的報導中可以觀察出,日本媒體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中的角色與定位,從這樣的視點出發觀察臺灣媒體是如何看待自己在國際中的地位,也就是說臺灣媒體在報導國際新聞時,是否有屬於自己的臺灣觀點(當然這也牽涉到臺灣國際地位的問題)。

如同前一段落指出,日本認為自己是一個環太平洋國家,中臺局勢的演變乃是牽動日本在經濟與國際政治上的重要因素,而這樣的思考方式也影響日本媒體在報導鄰國事務的觀點。

從這一個觀點出發來看臺灣的定位與臺灣媒體,既然我們的國際地位,在外人的眼中如此重要,那麼臺灣媒體到底是用什麼樣的視角報導東亞新聞呢?我們在臺灣媒體報導東亞的新聞中,是否有看到國際局勢、政治與經濟是如何演變呢?從臺灣媒體的觀點中,看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觀以及臺灣在世界政治經濟演變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看看日本,再想想臺灣,也許就更可以知道,我們媒體的報導少了些什麼?

原文刊載在,卓越新聞獎電子報第359期
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article.php?storyid=1877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