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外稿

【2016勞工影展】青貧世代|《 殤城》,不在他方

文/工傷協會秘書長 利梅菊

一對空洞的眼神映入眼簾,夾雜著沙啞好似不堪負荷的機器轉動聲,就像是無法翻轉的勞動者宿命。

「2016 勞工影展」這次選映的紀錄片《殤城》裡,不管老少,都付出他們的健康在惡劣不堪的環境勞動著,為的是換得基本的溫飽。電影背景雖在巴基斯坦,但片中小小年紀的童工喚起我年輕時的記憶,我出生於1960年代,當時台灣經濟正要起飛,以傳統產業出口為經濟政策主軸,需要大量勞動力投入就業市場。我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小學畢業就進入成衣廠工作,從不輕易放過加班的機會,日子就在工作、加班,再工作、加班中度過了,直到婚後,情況也沒太大的差異。只不過,那時為的是希望孩子多點學習機會,往後能有好的出路,不要繼續處在如此惡劣的勞動條件。

幾十年過去了,我從一個工殤亡者家屬的角度看出去,台灣的勞動處境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改善,過去那些在成衣廠裡作著小小的夢想,還是落空了。

在網路上簡單搜尋就可得知,巴基斯坦的經濟體系多元化,是南亞第二大經濟體,無論是GDP或吸引外商投資數字都逐年增加,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對象。你可以想像,巴基斯坦的製造業勞動力需求有多大,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製造出多麼龐大的勞動安全問題。巴基斯坦在1934年就有工廠法,當中有22條保護工人健康、安全的規範,但政府卻不落實執行,讓勞動法令空轉。勞工的健康不僅暴露在高度風險中,發生工傷時也無法獲得應有的補償。

0818-1

《殤城》對我而言,不是呈現遙遠他方的悲慘圖像,而是與台灣三十年來的工傷史相呼應著。放眼全球,不管發展中或已發展國家,幾乎都是以各種優惠、獎勵條件吸引投資,然後政策性地為資本家送上大量的勞動力。資本家的利益考量,哪裡利潤高往哪邊移動 ,選擇較為落後地方投資設廠,為了營利竭盡所能的壓縮成本,壓榨、剝削勞工的勞動條件,無視於勞工的生命、健康,明知工作環境的危害使勞工罹患疾病,卻不從預防著手,反而是將資源投注在更多的藥物,來取代應投注在防範措施上的成本。近視短利的後果是讓更多勞工受到危害。

台灣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RCA工殤案。1970年臺灣因經濟發展引進外資RCA來臺灣設廠,1970年至1992年營運期間,將有毒化學物質倒入地下造成土地與地下水污染,大批員工因為飲用地下水,健康受到危害,流產、死胎、甚至罹患癌症等各種疾病。二十年來政府毫無作為,逼的滿身病痛的員工透過各種抗爭形式討回該有的權益,最終只能透過司法途徑向跨國公司請求賠償。20年過去,多少員工因病無法等待帶著遺憾去世,更嚴重的,是台灣的經濟政策本質不改,這一點,與影片中看來貧窮落後的成衣廠殤城,並沒有兩樣。

勞動力是一國之本,勞工健康、安全無法獲得保障時,就是國本動搖,更因為勞工的勞動條件差,消費市場品質無法提升,資本家要生產價格低廉的產品因應底層邊緣人民的需求,如此惡性循環使得勞工也永遠沒有翻轉命運的機會。

《殤城》不遠,希望觀影的朋友,也能謹記。

影片放映時間

8月 26日(五)15:00 

光點華山電影館(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2016勞工影展:青貧世代

8/26-9/4 光點華山、慕哲咖啡、TEDxTaipei

更多影片資訊請上官網:http://www.tilff.taipei/

追蹤臉書粉絲專頁「2016台灣國際勞工影展」獲得最新消息

【2016勞工影展系列文章】

蠻荒時代需要有超越洪荒的力量—七天假該怎麼要回來?

從《工廠男孩》看當代中國農民工

《跨國生產的真實代價》—全球生產鏈下的勞工悲歌

《快跑三十六小時》看見移工的處境

《教師大聯盟》

《發聲練習曲》發聲需要練習,需要的傾聽與支持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