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小記者的私房間, 性別

同志歸同志,政治歸政治?

文 / 小記者

517國際不再恐同日,民間團體將舉辦特展,提前向媒體預告、宣傳。由於蔡政府針對婚姻平權,在去年底推動民法修改,引發社會極大對立,即便修法初審通過,仍未成為立院本會期的優先法案。

蔡政府520就職將滿一年,選前政見備受檢視,而5月24日大法官也將公布同婚釋憲結果,因此在這場特展預告記者會,部分記者以婚姻平權推動的進度作為切點提問該主辦單位。

由於該特展預告展出的內容層次分明,同志受迫史料、裝置藝術,到重量級歌手主題曲錄製的義賣活動,皆無缺席。展覽活用文史、流行音樂、藝術設計多方結合,愈平心靜氣地觸及社會各層面的人們,透過特展,穿越恐懼、建立對話。

因此,這則新聞的重點,首先是民間團體對婚姻平權法案的進度評論,接著就是策展動機與呈現。

主辦單位說明完活動主軸後,小記者接著發問,有無特別的作品,可以再進一步點出介紹?主辦單位也熱情且興奮地告知小記者,這次天后級的歌手,更為了活動義賣,親手描繪畫作。

正當攝影機已掃過畫作一輪,小記者希望主辦單位能夠解釋畫作內容時,主辦方的其他夥伴,認為直接曝光該作品並不妥當,應該與經紀人先行電話詢問。果然,經紀人並不同意拍攝,主辦方給予的理由是這個場合有提及「政治」,不希望歌手和「政治」給牽涉在一起。

主辦方又再告訴我們,該消息已經曝光給娛樂線記者了,所以讓娛樂線新聞呈現即可。

其實這則新聞並非要歌手當面做出政治表態(人根本不在現場),既然是為了同志發聲,為何要區分哪條線的記者可以寫、哪條線的記者不能寫?婚姻平權是同志議題,也是政治議題,該怎麼割捨其中一方,做真空式的討論?

當然,這新聞也沒有非要該作品的畫面不可,還有更多我認為重要的題材篇幅要呈現,所以最後採寫過程的確也照主辦方的意思處理—不要提及歌手、不要使用該畫面。

而畫作的意涵、動機,則是在我工作結束後,好奇搜尋一番,有網媒是這樣下標:OOO為人權而畫…

人權是什麼?政治是什麼?舞台上的一些人們,可曾願意站在鎂光燈前,侃侃而談?當同志議題成為演藝界的顯學,被商業色素包裹的彩虹糖衣,扒開後又會有什麼?我還無從想像。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