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稿, 性別

【家長團體的假議題】挺同家長還未進過性平會 反同家長已是性平委員?

文 / 王儷靜(屏東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教育部從來沒有聘過支持同志教育的家長團體進入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簡稱性平會),反同家長團體在擔心什麼?

教育部8月10日發佈第八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公開推薦的訊息,依據「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公開推薦作業須知」,推薦性別平等教育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代表及實務工作者之委員(註一)。

上報8月13日《【號稱真正家長聲音】反同備好名單 密謀搶進教育部性平會》一文,專訪現任教育部性平會的家長團體委員「全國家長會長聯盟」(2015年成立)饒月琴和「全國家長團體聯盟」(2005年成立)林玲華,這兩位「家長團體」代表皆表示:家長席次要增加、家長性平意識不應是家長代表的先決條件、家長代表要有「反同」才能對抗「贊同」聲音。

這些「擔憂」好像顯示教育部「漠視」家長團體的意見、「排斥」反同家長團體進入性平會。但是,稍微瞭解一下第一到七屆教育部性平會委員的名單,就會發現事實根本不是這樣(註二)。

教育部性平會於2003年成立,委員任期兩年。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六條,「性別平等教育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代表及實務工作者占委員總數2/3以上」,法條並無規範家長團體為必然委員。

然而,教育部遴聘委員時,還是將家長團體考慮在內,第三和第六屆聘請「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代表一位(第六屆原聘委員饒月琴後來改成林玲華),第七屆聘請「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和「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代表共兩位。

這些家長代表在教育部性平會開會時,經常表達反對多元性別教育、反對正向性教育、反對性平專業的意見,甚至提議將性別平等教育法改成「兩性平等教育法」。「什麼是性別光譜?沒聽過」、「多元性別有比國中作文重要嗎?」、「同志教育是要把我們的孩子教成同志嗎?」等言詞,都曾在教育部性平會出現過。

從教育部過往的聘任,可發現「家長團體」代表的立場都是「反同」,甚至「不一定認同性別平等」。如果家長團體要「代表家長真正的聲音」,我相信,反同、不認同性平絕對不是台灣多數家長的價值觀,那麼,怎麼可以都是持這些觀點的家長團體進入性平會呢?

饒委員接受專訪時表示:「若性平會都是同質性、偏重某種族群的家長,例如都是同志家長,那乾脆就不需要家長代表!」,根據實徵資料,教育部性平會的確是聘「同質性、偏重反同的家長」,上面那句話應該改成「若性平會都是同質性、偏重某種族群的家長,例如都是反同家長,那乾脆就不需要家長代表!」才貼近事實。

若家長團體在性平會的功能是什麼?重心應該放在如何讓更多家長瞭解性別平等教育、協助家長和小孩對話性別議題、減少習俗和文化中的性別刻板讓小孩有做自己的機會,而不是一味的反對教育中的「平等」本質。

教育部性平會不是促進性別不平等的機構,不認同性別平等價值、看不到性別少數的生命與經驗、不想朝向性別平等社會邁進的家長團體所推薦的人選,適任嗎?

教育部從來沒有聘過支持同志教育的家長團體進入性平會,公開推薦會不會是轉機的開始,讓我們拭目以待。

註一 此作業須知:http://edu.law.moe.gov.tw/NewsContent.aspx?id=4510
註二 教育部歷屆性平委員名單 :
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m2/m2_02_02_index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