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陳柏謙:別的國家中小企業也很多 政府別當作壓制勞權的藉口

文 / 陳柏謙

所謂『台灣經濟比較特殊,中小企業居多…』這樣一個很大程度上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非常需要被大力的澄清與重新認知,尤其是,這樣的迷思,長久以來,在台灣工人爭取權益、或勞動政策與法令變遷中,勞資角力與拉扯的過程中,頻繁地被拿來作為抗拒進步的經典反動修辭立論基礎。

首先,一個必須澄清的關鍵事實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市場經濟體,是所有資本主義制度國家的「常態」,每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如此,台灣絕對不是特例!

2016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占總體企業家數近98%,就業人數大約占總體就業人數的78%,而受僱人數占總體受僱人數約72%。從比例上看起來,似乎確實蠻高。然而重點是,『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中小企業家數,幾乎全數都占全體企業比重的95%以上,許多國家占比甚至超過99%。而中小企業就業人口占比,許多國家同樣落在七至八成不等。換句話說,台灣一點都不「特殊」。一個極為龐大(但競爭激烈,隨時面臨倒閉破產的無產階級化過程)的中小企業部門,本來就是所有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常態」。

我們以很多時候特別被拿來跟台灣做對比的南韓做參照,過去一個普遍的認知與說法都是,南韓是一個以大型企業為主的經濟體,然而,實際上,南韓中小企業家數占所有企業家數高達99.9%!而中小企業雇用人數則占總體雇用人數則達到87.5%!這兩個數字都比台灣來得更高。

因此,拿「台灣中小企業居多,不同於其他國家」來當做反對建構一個更合理與人性的勞動環境的藉口,不但悖於事實,而且也搞錯了重點。

其次,如果真的要討論與比較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一個更有意義的觀察切入點,應該是去分別追蹤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獲利趨勢,檢視是否朝向資本集中化的方向發展。以台灣為例,用一個很粗略的數據來看,百大集團企業的年度獲利占全體企業獲利的比重,十年來大概從23%增加到27%。絕對數字則是成長了五到六成(從1兆增加到1.6兆)。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推論:近一二十年來,台灣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大型集團企業在市場上的寡佔程度、影響力與獲利比重越來越高(其中金融資本獲利與影響的擴張更為顯著)。從根本上來看,很大程度上這才是導致了台灣中小企業越來越不容易經營的真正原因 。

換言之,我們需要緊記在心的是,真正造成台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是台灣資本主義體制逐漸朝向寡佔與壟斷的方向發展,絕非工人勞動條件與福利所造成的問題。

【延伸閱讀】政院拍板《勞基法》修正案 勞團千人怒吼:彈性個屁、轉戰立院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