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233集:不是自毀就是自燃:當文資不被視作文資

台中神岡林淑景宅在今年(2019年) 六月突遭拆毀,是近年第二度大幅破壞。去年被拆時市府急列暫定古蹟,但今年召開的審議會決議卻認為不具文資價值。就在文資界質疑審議黑箱、文化部表示應重啟審議之際,林淑景宅旋即再次遭到破壞。林淑景宅遭毀,與所有權人陳家部分後代意向相關,文化資產與私有產權若出現對抗,處理上其實並不容易。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文史工作者凌宗魁,從私權爭議、到更大視角的地方政府開發思維,談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困境。

一項文資價值都沒取得 審議會議遭質疑

林淑景宅是日治時期台中神岡仕紳林淑景所興建的三合院住宅。受當代建築風格影響,這棟漢人住宅也揉合了歐式和日式的設計,作工相當精美。林淑景宅後由女婿陳清松取得所有權,故亦稱作「陳清松宅」。1930年落成至今已近九十年的林淑景宅,在去年五月被拆除了左護龍與圍籬,中市府緊急列為暫定古蹟。政黨輪替後,今年五月市府文資處召開了審議會,決議林淑景宅不指定市定古蹟、不指定歷史建築、不指定紀念建築,三樣資格全遭否定。

文資界舉出審議會議存在諸多問題,質疑市府黑箱,並發動請願希望文化部介入處理。就在文化部表示應重啟審議之際,林淑景宅右護龍又遭到拆除。原本的三合院在左右護龍都被拆除後,如今僅留下正身。然而即使正身尚存,其牆面、地板等藝術裝飾也盡悉鏟平,文化價值嚴重毀損。

林淑景宅二度遭到嚴重破壞後,由文化部定為暫定古蹟,並將重啟審議。凌宗魁提到,重啟可能是中市府再次審議,但對市府來說會有些尷尬;也可能由文化部審議,這也是文資界現今期望的方式。原本中央只有在地方政府不作為時才會介入,這次地方政府是有作為(審議不通過),但由於文資界不滿結果,質疑審議程序,於是請願促使中央介入處理。

凌宗魁在節目中舉出審議會多個爭議,其中一項是審議時還有四名委員認同林淑景宅具古蹟價值而投下同意票,理當也會贊同比古蹟低一階的歷史建築價值,但歷史建築一項的贊同票數竟為0。

文資處面對媒體詢問時,曾表示已保留其他類似的古宅。凌宗魁指出,像林淑景宅這樣的精品其實屈指可數。此外,台中舊時地方望族自明清至日治、甚至到戰後依然關係綿密,此為台中的特色。上層階級透過聯姻維繫與平衡勢力,例如出身北庄林家的林淑景本身也與后里張家聯姻,而張家的張天機宅在建築語彙就有多處與林淑景宅相似。這些望族間宅邸風格的近似,配合史料文獻反映當代掌握地方政商發展的家族網路關係。市府以為只須保留幾個著名代表,實則難以窺見台中過去發展的面貌。

屋主不願保留 文化資產保存難題

台灣的古老建築時常在將要文資審議前莫名毀壞或自燃,產權人不願保存往往難脫關係。一方面財產繼承下持份複雜,要每一房都同意保存不見得容易,另方面也有屋主覺得列為古蹟後,整修改建將更為繁鎖,住家附近也會有外人慕名前來而感到生活被打擾。凌宗魁說,這些確實是屋主不願保留的常見理由。但其實有古蹟身份不代表不能裝修,好比總統府是國定古蹟,也會配合現代化需求進行整修。要求屋主提出申請的用意是保留風貌不至破壞,就像裝室外空調設備,也有好看或不好看的裝法,其出發點是保護房子,並在留下老建築的過程中,使用者也能得到更妥善完好的協助。

列入古蹟對於產權亦不造成影響。財產仍是屋主擁有,同樣可以買賣。過去亦有屋主不願保留、由政府價購進行活化的案例。政府為了提高產權人保存的意願,會有容積轉移、減稅、負擔整修費用等方式鼓勵。然而即便有這些措施,當利益追不上房地產狂飆的速度時,誘因也會變得很低。

當文化資產成為都市開發的絆腳石⋯

文化資產涉及權益衝突時,其實需要各局處如民政、城鄉等單位加入協調,文化局本身只有決定文資身份的權力,手上的工具其實相當有限。這造成當產權人不願保存、文化局仍認定建築有文資價值時,很可能會被認為在找麻煩而成為民眾抗議的對象。凌宗魁說,文化局本身也承受很大壓力,因為它沒辦法做產權糾紛的協調,因此往往退而求其次,審議時乾脆把文化資產審到沒有價值,避免日後困境。

另一方面,雖然產權人意願直接影響到文資保存困難與否,我們卻也常看到,政府在文資持有者不想保存的情況下說尊重私有產權,但要開發園區、發展建設時,怪手又可以直接開進田裡,私有產權此時就被刻意漠視。

凌宗魁指出,市長的市政發展藍圖、要以什麼作為市政發展的核心,其實更為關鍵。台中過去曾以重劃方式餵養地方派系分配利益,雖是讓市政發展,但這種認為開馬路蓋工廠才叫發展的傳統概念卻顯狹隘。在這觀點下,原有的農地、聚落通常無力抵擋。他以台中樹德山莊為例,即便當時產權人想保存,但位處重劃區,最後也是不具文資身份。

凌宗魁說,台灣各縣市都有相似情形。都市計劃一旦核定,而有一處原本被忽略掉的文化資產浮現出來,政府不願重跑程序,加上為了完成市長開發計劃,相關局處更為強勢,那麼相對弱勢的文化單位更可能傾向配合。本應以保存文化為本位的文化局處,卻成為負責將文化資產審成沒有價值的角色。

「我們會看到癥結到底在哪,」凌宗魁說,「(地方首長)會用哪些政務官,跟他選前哪些支持他的人——包括哪些財團或選民結構,是讓市長當選人要去回饋給他們。所以到最後又是回到整個台灣社會到底有多少人覺得這是重要的。當文化保存的人相較弱勢的時候,他們的票數不被在乎,他們就沒有辦法。像我們會去找民代會去找議員,但是想要開發的這些老闆,他們也會去找,而且他們的聲音更大。」

節目的最後,主持人管中祥提到,台灣文化預算少,文化單位在政府機構中更顯弱勢,地方政府尤為如此。一些縣市的文化局變成了文化觀光局,不是在做文化保存或記憶留存、或讓在地文化給更多人知道,反而更像是康樂股長、變成了行銷的概念。管中祥認為,一個城市、國家少了一棵樹或一棟建築,消失的不只是樹木或建築本身,也可能是整體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