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解決校園沉痾才是施政重點,清查中國證件擾民無益
全教總:教育施政劃錯重點,教育部應積極處理高教學經歷造假、中小學校園濫訴
近來台灣高教體系接連爆發嚴重弊案,包括總統府特任駐英國公使台灣海洋大學教授江雅綺、參加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遴選的現任副校長李一民,皆出現謊報學位之醜聞。而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前學務長陳正國,更以假履歷成功騙取教職,甚至一路通過審查升等至教授,還當上澎科大學務長、海洋遊憩系主任等行政職,高教形象蕩然無存,各界為之譁然。
回到中小學,近年來校安問題無解、校園濫訴變本加厲,既困擾教學現場,也嚴重影響教育品質。然而,當中小學、高教各自面臨諸多困境之際,我們感受不到政府展現積極作為、提出具體對策,相反地,對於配合其他部會進行所謂清查教育人員是否持有中國身分證、定居證或居住證,教育部卻明顯積極許多。
繼之前陸委會發動的清查之後,近日,內政部次長馬士元又稱政府將展開第二波軍公教人員清查,針對地方公職人員及公立學校教師(包括大學教授)是否持有中國身分證、定居證或居住證,要求具結聲明。對此,全教總表達強烈質疑,全教總認為清查公立學校專任教師持有中國證件的做法不僅擾民且無實益,更將學校推向行政負擔的深淵,呼籲政府相關部門適可而止,教育部應成為教育人員的後盾,而不是淪為其他部會的施政提款機。
立法委員葛如鈞批評,教育部在清查教師是否持有中國大陸證件時,未協調各部會統一發文,以減少學校行政負擔,導致教師重複簽署具結書,完全淪為各部會的施政提款機。另外,葛如鈞也指出,教育部函轉公文要求教師赴陸申報,在部份條件下已逾越法規,有侵害人民自由之嫌。葛如鈞要求教育部應向陸委會以及其他部會表達教育人員所面臨的實務困境,積極協調並解決問題。此外,他也抨擊民進黨政府對軍公教過於嚴苛,卻對新任駐英國公使江雅綺學歷造假事件寬容,呼籲政府先自清,勿放縱假學歷官員,浪費人民納稅錢。
立法委員伍麗華表示,新任駐英國副代表江雅綺最近爆出學歷不實,高教體系也爆出疑似學歷造假、假履歷獲取大學教職,近期高餐大校長遴選案爭議,讓高教界形象蒙塵。面對不合理現象,立委伍麗華指出,希望教育部能協助釐清,並建立制度防範大學教授學歷造假。此外,針對教育部近期清查教師是否具有中國身分證、定居證或居住證,伍麗華也表示,中國滲透校園是全球議題,近期也出現中國籍人士出現在學校附近直播,引起疑慮。教育部在清查教師身分的同時,亦應關注行政減量,勿造成第一線教師過多負擔。
立法委員劉書彬強調,教育品質和國家競爭力息息相關,面對AI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全球挑戰,教育部責無旁貸,施政不能再擺錯重點。2024年11月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IMD)的報告指出:台灣「總教育支出」排名全球第 53名、「高等教育師生比」排名第51名。2023年底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台灣學生數學、科學成績全球第三,但對數學及科學不喜歡和沒自信的百分比均高出國際平均很多。劉書彬提醒政府:學術誠信是高等教育的命脈,協助高教及中小學解決困境是確保教育品質的關鍵,請改弦易轍關注教育的核心議題,台灣的教育和未來才有希望。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高教屢見不鮮的學經歷造假問題,以及中小學的校園濫訴,對學術誠信與教育品質的傷害更為嚴重,才是政府應該優先處理的事項,全教總呼籲政府正視教育現場的真正需求,停止形式主義的清查,轉而聚焦學經歷造假的清查與改革與解決校園濫訴,以重建高等教育公信力與中小學教育品質。
侯俊良強調,相較於中國證件清查,高教學經歷造假的問題更為嚴重,直接侵蝕學術誠信與教育品質。層出不窮的學歷造假弊端,顯示高等教育教師資格審查存在漏洞,特別在海外學歷與經歷的驗證上,學校與教育部未能嚴格把關,教育部應該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成立專案小組徹底清查到底還有多少江雅綺、李一民、陳正國?
學術誠信是高等教育的命脈,學經歷造假直接影響教師資格的合法性與學術誠信,對教育品質的危害遠大於持有中國證件的假想風險。全教總嚴正呼籲,政府應立即停止對公立學校教師的中國證件清查,轉而啟動高等教育學經歷造假的專案清查。對於學經歷造假案例,學校與教育部應公開調查進度與處分細節,重建社會對高等教育的信任。全教總呼籲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正視學術誠信危機,透過制度改革與嚴格清查,重拾社會對高教的信任。
現階段各級學校正深陷諸多困境,除了整頓高教學經歷造假歪風,全教總要求政府重視教育現場急迫問題,優先解決通學安全、校園人力不足、濫訴打擊士氣等問題,停止以教師為對象的形式主義清查,讓教育資源回歸教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