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02集:社區防疫創造共生環境​

整理 / 張芸瑄

面對疫情,不僅需要中央防疫指揮,更需要落實地方,填補可能的防疫缺口。本週節目邀請新港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錦煌醫生分享新港鄉「社區防疫」經驗,了解他們如何發揮由下而上的力量,面對社區恐慌、污名化等難題,而許多社區因疫情停止相關活動,此種情況下,高齡長輩如何能得到妥善的社區照顧?

由下而上的「社區防疫」

今年一月,台塑新港廠出現丹麥籍技師確診案例,不但能快速得到控制,也沒有引發社區恐慌,原因之一,在於新港平日就建立起的社區防疫網。陳錦煌說,新港「社區防疫行動委員會」從去年成立,已經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能夠儘速落實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示,避免引起民眾恐慌。

除了迅速的疫情危機處理,新港鄉也努力推動「社區防疫」來落實地方的防疫工作。陳錦煌強調:「推動社區防疫很重要的概念,要由下而上看到政府不足的地方。」除了需要透過社區的力量去協助隔離者基本生活所需外,陳錦煌說,也要讓社區能夠了解疾病、凝聚大家共識,減少對隔離者汙名化。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屬於新港的「社區共同體」

新港鄉能夠成功凝聚社區共識的原因,與陳醫師過去長期推動的「社區共同體」概念及20多年的社區運動有關。陳錦煌提到,新港鄉在1995年面對台塑中洋廠的污染事件時,就曾動員全鄉圍廠,而現在面對COVID-19,只要社區能夠團結、互相同理,就能幫助許多地方的防疫工作。

社區關懷據點關閉下 高齡長輩誰關心?

疫情期間,政府停止了許多群眾聚集的活動,其中也包括社區的關懷據點,對於這樣的防疫作法,陳錦煌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關閉社區關懷據點,反而會使獨居的長輩更恐慌,甚至讓原先有的慢性病更嚴重,出現其他併發症。」例如,要由誰去關心獨居的長輩?誰來送餐?身體出現狀況要由誰陪伴就醫?因此,他更鼓勵長輩外出,以新港來說,而原本長輩一起吃飯的方式,改成外帶持續供餐,但仍然開放空間讓長輩聚會,作好安全防護,大家能夠互動,獲得心理支持,降低恐慌。

大甲媽祖遶境面臨的防疫考驗

新港作為台灣重要的宗教聖地,也是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重要的場所,但去年的遶境活動卻讓新港的社區防疫經歷了一場重大考驗。陳錦煌說,以往的活動會供餐招待十幾萬的香客,但慶典時擁進大量的人潮會為感染的熱點,也不可能保持社交距離,可能會造成高風險傳染。因此,當時他在開籌備會時,便以中國萬家宴以及韓國新天地教會的傳染事件為例,提出了上述憂慮,後來也獲得八成以上居民的支持。雖然當時中央並未強制停辦,但最終透過民間力量成功的阻檔這次活動。

COVID-19疫情背後的思考

人類文明的進展時常是從災難中省思,並能進一步修正,陳錦煌認為,COVID-19帶來的重要教訓就是要懂得尊重環境,懂得「共生」。蝙蝠的寄生地先遭到破壞,病毒在四處寄生與演化的過程下,進入了人體,就是人們無窮盡破壞環境下的後果。因此,不僅是治病,社區防疫回到更核心的問題,觀念是否改變,如何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