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聲明】反對北市府盪鞦韆設立計時器

文/呂淑慧、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

盪鞦韆計時器,是助力?還是阻力?!

北市府公園處自10月9日起,在6個公園(大安森林公園、前港公園、南港公園、青年公園、花博美術園區公園、碧湖公園)的盪鞦韆旁設置3分鐘的計時器提醒設施,表示是為了推廣遊戲分享的快樂,也減少排隊時衍生的糾紛,若試辦成效良好,將評估擴大推行實施。

乍聽之下公部門有良善的立意,但進一步思考,這個措施其實扼殺了許多可能性,而且有其荒謬之處。

設置計時器的理由之一是要推廣分享,但公園處似乎不明白分享的前提必須是「自發性」的,來自於自身經驗到滿足及愉悅,或因為體會到他人的需求,想要連結而願意給出。所以分享是個人自然的情感流動及與人連結所展現的行為,這樣的內在歷程無法透過強制而產生。

在強制下教會小孩的是道德規條,是人「應該」、「必須」要分享,因為擔心被指責或評價而驅動人的行為。所以當未能做到或不想做時,心裡經驗到的可能是不安及罪惡感。這也會造成人的內在無法真正的自由及主導自己。

而仰賴外部的計時監控,也削弱人的感知,感知自己及他人,以及相互了解溝通的能力。這個3分鐘的計時器,恰恰成為扼殺小孩學習分享,成為自發自主及體會他人,且有同理心的全人。

此外,小孩在遊戲時發生的衝突、紛爭,也都是有意義的。他們要練習相互協調,包括如何表達自己、理解別人的需求,如何討論協商…,並延伸運用到生活的其他面向。

遊戲場的排隊議題,也呈現大人們在面對衝突及差異時,往往也不熟悉如何理解彼此需求及相互協調。這些正是小孩及成人需要的學習,長遠來說,這也是台灣朝向更成熟的公民社會的重要能力。

設置計時器,表象上好像可以「減少紛爭」,實則不但增加糾紛,還會增加家長的育兒壓力,試問:若是真的設立計時器,有人不下來,難道要仲裁或處罰嗎?難道大家不會想:我只是想帶孩子到公園玩玩,為何要因為孩子還沒下來,就要面臨違規的壓力,以及被指責自己不會教小孩的眾人眼光?若是緊張之餘家長強制抱下小孩,這是大家樂見的嗎?

就算這項措施改為不硬性執行,計時器採取被動擺放,自由使用,但當旁邊放著計時器而有人不按,家長之間也已經產生怨對猜疑,而大家不用的話,這筆經費也就浪費了。如果家長積極實施,等於被迫直接指導孩子的遊戲,這將跳過孩子的意願與個別差異,若變成跟孩子說「這是規定」,正好失去了同理孩子想玩的心及提醒他看見排隊者心情的機會,齊頭式平等不是民主國家的象徵,試問,為什麼是三分鐘呢?不能因為是孩子就任意規定,這是威權教育的遺毒。

盪鞦韆的孩子,以及等待的孩子都有表意權,需要大人重視他們的意見與協助表達,也從中發展社會化與道德,這些才是教育,北市府不要幫倒忙。

我們認為北市府以似是而非的邏輯在執行公權力,不但未能解決問題還會製造問題,實則是讓市民去承擔了北市府應該要負起的責任。與其設立計時器,為何不直接增加盪鞦韆的數量?難道,這不是將北市府該擔起遊具現況的責任,轉嫁給市民承擔了嗎?試問北市府公園處,你們真的敢說你們立意良善嗎?

面對遊戲器材不足及排隊的紛爭,與其設置計時器,北市府真正應該做的,一方面是重新檢視兒童遊戲埸的質與量,另一方面可以把這當成是討論及改變的契機,創造對話的場域增加市民對兒童的了解,對遊戲的價值觀點的討論及教育經驗的分享,這才是真正友善親子的城市應有的態度和樣貌,而不是設立計時器,讓帶孩子到公園使用遊具的民眾互相監督使用時間。

我們在此呼籲北市府,設立計時器絕非是一個「立意良善」的政策,請立即停止。同時,請北市府負起責任,重新檢視各年齡層的兒童遊戲場皆有著它在兒童身心發展上扮演的重要教育意義和功能,在少子化的世代尤其需要政府各部會彼此合作共創有益下一代成長和發展的環境。

邀請大家一起連署,拒絕這個不當政策!連署網址:https://forms.gle/j3YyW83rKAUbCYTU9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