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中鋼:碳排空污最大戶 還我好空氣!

文/地球公民基金會

面對極端氣候,2050淨零排放已是我國要達成的重要減碳目標,佔全國碳排20%的高雄市,也在近期宣示將朝向2050淨零城市邁進。高雄作為重工業之都,鋼鐵業、石化業等產業林立,近期更有大量高科技業進駐,造就高雄在2020年有高達80%以上的碳排總量來自工業部門。高雄未來能不能達成減碳目標、為解決氣候變遷盡一份力,將取決於工業部門能否有效減碳。

為了喚起社會對高雄大碳排企業的關注,地球公民首先針對高雄碳排放最大的企業中鋼展開抗議快閃行動,在著名的地標—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前,透過以黑色顏料留下「碳足跡」的方式,象徵中鋼在高雄製造的大量碳排及空污,訴求中鋼應在目前的淨零目標上,更進一步提出能同時達成「淨零、減污、循環」的環境目標,與高雄共存共好,打造零碳、零污染、零廢棄的新經濟模式,弭平過去數十年來高雄人的環境犧牲。

高雄碳排最大戶 中鋼應有更積極減碳目標及作為

地球公民基金會環污與能源倡議專員鄧宇佑指出,根據2020年的統計,高雄的碳排總量佔全國的20%,而光是中鋼、中油、台塑工業、長春石化四間名列「十大碳排企業」在高雄的碳排放量,就佔了高雄總碳排的一半以上(約54%)。其中,中鋼更是高雄名列第一的最大碳排企業,在高雄市的碳排佔比超過3分之1(36%),對於高雄未來能不能達成目前設定2030年較2005年減碳30%、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鄧宇佑專員表示,中鋼雖已宣布將追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但在2030年中期目標,僅設定較2018年減碳22%,遠低於聯合國IPCC報告所指出全球需在2030年達到較2019年減碳43%的目標,相較國際大廠如歐洲最大制鋼企業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承諾2030年較2018年減碳30%,也顯得較為保守。

中鋼在邁向淨零排放的策略上,仍以尚未成熟的新技術包括綠氫煉鋼、CCUS(碳捕捉及封存)等作為未來主要的減碳手段,但在制度面及商業模式的減碳作為顯得有待加強。如中鋼曾於2016年宣布要實施有助於促進企業內部更積極減碳的內部碳定價制度,至今卻依然沒有下文。IPCC最新報告也指出,需求面的行為改變,能創造40%-70%的減碳潛力,但需仰賴產業改變商業模式提供消費者選擇,才更有可能促成。

鄧宇佑專員呼籲,中鋼應訂出更積極的中期減碳目標,儘速檢討、實施內部碳定價制度,並帶領我國鋼鐵產業鏈一同發展新的循環商業模式,為高雄做出更多減碳貢獻。

還我乾淨空氣 中鋼應大幅改善空污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中鋼不僅是碳排大戶也是空污大戶,去年七月環保署公告的空污排放清冊(TEDs11),中鋼排放懸浮微粒(PM10)1537噸/年,細懸浮微粒(PM2.5)1150噸/年,是全台灣最大的PM10及PM2.5排放源,懸浮微粒會致癌,她呼籲國人重視。

以中鋼廠區所在地小港來說,小港空品監測站及附近的前鎮、大寮、林園站,空污十分嚴重,2021年此四站PM10年均值為41.8μg/m3至46.5μg/m3之間,約為國際衛生組織(WHO)空氣品質指引(AQG)的三倍,PM2.5年均值則為21.3μg/m3至24.1μg/m3之間,已超出AQG的四倍(表一)。儘管交通、營建等其他污染源也有懸浮微粒污染,但全台最大的粒狀污染物排放源中鋼公司難辭其咎,不應消極漠視。

王敏玲副執行長指出,雖然近年中鋼陸續改善了汽電共生鍋爐燃料、秋冬減排等減少空污,但以高雄市環保局正準備加嚴的「高雄市鋼鐵業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為例,管制鋼鐵業五大製程(燒結、煉焦、高爐、轉爐、電弧爐),受管制的六家工廠空污排放量在高雄市固定污染源中佔比極高(粒狀物佔36%、硫氧化物佔32%),而這其中約有八成至九成多的污染來自中鋼。但中鋼公司在環保局召開的草案公聽會中卻以設備老舊、受到空間限制(場地不足)或設計限制等為理由,屢屢表示難以做到,王敏玲副執行長擔心,這將使高雄市政府對鋼鐵業空污的管制裹足不前,高雄民眾將持續暴露在嚴重空污之下,健康傷害難以估計。她表示,市民健康福祉的考量應優於廠商的獲利,呼籲中鋼儘速改善空污。

高雄小港等空品監測站PM10及PM2.5年均值與WHO空品指引對照表

  小港站 前鎮站 大寮站 林園站 WHO AQG
PM10 41.8  42.2

 

44.9 46.5 15
PM2.5 21.8 21.3

 

24.1 23.1 5

資料來源:2021年環保署空品年報                                        單位:μg/m3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