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最低工資上路,誰是製造低薪的違法大戶?

文/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7月是青年打工與職場新鮮人的就業旺季,但因勞動教育與意識並未普及,許多職場新鮮人與資方發生勞資糾紛,雇主也經常出現違反勞基法或最低工資法。透過追蹤勞動部的勞動檢查年報,台灣勞工陣線發現,依據2023年最新資料,當年度全國合計實施38,169場次勞檢,其中查獲違法廠家為8,173家,由於部分廠商違反多項法令以致違法項數總計達11,442項。其中違反第24條延長工時工資事項者2,558項(占21.86%)為最多,其次是違反第30條正常工作時間事項1,337 項(占11.43%)、違反第 32條延長工作時間事項者 1,334 項(占11.40%),以及第22條未依規定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者1,236項(占10.56%),光是違反工時及工資條款就超過半數。

從勞檢統計中勞陣也發現到,青年從事占比較高行業違法率相對偏高。例如占青年就業人數17.24%的批發及零售業,當年度勞檢6,172場違反2,241項,其次是占青年就業人數12.61%的住宿及餐飲業,同年勞檢4,683 場違反事項多達1,700 項,代表平均每百家業者就有多達36.3家出現違法事實。同樣情況也出現在違反最低工資給付,以2023年為例,合計裁罰206件,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業違反占比則分占14%及12%。對此現象,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祕書長張祐嘉指出,根據勞動部統計,超過九成初任青年具大學以上學歷,卻有近兩成以基本工資作為起薪,顯然青年起薪長期偏低、職場升遷不透明,甚至遭遇雇主違法卻不知如何求助的問題仍是職場常態,也同時反映國家制度對青年的不友善。

此外,勞陣進一步發現「支援服務業」的嚴重性更是不遑多讓。2023年總計勞檢2,599場,違法項次竟高達1,262項,高居所有業別之首。進一步追蹤勞動部公布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資料,從2021年至今未達最低工資標準合計開罰860件,其中保全公司竟達205件占開罰數量約24%,且有多家保全公司已屬累犯。至於屬性相同的公寓大樓管理員也有15件對管委會開罰的情事。另外,2024年上路的《最低工資法》,給付未達最低工資開罰廠商僅有9件,但保全業依舊占3件,可見該產業已成為違反最低工資的大本營。其中東京都保全股份有限公司於此期間各縣市合計開罰6件為業界之冠,保守估計因最低工資一項違法裁罰金額就超過30萬元,此外國內另有四家保全公司達5件、六家累計達4件。

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葉品言對此表示非常痛心。他認為問題出在保全被劃入勞基法84條之1責任制,導致工時相當複雜。相比一般勞工月平均正常工時是174小時,現行《保全人員工作時間審核參考指引》卻將保全每日正常工時規範在10小時,以致每月「正常工時」高達240小時。若依多出66小時的工時推估合理薪資,理應在最低工資28,590元之上再增加7863元,達到36,453元的合理標準。另從實務觀察,許多保全工作人員每日平均總工時達到或超過12小時,但許多業者未支付加班費,若依法支付二小時加班費,則每月應再增加7624元,合計每月工時達288小時的保全至少應獲得44,077元的合法待遇。但事實上每月做240小時月領三萬初頭的工作者不在少數,許多保全公司甚至揚言288小時薪資4萬已是不錯的待遇!根本公然違反勞基法。

葉品言認為,若保全可獲得合理待遇就不會與血汗畫上等號。對比於2024年勞保總投保人數1047萬9398人,全國保全人數39萬8626人僅占3.8%。但根據勞動部過勞統計,從2021到2024年因過勞領取傷病給付的人數為112人,其中保全為45人占40%;過勞造成失能48例,保全為18例占37.5%;過勞死有67例,保全更占37例高達56%!他認為,將保全工作者推向過勞高風險的主因,正是勞動部制訂的保全人員工作時間審核參考指引,因為現行過勞認定標準相當重視加班產生之工作負荷與發病的相關性,需要發病前一個月之加班時數超過100小時,或發病日至發病前二至六個月內,月平均超過80小時的加班時數才會構成過勞認定。

依此標準,一般勞工每月工時只要落在250小時左右,已是過勞高危險群組,但勞動部卻公然讓保全每月工時可合法達288小時,可以說「該指引就是造成保全過勞問題的黑手」!葉品言進一步指出,統計資料顯示保全業至今仍然是血汗行業的代表,且多年毫無改變,仍有不少知名業者未支付足額工資,甚至連年違反法定最低工資,而給付薪資過低顯然加重保全業勞工的普遍過勞。除了面對高風險,他也強調,保全經常面臨工時過長、未給付加班費、沒有特休,薪資延後給付等問題,有些公司甚至沒有勞工出勤紀錄。因此他認為勞動部應該將保全列為經常性勞檢對象,並加重裁罰,累犯業者更應該逕自吊銷營業執照,才能遏止不肖業者違法剝削,有效提高保全員的勞動權益保障。

勞工陣線祕書長楊書瑋指出,青年就業與保全業雖分屬於不同產業領域,但官方統計資料也透露出近年來政府努力提升最低工資、減少底層勞工的通膨壓力,但不乏業者仍視法令為無物,不免令人質疑是裁罰力道不足?還是執法強度不夠?況且依勞檢統計,業者違法次數最多的項目為未依法支付加班費或違反加班時間,必然也會同樣集中在青年及保全勞工身上。倘若持續放任違法,青年與中高齡勞工都將淪為不肖業者剝削的主要受害者,同時斲傷最低工資的立法目的與合理調整數額的制度用意。然而過往工商團體經常以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上漲、失業增加,但依附表資料所示,即便近年最低工資連九漲,反而出現失業率微幅下修、勞參率提高的趨勢,CPI則是相對穩定,可見最低提升工資有利於低薪族群的基本生活支持以及鼓勵就業的效益。

有鑑於最低工資的足額給付與合理調整對青年及中高齡勞工仍深具重要性,台少盟呼籲政府應將青年納入勞動政策核心,儘速推動《勞動教育促進法》,針對以最低工資起薪的產業與職類,應積極建立審查與改善機制,避免企業將最低工資當作最高標準。讓學校、職場與社會共同努力,除了讓青年理解相關的勞動權益,更讓青年安心、有尊嚴的留在職場。與會團體也共同要求勞動部,除了依法合理調整外,更應針對歷年勞檢違法占比偏高的產業,以及曾有違反最低工資給付事實之業者加強稽查,確實落實勞基法與最低工資法對於勞工的最低保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