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社運發電機

【連署】台中美軍招待所 暫緩拆除 釐清真相

文/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中黨部

連署網址這裡去

台中市府於9/17(六)早上8點50分舉辦「美村綜合服務園區」開工動土典禮,宣布拆除台中美軍招待所,那代表從1962年美國援助在戰後中華民國來在台灣的時代印記裡最後一座完整的美軍招待所即將消逝。

【我們的訴求】:

一、暫緩拆除,重啟文資審議
監察院已於8月30日啟動調查此案文資爭議,且公民團體亦於111年9月12日提出更多新事證,佐證此建物具有重要文化資產價值,應暫緩拆除、釐清爭議,由文資委員會重新審查,予以確認。

市府應正視先前文資審議結果有嚴重違背常理邏輯,扭曲歷史真相之疑慮。不該蠻幹挑戰全民基本常識邏輯,硬拗指稱美軍招待所不是美援時期建物。

二、妥善養護植栽,認列受保護樹木
園區植栽茂密,尤其樹木已超過五十年樹齡,符合臺中市受保護樹木資格。市府應主動認列,好好保護與對待市民的共同資產,而非以開發為前提拒絕列管。

三、全區保留活化
無論是否經文資委員會認定具有文資價值,此建物見證美國軍援台灣、守住民主自由之歷史,更體現當時受美國影響甚深之文化,且狀況良好、綠葉扶疏,應以全區保留活化進行規劃。

四、召開公聽會,落實「文化公民權」
請盧秀燕市長履行109年2月13日所做的承諾,邀請關心此事的公民團體召開公聽會,針對台中美軍招待所全區活化廣納意見,實質促成公民參與決策。

五、應重視台美友誼、國際觀感、全民國防意志
台中美軍招待所象徵台美關係與互惠利益,亦象徵台灣人「全民國防」保衛國家之心理情感意志。且活化後具有吸引國際觀光之效益。

六、審慎考量交通與環境負擔
美村、民生路口之塞車與空污情況,恐因「非營利志工中心」之興建而不堪負荷。此因素應列入市府決策考量。避免貿然推行短視膚淺、花大錢卻無效益之政策。

【政府對此案的荒唐】:

一、社會局拒絕列管受保護樹木
民間團體於107年6月提報台中美軍招待所周圍十五棵有口述歷史證實樹齡超過五十年的老樹,卻在符合各項條件之下最後遭地主「社會局」不同意而拒絕列管,創公家機關在開發為前提之下拒絕認列受保護樹木之惡例。

二、違反文化資產第15條
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公有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自建造物興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或公有土地上所定著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自建造物興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所有或管理機關(構)於處分前,應先由主管機關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台中市政府未依文資法評估超過五十年美軍招待所的歷史價值就發包委外設計,逼得公民團體只好在2018年自行提出文資審議申請。

三、盧秀燕承諾開公聽會卻只開說明會 且刻意不邀請關心之公民團體
2020年2月盧秀燕表示美軍招待所不具文資價值,將由建築師於2020年3月擬出規劃方向後,再召開公聽會廣納社會意見。但美軍招待所一場公聽會都沒舉辦,只召開說明會且並未通知持續關心的公民團體,並阻止公民團體自辦民間公聽會,對於全民的文化資產沒有善盡並促成更多的討論,也讓公民欲參與公共事務顯得越發困難。

四、錯誤認定美軍招待所的美援定義
美軍招待所之所以不列入文化資產的原因之一是台中市府認為此建物為非美援建物,但台中市府認定美援建物的依據為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美援相關之建築文化資產評估計畫」定義的計畫型援助。而美軍招待所屬美援軍事協助計畫(美國軍事援助)直接由美國國防部負責而非現在台中市府認定的計畫型援助範圍。軍事援助也是美國援助的一大部分,美軍招待所確屬美援建物。

五、出書說重要卻僅保留立面
台中市文化局今年出版「華美的跫音: 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臺中生活」一書,內文及書背都提及台中美軍招待所價值之所在,書背文字:「西區的美軍招待所是台中市區唯一一座見證美軍休閒生活的完整建物」,然而卻不認列文資。中央文化部建議活化再利用,而地方文化局委託的調查報告裡則建議保留數個空間,甚至列舉了國際上與台灣有過「局部保留、新舊共融」的良好範例,但最後僅留下建物的一面牆,及外牆的一處。僅保留立面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絕對不是良好示範。

六、操作婦幼需求與文史保存對立
台中市府宣稱有許多在地居民支持美軍招待所新建社福大樓工程,所以要進行此工程是符合民意,意旨文史保存與婦幼需求(社福用途)只能擇一進行,把雙方需求對立起來卻不促成彼此理解及尋找折衷方案,這一直是台中市府的手法。婦幼需求與文史保存不必互相衝突,公民團體也曾呼籲保留美軍招待所一、二樓部分空間做到真正新舊共融,發展具備文化教育功能的社福大樓,或另尋閒置空間發展社福基地,也讓孩子們有空間可以想像台灣土地上的歷史,如政府有心促成絕不會走到需求對立的方向。

【保留台中美軍招待所的重要意義】

就文化資產保存的各項指標,台中美軍招待所的保留具有以下幾項重要的意義:

一、歷史文化:
台中美軍招待所於1962年設置,一開始主要為美軍顧問團高階將官所使用,協助建構台灣軍事、國防等,後續是否有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的駐軍,及參與越戰的官兵,因美國的「R&R休息復原計畫」以紓解上戰場的官兵壓力,仍需後續再有人投入調查研究。台中美軍招待所或許可以說是美國為了確保太平洋戰線所創造的重要歷史據點,保存美軍招待所可一窺台灣與美國之間的政治、軍事與外交關係,作為美援時期台灣軍事政治相關研究的歷史物證,具地區特殊歷史價值。若能結合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的美軍足跡館、清水的美油庫、美軍油庫加壓站、大雅區永和路的酒吧街、五權路的酒吧街歷史,以及台中中美街、美村路和美術館附近的美軍宿舍及彷美式建築,串聯起台中重要的美國與美軍時代在台灣,具有歷史與文化的觀光價值。

二、特殊、稀少性:
美軍招待所與國軍英雄館曾為國防部兩大住宿相關系統。在美軍離台後,各處招待所由國防部接手,在1988年的報紙仍可見各地招待所的報導與紀錄,然而目前僅存較為完整的就是位處台中西區的美軍招待所,其他像是位於郊區的谷關招待所、水里招待所等早已不復見,又或是陽明山招待所剩下斷垣殘壁,因此台中美軍招待所具有的獨特歷史意義之外,就文化資產保存來說,具有稀缺性。台中美軍招待所成為全台灣唯一的一處,若能進一步活化再利用,將能以此創造出台灣人民與當年美國歷史的聯繫。

三、地域風貌、藝術科學:
從美軍宿舍到1962年台中美軍招待所的出現,原本在農田區域在後續亦影響附近大遍區域的仿美建築產生,建商甚至以美式別墅號召。另外,台中美軍招待所附近有國立美術館、審計新村文創聚落,在政府文化部大力推動保留歷史現場、再造歷史現場的文化政策下,更應該保留台中美軍招待所,結合文化教育以達到啟蒙人心的作用,並進一步思考歷史保存與社福用途必然是相衝突的嗎?若能將兩者結合,也不失為開創性的實驗。

四、建築史、技術史價值:
黃俊銘老師曾論:「日治後期及戰後紅磚產業的逐漸發達,搭配鋼筋混凝土的結構補強,成為主流,但同時美國在美援建築上帶來更工業生產的預鑄概念,混凝土空心磚代替紅磚,搭配鋼筋混凝土柱粱補強,成為許多美援公共建築的構造作法,除了牆面也用在屋頂及樓板上……混凝土空心磚除了預鑄的工業化生產優點之外,更是適合亞熱帶氣候的台灣。」另外,文史研究者陳建融也述及:「1960年代的R.C.營造特色,見證美援時期簡潔的現代主義建築形式。美軍招待所的建材工法正是採取空心磚興建,同時因預鑄之故,才能讓這座穩固的二層樓建築在數月內完工,是當年新技術的演進與台美合作,讓工期縮短,而非過往認為得耗時斥資才是值得保存的建築,落入文資保存的硬體迷思,若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思考,絕對符合歷史建築登錄標準『見證建築史與技術史』的價值。」

五、增進文化外交,連結台美:
在市府當初規劃興建非營利志工中心時,並不知道台中美軍招待所具有重要文資價值,也沒有考慮到此「具重大象徵意義」的文資,對於台美外交史的重要性為何、給美國政府與人民帶來怎樣的觀感。

今天的時代氣氛,和幾年前已經完全不同。不僅台美關係躍進,台美外交史的重要性也獲得更多重視。美軍曾駐足台中的歷史現場,價值明顯,民間呼籲保存的聲浪也與日俱增。若能主動展現細膩的「文化外交」手段,將攸關台美關係歷史的美軍招待所指定為文資,充分保存、活化,必然有助於美國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如此可增進台中市與美國朝野各界的正向連結,吸引更多美國與世界各國觀光客來台中,也替台中市政府未來各項招商、觀光、舉辦活動、英語化等政策,都帶來不可估量的正面效益。非僅地方層級的台中市能受益,而是整個台灣與台美雙邊關係,都會受益。

六、增強全民國防之信心與決心:
在台海局勢險峻的年代,國人的守土防衛意識也日益增強。然而,如果今日台灣人不重視當初美軍駐台、協防台灣的歷史,未來又怎可能在台海局勢生波時,期待美國積極支持台灣?又怎可能期待國人在外敵入侵時,有守衛國家的信心、決心、及勇武精神?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若真正深刻明白此歷史場域對於外交與國防的重大象徵意義與實用價值,則必然採取全區保存與活化的政策。

透過對美軍駐台歷史象徵與事件場域的保存與活化,有助於全體國人緬懷、反思、回溯、見證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場景,在潛移默化的薰陶中,增強國人守土防衛的信心與決心。

如要知道更多關於美軍招待所的資訊,請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