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中部開發鳥嘴潭人工湖 廢土破壞河道毀生態

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立委陳椒華國會辦公室

世界水資源日檢討:南部缺水苦哈哈只差上演祈雨祭
中部開發鳥嘴潭人工湖官員齊聚樂呵呵
沒人看到廢土破壞河道毀了周邊生態

3月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偕同立法委員陳椒華共同盤點台灣水資源問題,凸顯缺水已成常態,水資源如何運用是非常嚴峻的課題,然而抽取地下水、開發伏流水、開徵耗水費、海水淡化及再生水等便能滿足仍然日益增加的用水量嗎?在水資源更趨珍稀的此時,水利署開發鳥嘴潭人工湖竟持續將大量廢土填入河道,破壞原有行水、防洪功能及生態,如此飲水未能思源的作法,如何能期待河川生生不息供應水源?

陳椒華委員表示,在農業用水高峰的此時,南部水情吃緊,農水署仍照樣供應六輕每日30萬噸用水,雖然六輕已在興建海水淡化廠,每日將可產生10萬噸淡水,但仍遠不及其使用量,因此在枯水期間經濟部應對六輕等高耗水業者開徵更高耗水費,並檢討減少水權,以節省工業用水。

針對南部嚴重缺水情形的因應之道,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黃安調提出以下建議

一、挖深水井救急可以,卻不可以常態化,應該審慎評估地質層理及飽和含水層的深度,以避免不符合開發效益,以及過度取汲而造成地層下陷。

二、開發伏流水:因各縣市河床底質不一,有些縣市未必有伏流水,需精確與用心地下水層調查。

三、運用再生水:民生、工、農畜廢水,經二、三級處理後,可作為工業用水,或澆花、洗街,廠房與工區綠牆澆灌、噴灑工地以降低揚塵,為最穩定可靠之水資源,然各工業區水再生中心仍不普遍,各國營事業戶皆為大型產業,應積極自設水再生中心。

四、促使工業用水降低耗水量:高雄市為重工業都市,應《立法規範》高耗水用戶,使其至少使用30%以上之再生水,中央亦可予以「租稅優惠」誘因,俾獎勵廠商自籌水源。

五、高雄市各大工業區,都瀕臨海邊,亦是「高耗水高耗電」大戶,與海岸線並無高程差,且無需迢迢輸水管路,非常適合設置海水淡化廠。

六、採階梯式收取水費:針對用水量設「費率級距」,課以不同費率之水費,以改變不良用水習慣。針對嘉南地區之缺水現狀,黃安調建議,大台南市工業區遍佈,但老舊工業區並無預留污水廠空間,應鼓勵「接管聯通」後,送再生水中心處理。

黃安調強調,政府多年來一直推動前瞻水計畫,治水工程與水資源開發預算幾乎各半,但治水預算偏於流域綜合治理、逕流分攤與出流管制之「工程支出」,對於水利署長期揭櫫的「海綿化城市」完全背道而馳,且而活水、美水、近水、親水之口號,根本淪為空談,看到的是涼亭、景觀橋、人行步道與腳踏車道等,如此工程,跟前瞻水計畫根本毫無相關。氣候變遷之下台灣缺水惡夢將成為常態,因此水資源規劃與管理、產業結構之調整、工業區與都市化之強度必需降低,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表示,針對南部水情告急提出以下建議:

一、台灣南部近年降雨量減少,枯水期長,水庫缺水似乎已逐漸成新常態,農業用水約佔總用水量6成,枯水期農業用水可能與民生用水大量搶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更加惡化,因地下水位下降也搶不到水,所以農業用水的節水方法須大力推動,不能再觀望,包括枯水期改種耐旱作物。

二、南部養殖用水量每年近6億噸,接近農業用水量的三成,甚至超過工業用水量,政府應加強鼓勵養殖用水的回收再利用,不讓養殖用水成為耗水的死角。

三、近年政府積極使用地下水抗旱,要知道枯水期地下水井也可能因水位過低而抽不到水,地下水的使用要有系統的管制,平常應節約使用,以便不時之需,地下水井的水位須常與往年比較分析,建立低水位警式系統,以免地下水與地面水同時告急。

四、耗水費不能只等枯水期才徵收,平時也要徵收,以便鼓勵節水科技的發展和再生水的使用。為了再生水的來源,要加速下水道的建設及接管率,同時也可改善水質及水環境。

五、南部雨量少,更不能浪費每一滴雨水,台南高雄比台北更需要建海綿城市,多使用透水鋪面減少逕流量,除了降低水災,也可留住雨水,補注地下水。

蔡志宏強調,在南部缺水危機年年上演之際,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脚痛醫脚,應全面性檢討水資源的有效運用及保護,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針對烏溪鳥嘴潭人工湖於河道填埋大量廢土培厚之爭議,臺灣生態學會張豐年醫師提出意見如下:

一、挖土方不當堆置(培厚)已造成以下問題:(1)現已往上移之堆置區,如石灼橋至雙冬橋及平林一號堤之右岸,另未提之炎峰橋上游左岸,都已出現嚴重之問題,特別是平林一號堤(對岸為雙冬二號堤防)之培厚已嚴重縮減通洪斷面!(2)北勢堤防之培厚區2不免將行水區更往北推,使右岸山坡地之塌陷更為嚴重,但何以都未提及?(3)後續北勢堤防培厚區1將回收、縮減之土方將移往何處?(4)迄今該些土方皆往上移,嚴重違反大自然往下移之運作機制,不免讓地體之質能失衡更為嚴重,日後如何收拾?

針對後續改善建議如下:(1)將該些挖土方移往阿罩霧圳之下游,以減低日趨嚴重之上淤下淘。(2)設法與農田水利單位協商,將該圳改為開放式斜堰,從右岸灘地徬河取水,以徹底解決問題。

張豐年強調,鳥嘴潭人工湖開發案爭議層出不窮,日後務必引以為鑑:一、當初環評時因意見調查之數據被錯誤解讀,最後通過,在地農民雖大都反對,卻僅能無奈地接受。二、烏溪流域豐枯季之水量相對穩定,無必要耗費兩百多公頃之優良農地,甚有水利專業匿名告知僅要10公頃之面積即足夠。三、取水共用既有之北投新圳即可,無需另施作橫截整合河道之堰體。四、人工湖之E、F區有隘寮斷層經過,未必須要開發。

而此案在當初環評時有兩個問題未被正視:一、挖土方似遭嚴重低估?去處亦未妥善規劃。二、草屯垃圾掩埋場(如今改為暫置、但外移卻來不及)及焚化廠之問題僅被點到為止。張豐年表示,不反對人工湖之開發,但需因地制宜深入考量,避免重蹈蓋水庫之僵化思維,僅將位址從山上改移至平地,其餘未變。

台灣淺山學社趙克堅老師表示,在全球氣候變遷及極端氣候的影響下,水資源將不復以往豐沛,代表著台灣對於水資源調度規劃,應該脫離以往的以需求面為主的水資源利用模式,改以供給面為主的總量管制措施,提出建議如下:一、立即盤整全國合理取水總量並訂立使用規範。二、督促已承諾自行開發水源企業加速提高自給率。三、建構各項保水機制如都市水庫及暢通地表水滲入地下管道。四、修改建築技術規則強化汙水回收利用之管線配置。五、河川管理應落實於國土計畫中,且針對河川之各項功能應明確定義。

趙克堅另呼籲,相較於烏溪,應還給台中人「大肚溪」。看到鳥嘴潭介紹內容說人工湖周邊環境營造效益,於終點設置具有「草鞋」意象之公共藝術,呼應「鳥嘴潭」之名及草屯鎮舊名「草鞋墩」,那麼烏溪下游經過大肚橋,就不需復名為「大肚溪」嗎?大肚鄉的含意是「校長之鄉最保庇」,大肚溪 (又名烏溪) 為台灣主要河川之一,出海口坡度平緩,擁有寬達4公里的潮間帶和高生產力的河口溼地,為台灣地區沿海重要溼地之一。「大肚王」透過流域體系所建立政治主權相對穩定,是因握有河口區位等地理環境的基礎。

參考資料:
「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0137
「大肚王國」:https://reurl.cc/ZXZ8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