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特輯|離港媒體人在台辦媒體 《光傳媒》要讓黑暗有光

「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最近公佈一項研究調查指出,至少有數百名香港記者已經離港,而且人數不斷增加。這項調查訪問了 100名離開香港的記者及傳媒人,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擁有21 年以上的媒體經驗。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媒體人不打算在近期返回香港,雖然他們在海外的面臨許多挑戰,但受訪中有超過 80 人回覆並不後悔離開香港。

受訪者中有超過一半表示不再從事媒體相關工作,轉職的新工作從汽車修理到花藝和咖啡師等多個行業。而從事媒體工作的人中有三分之一與香港人創辦的媒體機構有所合作,但也有多位坦言,並無計劃重返媒體,因為在香港的經歷導致他們筋疲力竭,甚至受到創傷。

過去,我們曾在節目中訪問香港資深媒體人李家聰,以及重量級的傳播學者李金銓老師討論國安法下的香港新聞自由,在這兩集節目中都提到,港版國安法實施後有不少新興的網媒出現,他們有些在香港本地,有些則在海外成立。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李家聰對這些媒體的出現樂觀其成,他說,在香港的新聞自由那麼惡劣的情況下,大量自媒體與另類媒體的出現,多多少少可以填補這個沒有自由的空間,李家聰也說,總部在國外的媒體雖然能夠脫離《國安法》的限制,但也缺少本地的實地採訪,報導方向主要是跟進國內的每日新聞,再進行評論,也會訪問海外香港人的故事。不過,李家聰表示,無論是在海外或是香港去發展自媒體,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抗爭,這並不是說要寫文章罵政府,而是去保留屬於香港人的聲音,李家聰提到,許多香港媒體人都說「一天是記者,一生一世都是記者」,就算過去在大型媒體曾有待遇已不復見,依然會找其他方法繼續發聲。

不過,傳播學者李金銓對這些新媒體的成立雖相對保留,但卻保有敬意。他在節目中提到「現實是很殘酷的」,憑著理想激情成立的小媒體還是要能夠維持生活,尤其小媒體若記者人數太少的話影響力較小,反饋機制較差,能夠堅持下去的話是很讓人佩服,若收掉也能完全理解。李金銓也建議,希望小媒體可以慢慢整合,並且著力在重要事件的分析,幫助讀者理解脈絡較為有用。

我自己對這樣的發展是樂觀的,有可能是因為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就是這樣的媒體,雖然很小,但至少讓許多不被聽到聲音保留下來,甚至慢慢地被聽到,有時,我們也會產生小小的影響力。事實醒,過去威權時代,台灣的黨外雜誌、另類錄影帶、地下電台也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產生衝擊,帶來改變。

國安法之後,許多香港媒體相繼關閉,這些在網路上陸續出現的自媒體、另類媒體以雖然規模較小,雖然影響力不如過去,但至少顯示仍有香港媒體人為了這份理想努力,也可能讓黑暗帶來光明。

今年的4月11日,一群來自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在台灣成立新的媒體《光傳媒》,在發刊辭指出,過去兩年,眼看着一間又一間傳媒機構被迫結業,緊守崗位的新聞工作者身陷囹圄,新聞業界被打壓、被白色恐怖籠罩,我們都感到無力。雖然,風雨飄搖,愈是無力,愈是偏執,所以我們決定再次出發,立足台灣、面向國際,繼續為香港人提供屬於大家的新聞,讓離散港人的聲音再次被聽見,讓那些早已掉進深淵、不能被言說的真相,重見天日。

《光傳媒》的出現讓人期待,也讓人尊敬,我們看到be water的精神再次展現,然而,成立媒體或許容易,但經營媒體卻是困難重重,《光傳媒》說:在黑暗中,我們希望發出一點光,哪怕只是極其微弱的一點,讓我們能互看彼此。

但在現實的路上會面對什麼問題?人在台灣就不擔心踩到紅線、影響未來?人在異地又該如何報導香港的消息?會不會到頭來燒錢卻又傷了自己?是什麼樣的勇氣與力氣,讓這些香港媒體人願意堅持理想,毫不畏懼地在黑暗裡發出亮光?

本集節目邀請《光傳媒》總編梁嘉麗,和我們一起討論離港媒體人在台辦媒體 《光傳媒》如何能讓黑暗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