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在2003年成立了愛滋小組,為向社會大眾呈現20年來男同志與愛滋去汙名倡議等的重要事件與工作,2月20日開始在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Hi,V男同志與愛滋的那些年—熱線愛滋20特展」,記錄了協會過去20年來各項對於愛滋歧視及污辱的對抗行動。
主辦單位介紹展區有6大區塊,內容包含愛滋小組的工作與認識愛滋病、愛滋汙名的形成歷史、20歲到60歲間不同世代男同志的生命經驗故事、5位公開感染者的故事及目前仍須關注的愛滋議題等等。
「Hi,V男同志與愛滋的那些年—熱線愛滋20特展」展覽期間為2月20到3月2日,地點為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37、39號。適逢週末期間還會舉辦許多活動及相關講座,將邀請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座談,另外還有愛滋小組義工甘苦談及故事分享,不同世代的愛滋感染者生命經驗分享,期望藉此展覽讓民眾可以更近距離的理解愛滋。
愛滋去汙名有所改善?感染者歧視現況仍被隱形
「很多男同志發現自己是喜歡男生的時候,不分感染與否,可能就會面臨社會上愛滋汙名的議題,對於感染者來說壓力又更大。」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創會理事長喀飛表示,自己就是成長在愛滋汙名最嚴重的30年前,當時的男同志從身分認同開始,就會因為外界對愛滋的壓迫而感到非常糾葛,與自己同世代的男同志友人甚至到現在仍因對愛滋的恐懼,對於進行性行為一事感到極大的壓力。
愛滋小組以愛滋去污名、性安全與性愉悅並重視感染者人權作為最核心的工作理念,進行了社群教育跟社會對話,持續用貼近社會大眾的語言溝通,也參與了跨團體倡議,提出對政策的監督和批判。喀飛說到近日在熱線愛滋小組工作發現,許多進行篩檢的年輕世代,可以比較平常心的將愛滋當作其他疾病一樣看待,顯見歷經多年愛滋去汙名的倡議帶來改變。
喀飛說在愛滋治療和預防藥物已經大有改善的今天,HIV病毒已經很難殺人,可是對於感染者和男同志的壓迫及傷害依然存在,在崇尚實證數據的醫學領域以及只談防疫數據的公衛範疇中,常常輕忽或無視。例如愛滋統計月報紀錄的只有新增感染者人數以及感染者年齡的分布,但是加諸在感染者和男同志身上的壓力、痛苦以及傷痕,卻因為沒有具體的數據,經常被忽視。他認為台灣政府若能呈現醫療院所拒診感染者裁罰的通報,或者像照顧機構拒絕接受感染者的調查數據,才能讓外界看到感染者真實的處境,而非停留在「不要歧視感染者」的道德口號而已。
本次展覽將會看到主辦單位布置許多網路歧視言論,讓參展民眾置身於充滿惡意歧視的空間之中,藉此同理男同志與感染者的巨大社會壓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護理師莊苹分享30年來陪伴許多感染者的歷程,還有來自男同志圈的歧視。他說到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2004年的「農安街事件」,他當時任職的性病防治所負責前往現場篩檢,有92位參與派對的成員,其中28人檢測出愛滋病,使外界感到震撼。然而他更難過的是,一般民眾容易因為不理解而充滿歧視,但是男同志圈也認為正是這群「害群之馬」才害得男同志被汙名。
除此之外,他也曾聽聞許多大齡男同志根深蒂固認為男同志就容易與愛滋病畫上等號,而且以前環境跟教育不好,會感染是遲早的事情,但現在年輕世代知識豐富、預防及醫療充足,現在還感染愛滋就是「活該」?「最大的一群愛滋專家就是感染者自己。」莊苹認為感染者清楚愛滋,了解了疾病及醫療的進步,也知道民眾的恐懼,這些歷程都造就他們是特別的族群,期望社會能夠更理解愛滋這個疾病
出櫃感染者現身說法 還有很多人不知道「U=U測不到HIV病毒=不具傳染力」
網紅「女神下午茶」分享自己作為感染者身分倡議的經驗。感染7年、出櫃感染者身分6年的女神下午茶說,原本剛開始還會細數自己的感染歷程,但因為現在醫療環境對於愛滋感染者相較過去非常穩定、方便,也沒有太嚴重的副作用,約5年後身心便開始與疾病和平共處,讓他不再細數感染的天數。
談到為何會以出櫃感染者身分進行倡議,女神下午茶說契機是前男友怕染病而跟他分手。他說明前男友雖然理解他已經是「U=U」狀態(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測不到HIV病毒=不具傳染力),但心裡仍有被傳染的壓力存在,最後還是選擇分手。當時自己在憤怒之餘,同時想說可以如何改變這樣的僵局,因此以自己網紅身分在同志社群發揮影響力,以感染者身分向大家宣導相關資訊。
女神下午茶也說到,公開身分前3年會非常積極的向外界疾呼「愛滋不可怕的,歧視才可怕」,後續便開始疲乏於社會對愛滋的惡意無處不在,改為慢慢的向身邊的人倡議並擴散,讓理解愛滋的人越來越多,加厚的同溫層也能讓受到愛滋汙名的男同志或感染者感到不孤單。
相關報導:

(左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創會理事長喀飛、網紅女神下午茶、北市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護理師莊苹、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杜思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