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今(24)天以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為首的多個環團前往環境部門口抗議環境部限縮公民發言權,針對環境部將在本週三環評大會審查協和電廠更新改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評一案,將用抽籤方式決定20位登記民眾旁聽發言表達強烈反對,痛批環境部大開民主倒車,部長彭啟明宣稱環評程序公開透明是自打嘴巴,根本是為了快速通過四接案。
環團集體呼籲環境部懸崖勒馬,立刻取消抽籤制,應開放公民完整參與環評的程序,四接案的重大程序爭議應退回專案小組審查,釐清各項爭議。
環境部限縮公民發言權多次出招 環團痛批大開民主倒車
今年1月協和電廠改建四接專案小組第6次初審會議,決議作成「兩案並陳送大會」。當天會議有50多人登記旁聽發言,歷經9小時。環境部預計在本週三環評大會審查本案時,以人民發言冗長的理由,限縮登記旁聽民眾發言人數,將用抽籤選擇20人發言,環團批評是倒果為因,誤導視聽。
蠻野心足心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環團在網路發起「反對以抽籤決定環評發言權」連署,從2/20深夜開始發布,短短3天就有400多人、65個團體參與連署,名單包含多位律師、專家、學者,還有長期關心社會議題的導演柯一正及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教授汪中和等人。
「環境部搞抽籤制,代表南部人千里迢迢來到環境部還不一定能夠講到話!要看籤運才有機會發言3分鐘,這是環境部所謂的公民參與、公開透明嗎?」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說,他今天特地從台中帶了4個團體的旗幟來到現場聲援。他說環境部審查諸多重大環評案都分布在中南部,然而屏東、高雄或台南人特地前來台北參與環評,每人只能發言3分鐘,比別人耗費金錢與時間。他更擔心,倘若環境部此惡例一開,往後許多中南部重大開發案也採用抽籤制的話,根本是在剝奪公民參與的機會。
蔡雅瀅表示,如果一件重大開發案有非常多的民眾想為其發言,代表許多人願意付出代價、請假、從中南部前來環境部現場為此案表達意見,因為環評的後果是所有國民要承擔的。政府應該重視公民參與的權限,環評會議明明可以容納不只20個人,為什麼要強制限縮只能20個人發言?且抽籤決定發言民眾還有做票問題,更擔心的是民眾的多元意見無法被完整呈現。
環境部對於限制公民發言的方式曾出過許多奇招,例如四接案第5次專案小組初審延續會議時,突然另外召開密室會議,隔絕旁聽民眾及媒體靠近環評委員,並改以視訊方式開會,登記旁聽民眾只能被迫用打電話call in 的方式發言,開會效果差導致最後宣布擇期再審。經監察院指正,認為環境部違反聯合國奧爾胡斯公約(Aarhus Convention),爾後環境部在四接案專案小組第6次審查時,便讓近60位民眾進入會議室旁聽並發言。
奧爾胡斯公約於1998年在丹麥奧爾胡斯簽署,強調民眾在環境決策的「三支柱精神」:知情權、參與權及訴訟權,臺灣國家人權委員會將其引為檢視環境政策的標準。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律師羅芳晨解釋,奧爾福斯公約非常強調公民參與的程序,而本次環境部基於縮減環評會議時間,用抽籤選擇誰可以參與會議發言,已經違反了奧爾胡斯公約精神。
環團質疑四接案爭議未釐清 環評大會將變成「過水環評」?
環境部最近宣布啟動「環評總體檢」,檢討實施30年環評制度的不足之處,預計年底提出精進方案。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說到,樂見環境部檢討環評制度,但是卻又看到環境部另一邊首開惡例,用抽籤方式壓縮公民參與的空間,痛批此舉變成「過水環評」,質疑是要成就開發單位台電公司快速審查通過。
王醒之認為環境部就重大開發案審查的嚴謹程度大幅倒退,以國光石化案為例,環境部前身環保署,當時分別就國光石化案的5個議題:溫室氣體、海岸地形變遷、健康風險評估、白海豚及用水規劃召開17場專家會議,而整個社會爭議度不亞於國光石化案的四接案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一場獨立召開的專家小組會議。
王提到四接案中對於「港務營運、操船安全、海洋生態」等議題應各自分開討論並單獨召開專家會議,環境部卻將其完全壓縮在同一天跟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混和召開,且環評委員在環評初審的現場只是被動的聽取列席人員的發言,過程中完全沒有實質討論,最後結果就是兩案併陳送大會審議,環境部應檢討自己的程序問題而非拿公民參與發言冗長開刀。
蔡雅瀅認為人民提供意見會讓公部門決策品質有更好的資訊參考,能夠提升決策品質及強化決策正當性,更能提升人民對政府機關的信任。如果一件環評案有很多人想表達意見,代表他還有很多面向需要被審慎的考慮,環境部應增加會議次數進行充分的討論,而不是為了趕快做成決定而限縮公民表達意見的空間。
環境部則以新聞稿回應,本案歷時6年8次會議,共計有937次針對近40個議題 (含環委、機關、民代)發言,會議中提出有關填海造地對海洋生態、漁業資源的衝擊,設置天然氣接收站對基隆港區靜穩度與港埠營運的影響,以及儲槽安全等議題,專案小組委員均已了解,並請台電公司針對民眾關心的議題進行回覆。
由於本案於第6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環評委員均表示民眾提供資訊已足供判斷,而依「環境部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旁聽要點」規定,旁聽之總人數以20人為原則,第28次環評大會採公平、公開、透明的抽籤方式,為不得不為的作法。環境部已將於本次環評大會推動試行網路意見收集平台蒐集意見,不會因未到現場發言就忽略民眾意見。
環境部表示環評大會審查性質係就案件於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所提的結論,交由全體環評委員本於專業及獨立性做專業判斷,並非全民公審,也不是環評大會民眾發言支持或反對比例高就決定案件通過與否,本次大會調整旁聽發言民眾方式,即使民眾沒有親自到環評會議現場陳述,也開放提出書面意見,也另增加網路意見收集平台,不管是書面或網路收集意見都會當場提供給環評委員參考,並請台電公司當場回覆,不論本案最終作成通過環評審查或認定不應開發,環境部均尊重環評委員的專業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