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机瑋琪
4月28日,國際工殤日,36歲阿美族人拉外.阿利克(Lawai Arik)的家人在台北市政府外舉辦記者會,控訴案發至今4個月,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作為本標案業主,卻未負起應有的責任。
去(2024)年12月25日晚間6點,台北市架設跨年晚會進行舞台工程,拉外.阿利克,來自台東的原住民族青年,在18公尺高的鷹架上作業時,因安全防護不足墜落身亡。事件發生後,市府僅要求停工短短2天,就快速允許復工,至今已超過4個月,身為業主的台北市政府、層層包商們卻沒有好好處理後續責任,遲無法達成共識。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專員賀光卍,討論層層外包的勞動結構下,被長期忽視的職業安全漏洞與原住民勞工長年被漠視的權益。
不合理的照顧方案 家屬訴求政府正視問題
2025台北跨年晚會舞台工安事故,現場在12月25日晚上8點起停工,事發隔日,觀傳局、勞動局及台北市長蔣萬安出面承諾:「北市府會依法開罰相關廠商,但絕對不影響跨年晚會。」但,工人尚未出殯,現場已回歸熱鬧與燈光。對家屬而言,這樣的「效率」,是對生命的輕蔑。
賀光卍說,3月11日,北市府觀傳局協調,由此次跨年晚會的承辦廠商TVBS、律師出面協商,提出的照顧方案,竟是以法律的最低標準金額計算,一條往生的性命,僅有600至800萬元的賠償,而並未納入精神撫慰、未來照顧、制度改革等真正需求。
工傷協會、家屬原本希望能透過協商,獲得合理的對待,但顯然此次台北市政府並未負起妥善處理重大職災案的相關責任,提出的照顧方案全然是以金錢賠償為優先。針對此次的處理方式,工傷協會於4月28日召開記者會,希望政府正視家屬訴求,負起社會責任、承擔社會公益,並釐清真相。
誰該負責?層層外包的卸責遊戲
這場跨年舞台工程,由TVBS得標、交由必應創造承攬,再轉包至星船音響、享受娛樂等下包商進行燈光、音響與鷹架搭設。在層層外包、層層剝削的情況下,工人的種種權益,不論是工資、工作安全或教育訓練都會被犧牲。
北市府勞檢處在事發30天後,公開了職災檢討報告調查結果,事故原因乃雇主未使勞工確實使用背負式安全帶,承包商TVBS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第九條、必應違反第六條、其餘承包商違反第五條,北市府依法開處罰鍰及停工,針對本案雇主事故責任,也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責任歸屬看似清晰,但台北市政府觀傳局作為本標案雇主,身兼監督職災案的角色,所做的調查具有公信力嗎?針對北市府做出的報告,雖可要求監察院或中央重新調查,然而,職業安全授權地方自治,六都皆具有職業安全管理權限,第一次申請中央重新審查,遭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退回;第二次申請,報告卻得到職安署背書。
工傷協會批政府推卸責任 草率處理職災事故
賀光卍指出,根據現行法律,若無法證明發包單位具備職業安全專業知識,便不容易被究責。這使得包括北市府觀傳局等定做人(業主),往往得以規避連帶責任,令外界質疑政府「只管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儘管台北市長蔣萬安曾在去年12月26日強調應「嚴懲未盡職安責任的民間企業」,但工傷協會質疑,市府作為公共工程的業主,同樣應承擔監督與管理責任,卻選擇撇清。根據統計,全台每年約有300起職災死亡事件,其中三分之一與營造業相關,大部分皆發生於政府主導的公共工程中。
此外,台北市勞動局對本案的處理也引發外界批評,事故發生後僅停工兩日即復工,被工傷協會批評為「史上最快的復工案例」,質疑市府草率因應、輕忽職災嚴重性。
原民工傷連連 保障邊緣化
工傷預防未臻完善,導致意外事故不斷出現。武美珠,一名營造工人,在前年(2022)參與慈濟工程中成為植物人,至今未獲應有照顧。原民族群長年承擔高風險、低保障的工作,卻未被政策正視。
工傷協會表示,過去兩年來接獲大量原民工傷案例,台灣約有60萬原住民,其中大量就業於營造、裝修、舞台搭建等高風險行業。隨著移工比例升高,原民工人的權益與安全保障愈加邊緣化。
營造業墜落打擊年 政府安全管理成效待加強
根據台北市官方數據,近五年市內因墜落或滾落致死的職災年均7.6件,去年更達9件,占重大職災比例高達43%。
為了提升台灣營造業的施工安全管理水準,勞動部推動「營造業墜落打擊年」計畫,聚焦於比例最高的職災類型:墜落事故,積極展開減災行動;也指示各勞動檢查機構優先針對高風險的建築作業場域,如屋頂、電梯井、管道間、臨時開口及施工架等,強化檢查密度,加重裁罰力道,必要時採取停工等措施,嚴格防範墜落職災的發生。
儘管相關單位宣稱加強管理,但實際執行成效有限。營造業高處墜落事故過去每年平均超過100件,雖一度減少至60多件,但去年又回升到80餘件。113年雖定為「營造業墜落打擊年」,職安署署長也坦承,成效未如預期,整體推動工作出現落差。
此次拉外.阿利克的不幸工殤,因為工作內容屬於舞台鷹架搭建,被歸類為「廣告業」而非「營造業」,從而避開了勞動部針對「營造業墜落打擊年」所設下的安全檢查與懲處標準。賀光卍指出,類似的高風險作業並不僅限於營造業,廣告業、表演活動等領域同樣涉及高空作業與安全疑慮,卻常被排除在職安強化政策之外。
賀光卍進一步說明,導致職災的原因不外乎光線不足、安全索未確實扣上、防護設施不到位等基本失誤,而許多老舊建築與工廠也因高度與結構問題,施工時更易釀成墜落意外。他強調,政府應正視跨產業的職業安全問題,進行全面性的風險評估與預防規劃,不能再讓產業分類成為責任逃避的藉口。
退避權形同虛設 勞工面臨生計與安全抉擇
現行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在1992年修正公布,當中第18條明定:如果勞工執行職務發現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可依法行使「退避權」,自行停止作業及退避至安全場所,並立即向直屬主管報告,而雇主不得對勞工予以解雇、調職、不給付停止作業期間工資或其他不利處分。
儘管勞工在發現工作環境存在重大危險時,有權選擇暫停作業並退避至安全處,但在實務上,這項權利對基層勞工而言幾乎形同虛設。一旦行使退避權,許多勞工就面臨失去工作權、遭扣考績,甚至被業界貼上「難搞」標籤而無法再被雇用。
對於多數臨時工而言,「不上班就沒薪水」是殘酷現實。尤其營造業流動率高、雇主不固定,工地現場人員來來去去,制度保障難以落實。當命懸一線時,勞工卻往往被迫在生計與安全之間,做出無奈選擇。
除了法律規範的漏洞,工傷協會也指出,勞動部長期未將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落實於政策中,對勞工進行預防性職災教育的力度嚴重不足。相關安全觀念反而是由民間團體,如工傷協會,向下推廣至各行業工會與協會,包括消防員的消促會,才逐漸建立起風險防範意識。
在此次意外中,拉外.阿利克與承攬人間訂有僱傭契約,並應該由雇主負責提供保險保障,但工傷協會強調,真正應該負責的,是最上層的業主。發生職災後,上游單位無法推卸責任,職業安全成本應至少佔整體勞工成本的10%,才能有效保障現場安全。
近期行政院雖已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草案並送交立院審議,內容強調加重懲罰與賠償責任,但實際上仍未正面要求業主負起全面性管理責任,制度改革仍顯不足。
反省與尊重?北市府真的有正視問題嗎?
雖然台北市長蔣萬安原訂於跨年晚會中出席致詞,社會大眾也期待他能在活動開場對拉外.阿利克的意外表達關切與反省,然而整場晚會中,蔣萬安未針對此次職災出聲,遭批「缺乏政治高度」,無視工人生命的價值。
相較之下,晚會主持人之一的藝人LuLu則在舞台上公開致敬,悼念拉外.阿利克,表達對幕後勞工的尊重。LuLu的舉動反映出藝人對舞台背後辛勞人力的理解與同理,反倒突顯政治人物的冷漠。賀光卍表示,若相關單位與官員無法正視問題、展現誠意與勞工互動,僅以行政手段迅速「處理好」職安問題,將難以讓家屬與社會真正感受到反省與尊重。
從悼念到修補制度漏洞 工傷協會籲建立工殤碑
工傷協會此次召開的記者會,無非是希望政府正視問題,承擔應有的責任。家屬訴求北市府應出面負責,成立跨局處小組妥善處理本案,並正視成立「工殤碑」的必要性,讓大眾記得,在跨年晚會璀璨的舞台背後,曾有一位原住民族工人拉外.阿利克,用生命撐起了這場慶典。
過去,包括101、台電大樓與雪山隧道,都曾為殉職勞工立碑悼念,其中不乏外籍移工。「如果蔣市長有謙卑、願意反省,我們願意給他機會。」只是,機會不是給政治人物用來形象加分的,而應該用來彌補制度缺口,防止下一個拉外.阿利克,在公共工程之下再度犧牲。
按:本集節目於5/4晚上八點首播。台北市政府5/5回覆工傷協會,北市府觀光傳播局預計在5月底前召開跨局處協調會,會中邀集廠商、罹災者家屬當面進行溝通,並請北市府勞動局、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列席提供協助。有關職業災害預防部分,北市府勞檢處將規劃與台北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合作,專案開設「台灣職安卡原住民優先班」」加強輔導。
工傷協會表示,北市府已初步回應「跨局處協調會」,但未回應「家屬照顧與建立拉外·阿利克工殤紀念碑」的議題,協會與家屬將在後續會議中提出。對於原住民職業災害預防,協會與家屬也會在會議中提出針對原住民職業安全教育、專案原住民勞動檢查以及災後輔導的具體建議,期望政府能真正落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