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519 讓消失的勇敢女性回來》—找回消失的她們 黑臉行動

文/台灣人權促進會

行動時間|2025 年 5 月 19 日(週一)下午 2 點
行動地點|中正紀念堂主體建築前廣場(儀隊戶外操槍處)

台灣長達四十多年的白色恐怖時期,無數家庭飽受摧殘,傷痕至今未癒。許多受難者及其親屬,在恐懼壓力下噤聲、選擇遺忘,歷史記憶逐漸模糊。令人痛心的是,藍白兩黨近日竟試圖將「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抹去,形同再次傷害曾為民主自由犧牲的前輩與家屬們、未深刻反省白色恐怖對台灣社會的影響。

為捍衛歷史記憶,喚起社會對白色恐怖女性受難者的關注,由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辜寬敏基金會等近四十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找回消失的她們・黑臉行動】,這項行動的靈感來自白色恐怖受難者潘英雪的真實經歷,她讀高中時,父親潘木枝是嘉義名醫在二二八事件受難,身為長女的她深受打擊,23歲時因案成為白色恐怖黑囚。多年後,她因長期創傷而精神崩潰,卻仍記得弟弟潘信行的模樣,甚至塗黑臉龐、偽裝身分,從埔里前往台北,只為再見弟弟一面。她的故事,成為白色恐怖中女性受難者堅韌與深情的象徵。《519 讓消失的勇敢女性回來》黑臉行動,是民間團體以身體行動作為歷史訴求,重現潘英雪的勇氣,也為白色恐怖時期無數被迫噤聲、遭到抹除的女性群體,重現尊嚴。

今天現場有二十多位包含舞者與民眾共同行動,以「塗黑臉龐」的方式,在象徵威權的中正紀念堂體前,具體呈現白色恐怖留給台灣社會的恐懼陰影,喚回那些被歷史遺忘的勇敢女性,讓她們的故事再度被看見。行動劇後,將由六位公民團體代表發言表達黑臉行動的訴求。

在行動最後,由主持人帶領所有行動者共同呼口號,表達台灣人民對追求轉型正義的嚴正要求,反對國眾兩黨於立法院刪除「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的蠻橫暴力行為。

六位公民團體代表發言稿摘要如下:

林瓊華(永和社大歷史小旅行工作隊)表示,黨國威權象徵依然在民主台灣的日常生活中持續著,成立近七年的永和社大中正廟歷史小旅行工作隊,是台灣自主公民以導覽進行的轉型正義實踐。今天是國定的「519白恐記憶日」,上週在藍白立委聯手提案下遭刪除,這證明加害集團自戰後逃亡到台灣以來,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大規模侵害人權所導致的集體重大創傷,不僅完全沒有反省,在2025年的今天還想抹除全民的記憶。「寧靜革命」雖避免社會流血動盪的代價,但也讓潘英雪女士和無數政治受難者及家屬們在這個「犧牲的體系」中,為享有自由民主的我們承擔了苦痛。潘英雪女士的黑臉所象徵的恐懼,也是戰後台灣人共有的恐懼。在五十幾年前的那個清晨,她塗著黑臉,從南投埔里山間出發來台北尋找記憶中的家人的這段旅程,需要克服恐懼才能上路。恐懼與勇氣是一體兩面;潘英雪女士給今日我們的啟示,是如何克服顫抖的心跳,去做認為對的事的勇氣。一個人站出來會感到無助和恐懼,但一群人、更多人攜手協力站出來,「恐懼」會消融在大家彼此攜手共同行動的意志與勇氣中。今天的519黑臉行動,是我們受潘英雪女士啟發所踏出的第一步。

魏筠(魏廷朝之女)深刻描述白色恐怖受難者子女的心情,「政治迫害」對於生下來就承擔社會罪責眼光的受難者的孩子而言,是與生俱來的自我嫌棄。「把臉塗黑」,就像是這個世界把受難者家屬的存在消抹而去。希望自己不要被這世界發現,才能不被國家機器影響而能順利成長。她在小時候看到母親情緒崩潰時,總會質疑自己的存在,是否給家人帶來負擔?「如果沒有我,爸爸媽媽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好?」,這種想法一直深藏在受難者的孩子心裡。即使今天,她做了眾人寄託責任及仰望的工作,這份自我厭棄,仍然存在心中,要不斷與之對抗,就像站在負一百分的自我墮落低谷中,努力勸自己要站起來變成普通人,即使活在陽光下仍然害怕畫黑臉的日子復返,形成了台灣人內心有警總的常態。而519白色恐怖記憶日以黑臉行動展現,更能讓民眾明白,戒嚴恐怖的肅殺,是無差別、毫無理由顛倒黑白的一個世界。而不能讓台灣民主倒退的前提,就是民眾要記憶過去的白色恐怖歷史,唯有每個人能感同身受、記憶這份珍貴的民主,台灣的民主才能深化。

台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林芳如副理事長表示,半世紀以前,潘英雪女士說:「 くにお,你免驚,我是二姊,我面抹烏,inn認不出我啦,免驚!」,是一位姊姊對著弟弟說的話。半個世紀後的5月19日,我們在「白色恐怖記憶日」這天講出這句話,台灣已脫離白色恐怖,是被國際社會稱讚為民主典範的國家,「出國免驚」、「在台灣內部免驚」。但台灣人必須要「驚」(怕)一件事情,極權統治的壓力跟恐怖正從隔壁國家跨海而來!在台灣的中國代理人,正在「利用民主拆毀民主」,被中國共產黨收買的台灣政客裡應外合,正在摧毀台灣人用國防安全、民主法治保障的「免驚的生活」。此刻的我們,應該記得潘英雪女士塗黑臉來找弟弟,叫弟弟「免驚」的故事,因為它有愛、有勇氣、有行動。她引用曾為政治犯的前捷克總統哈維爾的名言「我們做得越多,就越能做,而我們越能做,就做得更多」,請更多朋友「免驚」、靠近台灣的真實歷史,用現在「免驚的自由」,守住台灣下一個五十年「免驚的未來」,讓我們繼續走在自由路上,打造好國未來!

余宜家(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表示,潘英雪把自己的臉塗黑,試圖用這個方式逃避危險、保護家人。這個畫面,讓我們記住了白色恐怖時代,女性受難者的堅韌與勇氣。許多年過去了,我們終於能在民主的台灣,把這些故事說出來。但還有多少女性的經歷,至今仍被埋藏?又有多少家庭,因為威權政府的暴政,至今仍深受影響?民主的價值,在於讓人民不再恐懼,能夠彼此共同決定自己的未來。再過幾個月,台灣解嚴後的時間,將正式超過戒嚴時期。短短幾十年內,台灣成為東亞最民主的地方。但民主不會自己長大,也不會自然而然地深化。如果社會只知道民主帶來的好處,卻沒有真正理解威權時代對人權的傷害,反而對「威權」懷抱錯誤的幻想,甚至覺得社會該有「一點威權」才有效率,偏好那些更分化社會的政策,那麼民主不但會倒退,還可能被當成工具,反過來傷害自己。過去一年多來,我們不斷看見這樣的危機:立法院的亂象、轉型正義相關立法的停滯,不義遺址的保存、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加害者的處置,都沒有什麼進展。我們這代的責任,不只是守住民主,更要在不忘記前輩的經驗上,繼續推動民主的深化。

吳佳臻(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副執行長)從白色恐怖與死刑提出當代反思,「什麼是『死刑』?國家殺人,叫做死刑。明明就是殺人,把它說成『刑罰』,以為這樣就是正義」。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候,最會用殘酷的手段對付台灣人民,很多人因此變成他們口中的罪犯,許多政治犯根本沒有經過正當的法律程序,就被判死刑。受難者當中,甚至有很多人是無辜受到牽連。那個殘暴的政權殺掉的,不只是受難者本人,連受難者的親族,也像是跟著死了一遍。過去那個惡質的政黨還沒承認錯誤、還沒負起責任,就急著希望大家忘記白色恐怖的歷史。現在的台灣,我們如果真的注重民主與法治,不應該再緊緊擁抱死刑。期待有一天,台灣會成為一個尊重每個人的生命跟人權的地方,成為一個有尊嚴且獨立的國家。

劉璐娜(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則傳達黑臉行動與守護台灣的關連性。「我們都是黑臉潘英雪」,今天我們站出來,是為了告訴台灣社會我們沒有忘記,我們沒有忘記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這兩個反民主、反人性的政權對人民的壓迫,以恐懼控制台灣、用仇恨分化台灣社會,我們不要忘記白色恐怖,我們要記住,戒嚴體制對人性的扭曲和壓迫。但我們更不能忘記,在白色恐怖的壓迫下,還存在的愛與人性,我們不敢忘記,二二八屠殺、白色恐怖和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犧牲者和倖存者。台灣人要記得,我們必須把這些思念和痛苦所淬煉的記憶和力量,做為守護台灣民主自由、守護台灣人權和主權,團結捍衛台灣的行動力。

《519 讓消失的勇敢女性回來》找回消失的她們 黑臉行動發起團體:

財團法人辜寬敏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鄭南榕基金會、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史明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蕭靜文舞蹈團、歷史小旅行工作隊、海島演劇、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會、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台灣東突厥斯坦協會、四二四教育基金會、西藏台灣人權連線 HRNTT、台灣人本教育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財團法人台灣教師聯盟、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北社、社團法人台灣客社、社團法人台灣社、社團法人台灣南社、社團法人花蓮東社、南方快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東吳島社、孫啓榕建築師事務所、現代文化基金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