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以色列定居者和軍隊暴力升級,加劇約旦河西岸屯墾區巴勒斯坦人心理創傷

【新聞照片一】無國界醫生在金巴社區流動診所,為一名母親提供心理健康諮詢。照片攝於2025年5月13日。©MSF

文/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MSF)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來,約旦河西岸希伯倫地區多數前往該組織流動診所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新病患,皆因暴力事件而就診;僅在2025年6月,此類病患就佔了94%。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OCHA)指出,在此期間,約旦河西岸總計有1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55名巴勒斯坦人受傷。

以色列定居者和軍隊的侵略與暴力,令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深陷無止境的恐懼,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損害,尤其對生活在希伯倫南部郊區,例如馬薩費爾亞塔(Masafer Yatta)的巴勒斯坦人而言。恣意毆打、強行移送、封鎖道路與拆毀房屋等,在當地已成日常,近期甚至開始出現死亡威脅。

無國界醫生在希伯倫地區設有流動診所,但以色列定居者暴力升級等安全問題,已嚴重干擾醫療活動。無國界醫生指出,由於暴力情勢惡化,團隊前往巴勒斯坦人社區的通道遭受極大限制,使當地民眾更難獲得醫療服務。以色列軍事檢查站、近期以色列與伊朗的12日戰爭也使安全情勢更加動盪不安,目前整個約旦河西岸普遍面臨援助介入延遲、道路封鎖、需求飆升等多重挑戰。

無國界醫生在希伯倫的人道事務經理弗雷德里克.梵.東根(Frederieke Van Dongen)表示:「我們曾多次目擊以色列軍隊進入馬薩費爾亞塔的村莊大規模拆毀房屋。部分村莊已有高達85%的房屋被拆除。以色列政府在西岸的擴張政策,正對病患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如今幾乎每天都有以色列定居者和軍隊協同發動的攻擊,且這些攻擊將變本加厲,導致更多人受傷和住院。」

今年5月,以色列定居者攻擊了馬薩費爾亞塔的金巴(Jinba)社區。一名居民回憶:「他們擊中一名老人的頭,他縫了超過15針。有一個人在加護病房住了兩週,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另一名在一次攻擊後跛行了好幾週的18歲青年說:「他們毆打我、我父親、我哥哥,我們的救護車被圍困了一個多小時才被放行。他們幾乎每天都來,晚上也不例外,摧毀我們的房屋、診所、清真寺。從心理上來說,這真的很難承受,但我們會留下來。我希望有一天他們會離開,而我們能擁有和平的生活。」

孩童自幼便暴露於暴力、恐嚇與軍事化的環境,導致他們出現創傷反應的徵狀,例如反覆做惡夢、恐慌發作、在校無法集中精神學習等。梵.東根表示:「每個人都受到影響,持續的暴力威脅讓人們在腦中不斷演練各種情境——當以色列定居者來到他們的家中時,會發生什麼事?若家中有孕婦或女兒,他們能否保護妻女?若被迫流離失所該怎麼辦?」

【新聞照片二】無國界醫生在金巴社區流動診所收治病患。然而近期以色列定居者和軍隊暴力升級,令無國界醫生醫療活動遭受嚴重干擾。照片攝於2025年5月13日。©MSF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統計,自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在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定居者或軍隊殺害的巴勒斯坦人高達647人,傷者則有5,269人;35,969名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無國界醫生在約旦河西岸的希伯倫(Hebron)、奈卜勒斯(Nablus)、蓋勒吉利耶(Qalqilya)等地提供基礎醫療照護與心理健康支持,透過流動診所為受以色列定居者攻擊影響的孩童、婦女與長者提供醫療服務,也援助因以色列定居者暴力、房屋遭拆毀而被迫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

「做為佔領國,以色列有義務保護巴勒斯坦人,但以色列軍隊卻縱容甚至參與定居者對巴勒斯坦人的攻擊。」梵.東根呼籲:「國際社會早已對此袖手旁觀太久,現在該是時候採取行動,必須對以色列當局施加實質的政治和經濟壓力,以制止其蓄意將巴勒斯坦人驅離家園的行徑。」

#

無國界醫生在約旦河西岸

無國界醫生自1988年起在巴勒斯坦提供醫療服務,除了在加薩工作以外,團隊目前持續在約旦河西岸的希伯倫、奈卜勒斯、土巴斯、傑寧、圖勒凱爾姆、卡爾基里雅開展工作,提供緊急醫療照護,透過流動診所提供基礎醫療服務及心理健康支持,為醫務人員和急救人員提供緊急照護培訓,並捐贈救護車輛與基本救援物資。2024年1月至10月,無國界醫生進行近3,500次心理健康諮詢,舉辦505次心理健康活動,培訓逾1,700人。

無國界醫生以巴戰爭區域救援基金